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河口纱灯——群体坚守下的“历史光点”

河口纱灯——群体坚守下的“历史光点”

时间:2018-11-14 08:24:07

相关推荐

河口纱灯——群体坚守下的“历史光点”

清中叶,黄河上游的河口镇因繁荣的航运而日渐兴盛。百业俱兴,当地的乡绅们便决定筹资制作 360 架纱灯,于每年正月十二点灯,寓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工笔作画于绢纱,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香山还愿、十二刘秀下南洋的故事成为了灯画的内容,随着纱灯在古镇流传至今。

在当时,人们为了制作纱灯,专门请来了木匠、擅长画画的画工等,历时大半年,做出了 360 架纱灯,并在镇子内的四条主街道上悬挂。

镇子内的四条主街道,还因此分别成立了四家书画社。东街的秀文社主要作画《封神演义》,西街的财神社主画《三国演义》,北街画 " 香山还愿 "," 十二刘秀下南洋 " 的故事则是由南街的书画社完成。

河口的纱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用楠木制作的 " 纱灯 ",这种纱灯成正方形,四面绷上纱绢,在纱绢上绘以各种人物图画。这种纱灯可装可拆,保存方便,能反复使用。另一种是仿北京的宫灯,这是一种用紫檀木制作的六角形雕花 " 彩灯 ";还有一种是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木制 " 方框灯 "。这种灯年年使用,年年裱糊,在灯面上题诗作画。

工笔灯画、纯木灯架、装裱、灯面拼装,祖辈的智慧完美地体现在每盏纱灯上。

制作古纱灯最大的一个诀窍就是铆,它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凹凸之间便能让灯面牢固地套在一起,只要将四面的铆轻轻往下一摁,这个灯就装好了。

拆下是平面,套好是立体,便于携带和收藏,也是纱灯传世百年而不绝的原因。

在河口古镇,至今还完整留存着 20 多架当年的古纱灯。这些古纱灯,历经了 150 多年的风雨,还和当年一样,色彩明亮、画功精湛,人物细节生动形象,历久弥新。

张振祥就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灯火河口纱灯的工匠传承人。除此之外,还有包括画工张和恭、杨金涛,木匠张世逞等十几位工匠。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匠人来负责,可以说,河口纱灯是河口古镇的人们群体坚守的。

就是这群人,守艺百年,用手中的点点灯光,照亮了兰州的西大门。

这,是手艺人的坚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