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浅析:从美国丧尸片的沉浮到东方丧尸片的崛起 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浅析:从美国丧尸片的沉浮到东方丧尸片的崛起 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时间:2020-06-21 14:17:48

相关推荐

浅析:从美国丧尸片的沉浮到东方丧尸片的崛起 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丧尸片是不少影迷十分喜爱的类型,从最早发轫于欧美到以韩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丧尸片的崛起,丧尸片在数十年的岁月变换中也在不断经历着沉浮与更迭。

一、美国丧尸片的沉浮

1.短暂的“恐怖”记忆

1968年,恐怖大师乔治罗梅罗以一部《活死人之夜》重新定义了荧幕上的丧尸形象,开创了丧尸片的先河。

作为恐怖片的一个重要分支,起初的丧尸片凭借前所未有的创造性设定,充分运用角度诡异的特写镜头、演员强烈的肢体语言、以及丧尸将活人分而食之的血腥场景,给之前从未看过丧尸电影的观众们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1970年,日本人森政弘提出了著名的“恐怖谷”理论,不仅为丧尸片的恐怖感提供了理论依据,也理所当然地让“恐怖”成为丧尸片的卖点。

这种恐怖感在《群尸玩过界》中达到了顶峰,影片在当时被认为是超越了之前一切片子的,最变态、最离奇、最恐怖和最无人性的作品。

但由于乔治罗梅罗关于丧尸的设定太过深入人心,后续的丧尸片很难越过这个藩篱。经过接二连三的视觉冲击,再加上各类恐怖片的推陈出新,观众群体恐怖阈值的提高等因素,大家不免对丧尸片产生了“恐怖疲劳”,对其见怪不怪。

2.“灾难”的渲染与逐渐背景化

在“恐怖”上难以玩出新花样的丧尸片,开始在“灾难”上发力。其时,玛雅人关于的末世预言传得神乎其神,《》《后天》《不惧风暴》等末世灾难片接连上映,人们的末世情结空前浓厚。丧尸片借着这股“东风”,依靠丧尸的强扩散性和高破坏性,顺理成章地打造出一幕幕末世场景,如丧尸爆发后四散奔逃的人类、潮水般涌动的尸潮、沦陷后满目疮痍的城市以及末世求生中的孤独幸存者,着实满足了观众关于末世的幻想。《我是传奇》中“一人一狗一空城”的要命孤独感,将末世氛围渲染到极致。

灾难中秩序的垮塌与重建、人性的放逐与救赎是丧尸片延伸和探讨的重要方向,也让丧尸题材的影视剧迎来了高光时刻。

经典美剧《行尸走肉》一度收视率爆炸,被视为比肩《权游》的神作。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辉煌之后,却逐渐跌落神坛。其后随着灵魂人物瑞克的无端消失,更是变得索然无味。

《行尸走肉》在创造力的缺失是其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第一季在试图构筑世界观外,该剧一直在重复着同样的套路:在丧尸末世背景下不断地遭遇并击退强敌,不断地变换据点,也不断地尝试着社会秩序的重建。

食人族、总督、尼根、低语者,这些敌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农场、监狱以及随后的社区,地域场所的变化也仅限于形式上的改观。剧中的丧尸造型一直毫无新意,整部剧渐渐显得正统、呆板而无趣。

同题材美剧的境遇也好不到那里去。相对《行尸走肉》的“正剧”范,《丧尸国度》以恶搞、黑色幽默标新立异,但随后的剧集开始在叙事上东拉西扯,变得凌乱且毫无故事可讲。

《行尸之惧》重点讲述行尸末世降临之初,原有社会秩序和价值观的逐渐崩溃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但缓慢的节奏让它不温不火。

这些剧集中对人与人之间争斗的凸显,让丧尸带来的末世灾难越来越沦为背景板。

电影方面,《生化危机》系列和好莱坞重金打造的《僵尸世界大战》凭借华丽的特效,在票房方面捡回颜面,但也仅此而已。这些电影叙事的空洞、血肉和情感的缺失,让观众感叹丧尸片风光不再。

