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别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变成青少年父母科技创新大赛

别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变成青少年父母科技创新大赛

时间:2021-02-23 22:22:35

相关推荐

别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变成青少年父母科技创新大赛

文 | 乌乌最近,云南昆明一个小学生,因为太过超常,火了。这位六年级的小朋友陈某某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然而他的研究题目是这样的——《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官网上还有不少不明觉厉的配图:

研究内容是这样的……

作为拥有理学硕士学位的我,虽然里面的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合起来真不知道在说啥……惭愧惭愧......专业医学论坛微博都评价其为——神童!

985博士建议其直接发高水平sci。

当然,秃头博士们可不甘心这样败给小学生!于是,他们扒出了这位神童的粑粑麻麻~

父母的确都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领域的专家。官方也盖章了当事人之间的亲子关系,回应正在调查。

在官方结果出来之前,我们无权盖棺定论,但事情的结果大概率应该和我们想像的相差无几……你懂得……不然,为什么科创大赛的专家,宁可把一等奖给自制豆乳的吃货小学生——

而这么牛掰闪闪的研究只能获得三等奖……可能是因为这毕竟不是青少年父母创新大赛吧。

不管怎么样,需要为此负责的应该是他的父母,孩子本身是比较无辜的,他显然不具备主动造假的能力。甚至没有造假的意识,不然就不会在研究笔记里写下“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舆论沸腾的原因在于,这很可能是一起始于小学的“学术不端”,是部分学者利用自身资源为“学二代”制造不公平竞争机会。并且,这样“惊为天人”的作品在获奖名单上,可不止一项哦~是祖国的未来大有可期吗?是大赛评审组的专家没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吗?我认为,都不是!这根本是对作假行为的视而不见,甚至习以为常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种全国性的比赛不过是少数人的游戏,那小学生的“学术不端”离我们很遥远吗?不,一点都不!现在的中小学和以前最大的差别,就是要求家长为作业负责!学校布置的题目,家长要先判好,改好。要求背诵的内容,家长要先考察是否过关。更有重点学校的老师,要求所有作业必须家长检查签字后才可以提交,否则就当没完成作业处理……那些没做到的家长,会被老师在班级群里骂的像个孙子……似乎,家长才是家庭作业的责任主体。

而一些超纲作业,简直就是专门为家长布置的。我有朋友孩子的幼儿园,曾经布置了一项任务:织!手!套!!!不仅孩子不会,全家人都不会,眼见要交不上作业,孩子急哭了。奶奶心疼孩子说,要不奶奶给你买一个?孩子哭着说,不行不行,必须是自己织的。还好还好,最后家里的保姆表示可以试着织一下,这才算交了差。

就算是一些孩子本来有可能自主完成的手工,比如手抄报,废物利用等,也是全家上阵。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这么做的,老师只会评价谁做得好不好,而不会介意是谁做的。看到了吗?这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选逻辑如出一辙!这不就是“学术不端”,从小做起吗?作为一个未来小学生的家长,我对这种现象感到绝望。因为这和我的家庭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我一直告诉哼哼,她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比如,上幼儿园磨磨蹭蹭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以后她上学了,我也会告诉她,作业是她自己的任务,如果她需要,我很愿意提供帮助,但绝不会代劳。我无法想象,当她上小学后,独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高高兴兴的拿去学校,却发现自己是做得最差的那个,甚至是被批评的那个。我该怎么跟她解释?

除了帮写作业以外,另一种病态现象,就是提前学!如果说学习是一场赛跑,家长代劳作业是作弊,那提前学就是抢跑。而这种对规则的破坏,已经到了所有人都不得不抢跑的地步。所以就有了“幼小衔接班”这种产物的存在,因为有些东西,幼儿园也不学,小学也不怎么学……基本上家有孩子上小学的朋友,都会告诉我,一定要提前学拼音,大家都会了,老师讲得很快的……每每听到这种言论,我都压力山大,因为我是个坚定反对提前学的人!怎么,是我们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够好吗?我承认,确实有一些超常儿童,他们的学习、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都超过同龄人,需要额外的教学安排。但这决不是多数孩子的选择。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盲目认为:早等于好;早学等于聪明,等于优秀!甚至一些学校的选拔标准也是这样的——不仅拼谁提前学得多、学得难,还拼谁的简历被家长包装的好。这样的学校,再好,我也不会送孩子去!“包办教育”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可能是因为享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红利,也可能是具备了一些社会资源,有一些家长恨不得把孩子的升学通路,从出生到博士都安排的明明白白。我把这种行为叫做“包办教育”。想象一下古代的“包办婚姻”,是不是,都是一个味儿~

有人可能会说了,重视家庭教育不好吗?可是“包办教育”真的是重视家庭教育吗?以这次获奖事件的主角陈某某小朋友为例。一个父母都是生物学专家的孩子,居然到了小学六年级,还要从网上搜索,什么是基因?但凡对家庭教育上点心,带孩子体验一花一叶,大千世界的时候 ,早就介绍过基因的概念吧“什么是基因”的答案都应该刻在基因里了。既然连基因都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参加这个比赛呢?显然是为了升学上的好处。但是,那些才不配位,被父母用种种手段强行塞进重点班,超常班的孩子,他们会因为上了好学校快乐吗?我觉得可能不会——明明就是个青铜,非要进入王者局,就算是打游戏,都没什么意思啊!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个伴随着成就感的过程,呵护好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不仅如此,父母为孩子提前规划好一切,还会让孩子放弃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我认识一个小姑娘,闲聊中提起她的大学同学要留学了。别人问,她打算去哪个学校啊?小姑娘说,她能有什么打算啊,还不是她妈让她去哪就去哪呗!是啊,从小到大,家长都操心好了一切,家长的选择都那么优秀,就算孩子有什么想法,也都被比下去了,只好习惯当一只提线木偶。就像这个陈某某小朋友,他有说“不”的机会吗?可是,这又是谁的人生呢?我的一位中学老师曾说,早恋不可怕,关键你们要找个成绩好一点的,一个男生都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怎么指望他对你负责?我当时觉得好有道理啊,所以记到现在。可惜这个标准对哼哼可能行不通了——选择一个成绩好的男生,不见得能选到一个负责任的老公,倒是有可能选到一对强势做主的公婆……

家庭教育的责任最后,我还想探讨一下家庭教育的责任,作为家长该做什么助力孩子的学习之路。除了道德品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外,我觉得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发现孩子。我们都说,育儿是静待花开的过程。那么我们必须要承认,花儿和花儿是不同的——有的花期早,有的花期晚;有的花期长,有的花期短。甚至,有的孩子可能根本就不是花儿,他可能是参天大树,也可能是萋萋芳草。大人们调侃自己的时候都说,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猪都大,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这么拎不清呢?作为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成年人,我们既清楚孩子的特点,也了解社会的需要。应该接纳孩子、发现孩子,挖掘他身上能够为社会所用的特质,而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强行塞进同一种标准的条条框框里。牡丹也好,牵牛花也罢,这个世界因为百花齐放,才能姹紫嫣红。何况,染过色的红玫瑰,早晚是会掉色的。弄虚作假,早晚是要翻车的。

记得曾经看过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晚会要假唱呢?是演唱的人实力都不行吗?有个答案说,不是,是因为人们宁可接受完美的虚假,也不愿面对不完美的真实。期待这次事件的调查结果。更期待这次之后,各类“青少年父母大赛”能少一点。美貌可以遗传,财富可以继承,知识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争取吧。不能让孩子们在还不知道“学术不端”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术不端了。因为,他们的样子,就是未来世界的样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