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三不朽圣人王阳明 早就说清了“做人”的真相

三不朽圣人王阳明 早就说清了“做人”的真相

时间:2018-08-24 02:59:16

相关推荐

三不朽圣人王阳明 早就说清了“做人”的真相

生活、工作、婚姻、养育……现代社会中,我们总是身陷于各种各样的困扰中,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开始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点缓解,然后,又周而复始,不断在烦恼里循环。

而在五百年前的“三不朽”圣人王阳明看来,所有表面的困扰都只是生活之树的枝枝叶叶,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做人”这颗种子。

《明朝那些事儿》中,王阳明这位“明朝一哥”传奇的一生开始广为大众所知;在知识界、商界乃至政界,越来越多的人将他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就曾说,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甚至有人说,王阳明是孔子之后唯一一个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圣人,就连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也只能算得半个圣人。

在煊赫声名之下,王阳明其人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传习阳明心学?

“修心课”系列作者、翻译了《传习录》的费勇老师说,王阳明的心学,不只是思辨性的、学术性的,而是实践的、行动的,是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

01

对孔子说“不”

王阳明有一次说,我要遵循我内心的良知,我内心觉得这个事情不应该做,那么,即使孔子站在我面前说可以做这个事,我也不会去做。

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做自己认为对的的事,做自己内心里想要做的事情。你即使是孔子,我也要对你说不。

如此“叛逆”的王阳明,不仅有底气对孔子说不,对于自己的“前辈”、被称为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也时刻抱持着“批判”的眼光。

早年间,王阳明也是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徒,他遵从程朱的治学方法,花了七天七夜,去冥思苦想地格竹子的”理”,最后一无所获,自己还累病了。

“格竹”失败的王阳明,开始重新思考真理的去处,从而发现了真正的“道”就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外物不可盲目追逐,先贤不可一味遵从,只有内心的力量才是永恒光明的所在。

02

工作即是修行

曾经有一位官员来请教王阳明,说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王阳明回答说,我并没有叫你辞了职,悬空去学习啊,你做司法的工作,就从司法这件事上去学习,这也是一种格物。比如,询问案件的时候,不应当因为自己的喜恶和人情而有所偏重。

王阳明的这番言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工作即修行”。

都市人往往习惯把工作视为生活的枷锁,一味想要解脱而不得,久而久之,再鲜活有趣的灵魂也要在日复一日机械性的重复中失去生机。

殊不知,生活之道往往就藏在这些琐碎的日常之中。用一颗修行之心面对工作和生活,才能获取内心的平和。

工作上遇到麻烦,我们可能会选择跳槽来解决当前的困境。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想清楚,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工作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我在工作中可以为别人带来什么?那么,工作就会一直困扰你。

用广告界的术语来讲,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是好好的甲方,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资源和产品,不需要求取,自己就有能量,能够吸引其他的资源;但是,我们偏偏选择了乙方的活法,不断地去打探各类甲方的要求是什么。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发掘自己内心的能量,并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付诸实践。

03

教育应当顺从人的天性

针对当时的教育弊端,王阳明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适合儿童的天性。

“一般而言,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让她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繁茂;如果摧残,就会很快枯萎。”

根据儿童的天性,王阳明推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第一是“歌诗”,第二是“习礼”,第三是“读书”。

所有这些教育手段,在王阳明看来,都是用来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这才是教育的深意。

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里提到,在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时代,基于工作技巧层面的教育已经越来越没有什么意义,但基于生活技巧层面的教育越来越重要。

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越来越成为人存在的意义。

王阳明的教育理念,和他的心学一样,是要回到教育的本义:培养一个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会审美的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04

一生只做一件事

王阳明有一个概念,叫“主一”,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甚至可以说,明白了这个“主一”,一心去“主一”,这一辈子,不论你遇到什么,你都会见到美好。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只要你能够做到主一,把主一这件事做好了,就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什么是主一呢?《传习录》里有一段陆澄和王阳明的对话,陆澄问王阳明 “主一”的功夫,比如读书的时候,一心在读书上;比如接待客人的时候,一心在接待客人上;这样就是“主一”了吗?王阳明回答,这样不是主一,而是逐物,跟着事物在跑;真正的主一,是不管做任何事,都专主在一个天理上。

这里,王阳明把“主一”和专注、专一区分了开来。专一、专注是做具体事情的态度,而“主一”是我们最整个人生的方向和根本。如果我们整个人生没有“主一”,那么,在具体事情上再多的专注、专一,也不会让你这一生有所成就。就是打杂的一生。

王阳明在《传习录》里反复强调,你要找到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不论什么做多少事,都是在做同一件事;他又说这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就好像树的根;找到了根,就是找到了根本,你做什么,都会生长出绿叶;如果找不到这个根,无论你在绿叶上下多大的功夫,树都会枯萎。

这个根,就是天理。主一,就是要为我们的生命找到根,找到根源,然后,一生都专一在这个根上,你的一生,就会像树一样枝繁叶茂;你的一生,就会脉络清晰简单,而色彩斑澜丰富。找到了这个根,就不会在各种事务中疲于奔命,就不会在各种潮流中茫然无措。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既没有像陶渊明一样走上退隐的路,也没有走上绝大多数人走的做官的路,而是走了一条自我人格完善的路。他回到了儒家的初心,恢复了儒家的源流:要做人,做你应该成为的那种人。

“做人”这一件事,就像水的源泉,就像树的根,你把它做好了,水就会成为活水,源源不断;树就会成为活树,生生不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