二、东方丧尸片的崛起

在美版丧尸片到达一个瓶颈期时,丧尸这个题材反倒在亚洲地区焕发出新的神采,隐隐呈现出一种后来居上的态势。

日本的《请叫我英雄》、泰国的《变种风暴》、印度的《果阿猎人》都别具风情,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韩国,在经历了《邻家僵尸》、《人类灭亡报告书》和《新村丧尸漫画》的类型片探索和积淀之后,震惊一时的《釜山行》横空出世,豆瓣130万人打出8.5的高分,不仅成为迄今为止豆瓣评分最高的丧尸片,也斩获了包括第一届澳门国际影展亚洲人气电影大奖在内的30余项大奖,更在业界激起了强烈反响。

同样在韩国,丧尸剧《王国》正在成为新的“爆点”,该剧集合丧尸题材的惊悚奇幻与权斗题材的尔虞我诈,在紧张刺激的节奏之下,编织出一个严丝合缝的故事,拍得极具电影感。

三、给我们带来的几点启示

1.注重民族性和现代性的融合。影视界流行一句话:“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民族性元素在电影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给影视剧注入独特的风格和品味,也会极大扩展影视剧的容量和表现力。

处在全球化语境的当下,更应该深度挖掘民族性的元素,与丧尸、灾难、动作等丧尸题材中的现代性元素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比如,《釜山行》成功将东方文化与丧尸元素相结合,片中表现出的对政府的批判、对社会阶级问题的探讨与反思、对东亚地区特有的家庭价值观的展示,不仅使这部电影成为了丧尸片的杰出亚洲代表,也让丧尸题材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2.注重影视类型的融合。类型融合已是当下影视发展的大趋势,不同类型之间的相互渗透、注解和映衬,不仅能够提高影片兼容性,增强戏剧张力,也在创作风格和影像表达上为影视发展带来了突破,往往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丧尸题材的影视剧一直被打上恐怖和灾难的标签,但当下的文化格局越来越多元化,仅仅以恐怖和灾难作为丧尸题材的噱头和价值追求已远远不够,亟需在其他类型上“开疆拓土”。

比如《生化危机》中,融合了大量的科幻元素,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激光武器以及丧尸犬、丧尸乌鸦、舔食者、复仇女神、手持巨斧的行刑者马吉尼等,让喜爱丧尸片的影迷目不暇接,新鲜感不断。小成本丧尸片《负重前行》独辟蹊径,独特的“丧尸+父爱+公路”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死亡之雪》中,加入了二战、纳粹等元素,“丧尸+喜剧”的融合,雪和血的混搭,反而带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恶趣味和冷幽默。

3.敢于打破经典的丧尸设定。乔治罗梅罗赋予“丧尸”的经典设定已经深入人心,但并不代表这一设定就必须一成不变。事实证明,在经典的丧尸设定上巧妙地做些许改动,往往事半功倍,不仅带来了新鲜感,而且对塑造世界观、推进剧情都大有裨益。

早在《活死人之地》中,乔治罗梅罗就在设定上有一个不小的颠覆,让丧尸进化拥有智能,从而使拥有坚固围墙铁甲城的人类与行动缓慢的丧尸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日本丧尸片《请叫我英雄》中丧尸还保留着生前最重要的习惯和记忆,不仅是对日本社会人们高强度、快节奏生活的隐喻,而且丰富了尸变后的形式,直接主导了剧情的走向。此外,半人半尸后的比吕美像爱丽丝一样拥有了超能力,也成为影片中制造悬念的一个X因素。

《釜山行》中将丧尸设定为奔跑极为迅猛的生物,特别是最后丧尸群蜂拥着拉拽火车的震撼场景,极大强化了观众的视听体验,但丧尸不会开推拉门的设定也为影片紧张的氛围带来了一定的缓冲。

结语

时代在变,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口味也在不断提升,没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风格和题材,唯有不法常可、求新求变,才能持续创造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丧尸片自然也不例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