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那篇在树上的作文 怪我嗅觉太灵敏咯?

那篇在树上的作文 怪我嗅觉太灵敏咯?

时间:2024-06-29 22:22:28

相关推荐

那篇在树上的作文 怪我嗅觉太灵敏咯?

有趣、有料、有情怀的语文!

那篇作文前面已经表态了,本来以为翻篇了。今早大学同学群里炸了锅,看了几张图之后,我只想说,只怪我嗅觉太灵敏。这真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发文还算早的,后面陆陆续续看到好多文章都在讨论这篇文章应该给满分还是不及格的问题,看得我有点怀疑世界了。为啥你们的思维总是非此即彼呢?在我看来,这件事的关键是阅卷组长为啥不顾二评三评的55,非要动用权力给作文拉到满分好吧?然后披露,然后又不建议模仿,这才是怪事。制造新闻?体现权力?对吧?肯定不是为了凸显什么理念吧?甚至有文章居然说给打60分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光荣!然后又说,面对真正装×的《平安经》,你有勇气去戳吗?这啥逻辑呢?是一回事吗?这作者的思路让我怀疑平时讲话都是这种动辄扣帽子的思维呢。

焦灼的时候,茅卫东老师的文章让我感觉到了正常人的思维,当然,茅老师本身就不太受那些正道人士们待见,所以我对自己的嗅觉还是免不了疑惑的。直到今天早上,看网友扒出来的料,阿弥陀佛。

图片是今日头条的,当然微博什么的也会有。还有文章,因为说话太狠,我就不贴了,大题讲了这么几条。一是浙江杭州某语文组长承认,这些年一直鼓励背诵小众素材。二是引入屈原、陶渊明、苏轼、庄子、项羽、司马迁、鲁迅、沈从文、胡适这类算套作素材,就是什么作文都能用的素材,那么名单发给阅卷老师,看到这些名字作文就可能很惨。我想,阅卷组长的意思大概是防套作,但是阅卷老师执行的时候,肯定就会有偏差对吧?你会认真地读一下,到底是套作,还是旧素材的创新运用?就比如,你字不好,阅卷的时候本身就吃亏了,如果阅卷组长再来一句,字好的文章也差不了,那下面会怎么执行呢?

也就是说,什么是“套话”作文,这个概念马上会变成一个因人的认识、认真程度、迎合态度等不同而解释不同的概念。如果再加上阅卷的体力疲劳、审美疲劳,难免分数不好看了。

只要用了苏轼、屈原、陶渊明就是套作吗?如何去判断是否套作?难道你觉得苏轼、屈原和陶渊明的思想,不值得往深处挖掘写出深意?还是考生的写作水平只能依靠卡尔维诺、米沃什什么的体现?你认为作文的好坏完全体现在引用的素材上,而不是思维脉络、篇章结构?

居然还有文章不厌其烦地把那篇文章的生僻词语、典故不厌其烦地查证解释,附在文章下面发出来,那个媚态十足真是可人。

整个文章的分析,我比较了很多,认为最负责任、解读最细的是孙晋诺老师的。今日孙老师又根据浙江的作文教学风气,发文一篇,依然好极了。孙老师详细查阅了浙江作文的母体,列出其行文的所谓“模式”可谓一针见血:

第一步:引用一句名人名言,并从两方面阐释,听从他人与坚守自我;

第二步:否定掉两方面中的一方,或否定他人评说的价值,坚持自我,或否定独守己见,要向社会学习;

第三步:再换一种说法论证从所持论点的对面阐释一下。

第四步:堆积名人名言事例。

第五步:结尾大都一两行。

其基本思路是用若干名人名言印证一下命题的正确性,去掉那些浮华,剩下的只有一片苍白。

全文我发在今日第二条,欢迎阅读参详。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