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UC头条:当代书法名家黄惇 一心追随帖学正脉 可惜格调未臻上乘

UC头条:当代书法名家黄惇 一心追随帖学正脉 可惜格调未臻上乘

时间:2024-05-08 06:59:31

相关推荐

UC头条:当代书法名家黄惇  一心追随帖学正脉  可惜格调未臻上乘

以篆刻和篆刻理论擅名于世的黄惇,在书法创作方面似也并不居弱。黄惇,南京艺术学院书法教授、博士生导师。

点击加载图片

黄惇

在当代书坛为数不多的帖学名家中,黄惇是较有实力的一位。身居江左旧地、古都金陵,江左风流、疏放妍妙的帖学情结在他身上有着突出的体现。

点击加载图片

黄惇书法

黄惇远避碑味的侵袭,“师笔不师刀”,一心扑在帖学笔法的研究上。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书坛大多中青年书家还心仪碑学的乱头粗服,对帖学尚心存偏见时,黄惇亮相于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上的手札作品,以其不凡的功力和潇洒的神韵,引动书坛,开“手札风”先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书坛向“二王”帖学回归,黄惇不无启迪之功。

黄惇书法,取法米芾、王铎,并着意与“二王”书风,但似尚未窥及魏晋堂奥。黄惇作书,好像过于注重力与势,笔致过实而不虚和,因而线条、结构紧张而拘谨,缺少逸宕散淡的韵味。这无疑是受到来自王铎的影响。

点击加载图片

黄惇书法

在很大程度上,米芾与王铎是可以打通的,王铎即为学米出身,他由老米上攀“二王”,王铎摆脱米芾笼罩的法门在于,他将米芾的八面出锋的“刷笔”蜕换成碑味的“印印泥”,笔法舍韵而取势(力);结构上,王铎一变米南宫的夭矫脱落、外拓开张,而为中宫森然的内擫敛结。

在很大程度上,米芾可被视作帖学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相对于王羲之,米芾笔法上已隐有做意,但却强化了帖学的表现力,并沿延了帖学正脉,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由此,沿米芾上溯晋韵乃不失为正朔所在;米芾而下,笔法趋于萎靡粗疏,离帖学正脉渐远。这从赵子昂、文徵明、董其昌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点击加载图片

黄惇书法

宋元以降,有明一代,如果没有王铎,则帖学不知将到什么地步。正如沙孟海先生论王铎所言,“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矫正赵子昂、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法界的中兴之主了”。

不过这只是对整个帖学大势而言,具体到笔法方面,王铎的意义只在于发展了帖法,成为不可替代的“这一个”,而由王铎上讨魏晋便没有沿米芾以溯“二王”来得方便了。

点击加载图片

黄惇书法

黄惇在笔法方面,似乎在极力追寻帖学正脉,但却缺少一种蕴藉灿烂和锋颖的迅疾侧利,他没有沿米芾而上讨晋韵,却好像要在米芾与王铎之间做一种调和。因而,黄惇书法便流露出一种对帖学而言不无僵滞的理趣,既无米芾的风樯阵马的爽快,也无王铎力屈万夫的雄劲。

点击加载图片

黄惇书法

黄惇的书法审美观念无疑是偏向“韵”“书卷气”一路的,但他对帖学精神、气息把握上的偏差,使他无力在书法创作上真正做到这一点。他没有沿米芾而上讨魏晋,追寻晋人的散淡冲和,而是徘徊宋明樊篱,并且习染上些许海派书法气味,这使黄惇论帖学功力似不无可取,而论气息格调则未臻上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