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顺治皇帝出家的寺庙 或许不是山西五台山

顺治皇帝出家的寺庙 或许不是山西五台山

时间:2019-08-26 07:02:37

相关推荐

顺治皇帝出家的寺庙 或许不是山西五台山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

这是顺治皇帝的一首赞僧诗,即著名的《出家偈》。江山美人,帝王英雄,千秋功业,黄卷青灯,清世祖顺治帝的一生堪称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作为大清帝国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六岁即位,勤政好学,可是就在他的大清帝国日益昌隆,国运走向全面鼎盛之际,这位大清帝国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却突然驾崩,年仅二十四岁。

正史对于顺治皇帝之死的记载只有一句话:“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关于顺治皇帝之死最早有四种版本:

一:因董鄂妃之死,顺治皇帝悲痛过度而出家五台山。

二:死于天花。

三:病死于养心殿。

四:出家去五台山之后,被他的儿子康熙皇帝派人杀死。

对于大清帝国入主中原后第一位皇帝的驾崩如此简化,这也难怪几百年来,对于顺治皇帝的最终去向众说纷纭。

然而现在又出现了顺治皇帝最终去向的最新版本,河南民权白云寺,惊现顺治皇帝在这里出家的凿凿铁证。

白云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70年),它与洛阳白马寺(始建于公元68年)是同时代建造的姐妹寺,距今约2000年,现存四块碑碣为证。白云寺背倚千仞白崖,高耸入云,昔时,白云寺的晨钟暮鼓、僧众诵经礼佛之声可闻十里开外,其香火之鼎盛冠绝一时。白云寺在土改期间曾一度遭到破坏,后最终毁于文革时期。

幸有居士尚记得白云古寺寺门之对联:红尘滚滚苦海无边,白云悠悠回头是岸。

在民权一带广为流传着康熙皇帝三下白云寺的传说,而康熙游白云寺的目的就是寻父。据说康熙皇帝曾亲手为白云寺的1200名僧人打斋供众,当打斋仪式完毕之后,康熙便问白云寺的主持:“僧人可曾全部到齐?”主持答道“还有一烧锅老僧”,“寡人供众,岂能漏人!速传他来”,片刻之后,白云寺的主持领一两鬓斑白的老僧而至。

康熙一见老僧,顿生亲切之感,于是他声音颤抖地问道“请问尊姓大名?”老僧答曰“贫僧八x”。

康熙从白云寺回京之后,仔细的回忆了这一次寻父的过程。当他回忆到白云寺的“八x”和尚时,聪明过人的康熙皇帝立即把“八x”合写成一个字,写成之后竟是“父”字。于是康熙皇帝立即带上几个贴身护卫,火速赶回白云寺,但当康熙赶到白云寺时,“八x”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只能在亲笔御书“当、堂、常、赏”四字石碑之后,抑郁而归。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还需要凿凿铁证,而证据就是这位神秘的老僧——醒迟。

醒迟长老:白云寺的一位高僧,生活在清朝康熙期间,其出生年月不详,籍贯不详,康熙49年圆寂,终年73岁。作为白云寺的一位僧人,醒迟长老曾获得康熙帝的一块康熙皇帝石碑,其碑文为“当堂常赏”四个大字,碑上的布置如同古代铜钱上一样,上为“当”字,下为“堂”字,右为“常”字,左为“赏”字。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一座寺庙里的僧人怎么会吸引康熙帝的注意呢?而且诡异的事情也接踵而至:

一、暗藏玄机的碑文:“当堂常赏”这四个字的上半部都是“尚”字,“尚”为“尊崇”之意,而皇帝当然是足够尊崇了。

二、揭示真相的谜底:若按“赏当堂常”的顺序读取,这四个字的下半部就是“贝田土巾”,而这正是“顺治皇帝”四个字的字尾,这不应该是巧合,而应该是有意为之的文字游戏。

三、诡异至极的画像:醒迟长老有一张穿袈裟坐龙椅的画像,须知龙椅在封建社会那可是皇帝的象征,一个普通的和尚为什么要做皇帝的龙椅?难道和尚们就不怕掉脑袋?

众所周知,顺治之死和出家的传说,一直是历史上的巨大疑团,皇帝出家则更是朝廷的大忌,不可能载于正史,而白云寺这块康熙帝亲笔御赐“当堂常赏”的石碑,或许能揭开一切谜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