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时代记忆:苦难的母亲

时代记忆:苦难的母亲

时间:2019-03-11 17:21:51

相关推荐

时代记忆:苦难的母亲

这就像一个定格的镜头:男子把独轮车停在门外,走进房间,把瘫痪在床的母亲抱起,顺手拿起了床上的几件衣服,把老人放到独轮车上,衣服乱糟糟地扔在她身上。男子推起车,土黄色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延伸向远方的山岗,模糊的山影并不高大,光秃秃的,像匍匐的野兽。风呼呼地,吹得人缩起脖子,路上不见一个人,男子停下,回头望了望破旧的院子,夕阳下,衰败刺痛了了目光,有黄沙被风吹进眼。凌晨,男子独自返回,独轮车吱吱幽幽地叹着气。

5月5日,媒体报道:陕西一名男子将79岁的母亲遗弃在野岗的一个墓坑中,黑黑的洞口狭窄冰冷,被杂草和薄土掩盖。

2

大约在公元前431年,古希腊演出了一部戏剧,它把希腊神话传说搬上舞台,展示了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后来,弗洛伊德根据这部文学作品,引申出了一个非常出名的概念:恋母情结。他认为人类——尤其是男性——从原始人那里继承了一种本能心理。这种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是隐秘的,但也是无法抗拒、无法逃避的。

反观中国的家庭文化,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一贯强调道德,强调人伦,这里有着明确的双向关系:上有对下游是父严、母慈,下游对上游是子孝,这三点是整个封建家庭的关系支柱,如鼎的三足,稳固地支撑起社会的基础,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父子、母子的关系一般都很融洽的。不管我们今天说,封建文化有多少糟粕,但子女敬孝父母一定不在其中。

3

中国的母子关系是在什么时候变坏的?是在焦仲卿的母亲怂恿儿子休掉刘兰芝的时候,还是曹七巧撺掇儿子抽大烟的时候?

其实,恋母情结不是在文学作品中恶母作妖的时候垮掉的,而是在苦难的生活面前自然解构的。我的记忆中,中国农村的母亲们可能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最苦难的时候。我们有庞大的数据库来说明那时候农村的老母亲们熬过了那些不仁,但我的记忆中有着几段深刻的虐母记忆。

年老体衰的女性在那个时候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如果还保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可能在家庭里还有一些地位,至少夙兴夜寐的辛勤可以博得一些苦劳。而一旦丧失劳动能力,老年女性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活路了。看起来很残酷无情?但这并不稀奇。在那时候的农村,60以上的老人(尤其是女性),是连狗都嫌弃的。

现代的年轻人是没有那个年代的记忆的。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生活在一个小村庄,我的脑海中至今常有不堪的记忆泛起,有关农村子女对母亲的虐待,而这,曾经是常态。我的爷爷在我父亲在10岁的时候就故了,我的奶奶后来改嫁到邻村,我们两个村庄隔着一条小河。奶奶在后来的家里有三个儿子,我的这三个叔叔是我少年时代见过的最残酷的人。

据我妈妈说,奶奶与我家的关系并不亲近。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没空带我,有一次把我放到奶奶家,却让我遭受厄运,一大盆刚烧开的水放到桌上,却被我抓翻,当头淋下,我脖子上至今有隐隐约约的疤痕;此外,奶奶曾经趁家里没人的时候,把我家的米缸搬空,因为她的那个家里有三个半大小子要喂饱,而那也是我家仅有的粮食,所以母亲和奶奶的矛盾很多,成不了一家人。我的三个叔叔长大后,一个个都成了小流氓,在外惹事生非,在内横行霸道,把一个家折腾得鸡飞狗跳。一旦吃不饱,就逼着奶奶去讨饭,拳脚相加是常事。你可以想象,一个体弱的老妇人,被三个壮汉殴打的样子吗?口里惨呼,在地上打滚,鲜血直流,甚至大小便失禁。那三个畜生还不准别人来管,说这是家务事。后来有人实在看不过去,报了警。

可笑的是,我们那时候的警察是当地最大的流氓,因为没人管得了而且非常凶狠,所有人都怕他,就让他当了派出所长。所长来了之后,啥也不问,一张嘴就是罚款、抓人,没钱就拿东西。奶奶只能爬起来,向流氓所长求情,说是自己犯了错,活该被儿子打,最后总算免除了罚款,却也饶不过一顿饭去打发走请来的恶神仙。

后来听说三个叔叔相继成家,奶奶和后来的爷爷被赶出家门,搭了个茅草棚住着。再过几年,老伴儿生病走了。我的笔描绘不出老人遭受苦难的百分之一,也描绘不出她遭受的虐待的万分之一。然而,我要说的是,我奶奶这样的人,这样的遭遇,并不是唯一、偶然的。那个时候,我们耳闻目见的不在少数,村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多是哪里哪里的老人饿死了、病死了、寻短见了。似乎没有多少人伤心难过,这样的人间惨事平常得像一颗尘埃掉到水面,激不起一丝涟漪。

我和奶奶的关系却还不错,他们(包括后爷爷)对我是很好的。我在少年时期,常常淌过不深的小河,到邻村奶奶家去看看,却从不敢留下吃一顿饭,也多次亲见奶奶的窘境和苦楚,可惜那时候,我很懦弱,看到叔叔们发飙,只能迅速逃开。

1995年我考上大学,亲自去河那边接了奶奶过来喝了我的升学酒,一路上搀着她,她瘦弱的身体总是发抖。这是我对她最后的记忆,1996年暑假我回家,得知前不久,老人家熬不过,在茅棚的屋檐上自挂了。我去了坟丘磕了头,却没有流泪。

4

我说的其实不是我奶奶的故事,那只是一个惨痛的案例。我相信和我差不多年龄、出身的人有着同样的记忆。我乐观地认为,随着农村的富裕,很多人身上的兽性应该会褪去,而人性会回归。一代代人会有自己的故事,下一代人不会重复上一代人的悲剧。但事实说明我太乐观,陕西埋母事件狠狠打了我一记耳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共有五个层次,只有上一层被满足了才有可能继续满足下一层。生理需求的满足是基础,没有衣食住行的充足,就不可能有情感的建构。《管子·牧民》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的虐母记忆,应该就是基于物质的欠缺吧,上世纪80、90年代我们国家的建设和经济刚起步,农村还是土地经济,生产物资奇缺。农村人吃不饱穿不足,面朝黄土背朝天,与天地作斗争就为点口粮,那时候谈亲情是奢侈的。可见物质基础的满足是人性洋溢的前提条件,否则就是兽性滋生的土壤。

5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有灰色的记忆,它长期留在心里,可能会变成心伤,所以,我们需要新鲜的、美好的记忆来覆盖。时光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今天的我们基本上有了物质保障。我觉得,完全是构建新文化、新道德、新农村的是时候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是说说就可以,是需要人规划和努力的。

是的,努力,为了记忆中被苦难吞噬的老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