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我们与圣人的距离有多远?《道德经》告诉你终极答案

我们与圣人的距离有多远?《道德经》告诉你终极答案

时间:2024-03-17 03:23:25

相关推荐

我们与圣人的距离有多远?《道德经》告诉你终极答案

坊间传闻,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两大军神之一,曾为日本海军司令的东乡平八,他的腰间随身挂着一个贴身的牌子,上面写着一句话:一生俯首拜阳明。

不管这个消息是否属实,日本明治维新与阳明心学的关系是撇不开的。这个东亚的岛国能够摆脱殖民地的枷锁,走上真正的独立,并迅速崛起为亚洲最强的国家,其革命所仰仗的精神理念,是王阳明心学智慧是无疑的。

日本明治三杰,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都是王阳明的忠实信徒。心学内核毫无疑问是日本兴盛的强大武器。

这厢中日信徒中的千古圣人王守仁先生,其实并非天生异禀,不像有人认为与他齐名的曾国藩,起码出生的时候是个正常儿童。王阳明直到五岁还不会说话,状元父亲一度以为他会是个傻子,心里把凉把凉的。不过他终于开口了,而且一出口就是四书五经,七岁作诗,十岁艺压群儒,把爷爷王天叙带来的一众老头子惊得一愣一愣的。十岁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当私塾老师在课堂上问到每个小朋友的理想时,别人说的都是当大官娶漂亮老婆,买大房子开豪车,谁知隔壁的小王同学语出惊人,说自己立志要做圣人,就连老师也自愧不如,十感然揍,于是将他奚落一番。童年王阳明先后迷恋过下棋,沉迷于军事,因为在他的心里,圣人自然是要建功立业的,在那个时代,天下还不完全太平,所以必须学习军事,治国平天下。他努力练习骑射,据说射功已经达到了专业八级,还在十四岁时独自离家出走,只身前往北方匈奴聚居地考察。就因为射箭了得,唬得两个匈奴士兵以为他是先头部队,结果被他追着射。回来之后还写了一篇专业度很高,完全可以拿来当硕士毕业论文的文章,内容是建议皇帝如何治理边疆,如何征服小数民族不听话的小弟。

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才能,早在读小学的时候,一放学他就领着一群小伙伴,分成两组队伍,排兵布阵,表演两军对垒的游戏。后来考上了大学,第一份工作就是给一个侯爷修建陵墓。

王阳明每次在工地上民工休息的间隙,就会把这些挖坟建陵的泥腿子分成两个队伍,模仿两军对战的局势,据说三个月陵墓修建完毕之后,这群民工都成了非常优秀的战士,实力不但完全碾压普通民兵,就连一般的正规军也自叹不如。王阳明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一开始对古圣先贤的话深信不疑,朱熹说要格物致知,于是他就听话地格竹子,格了三天三夜,熬得眼睛通红,结果发现这是一个行不通的蠢办法。后来被迫害被追杀,被发配烟瘴之地龙场,置之死地而后生,才发现了世间大道,人间至理。那就是良知。

良知即天理,是深置每个人内心的天性。孟子说过,人不学而能者,良能也;不虑而知者,良知也。它是不需要学习就能获得的,有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味道。但是他与性善论根本的不同在于,虽然良知生来就有,但是因为后天习性的沾染,我们的良知已经被蒙蔽了,污染了,所以就要通过后天不断的修行,使良知再次焕发生机,重现光明。《老子》第47章中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是对于朱熹学说的再一次暴击,不好好理解老师孔子的讲义,随意自己发挥,往往就是这样的下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三大圣人的会师,老子,孟子,阳明子,英雄所见略同。王阳明所悟的良知,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孟子最早提出来了,但是没有进一步把它阐明。

儒家把人分为三种,生而知之,那是圣人;学而时习之,是贤人;困而学之,是凡人。王阳明说良知是人生而知之的,等于佛家所说人人都有佛性,人人心中都有成佛的种子,我们看到了两位圣人再次神交。所以朱熹的那条路注定是走不通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一味外求,不但无法格物致知,修通人间的一切道理,反而会助长私欲,各种贪嗔痴慢疑。就像《道德经》所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学来的都是乱七八糟的杂念,都是“社会”知识,朱熹就是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

我们与圣人的距离有多远?大概有一个圣人那么远。什么?不是说人人都可成尧舜吗?不是说人人都有佛性,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来佛么?不是说良能是不学而能,良知不虑而知吗?难道这一切都是一场骗局,是圣人拿我辈凡夫俗子寻开心的?那倒不是,良知的确是生而有之的,不过我们的良知与圣人的良知不是一种东西。怎么说?相当于两种良知的种子是相同的,但圣贤的良知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良知才刚刚萌芽,甚至还处于沉睡状态。如果良知用纯度来衡量,古圣先贤的就是纯度99%的足金,我们的可能只是一块金矿石,有的是三成纯度,有的是两成纯度。心灵不够纯净,所以不能像圣人一样开悟、开车,通晓世间所有的道理。

如果说良知是一面镜子,高人的镜子纯净如同平静的水面,心念里一丝一毫的波动都会映照其上,丝毫不爽。我们的镜子早已蒙蔽了满满的灰尘,所以麻木,所以愚痴,所以沉沦。所谓的诚意正心修身,就是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时刻不忘唤醒自己的良知。所以你问我我们距离圣人有多远,一念回转,绝超万劫,良知在心,一念成佛。如果不顾心中良知良能的警示,任凭私欲一意孤行,一念便是地狱。如果你能时时维持纯然良知在线的状态,你便也是圣人。至少在那一刻是圣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