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清华北大拒收江苏省文科状元 还谈什么高考制度公平?

清华北大拒收江苏省文科状元 还谈什么高考制度公平?

时间:2019-09-24 05:41:14

相关推荐

清华北大拒收江苏省文科状元 还谈什么高考制度公平?

聚焦新高考——文科教育的“末日式”衰微

近日,网曝江苏省文科状元因选修科目政治、历史成绩分别为A、B+,未达到北大、清华对选修科目成绩的要求,被拒之门外,引发热议。

其中,最激烈的争论仍落在“高考制度是否公平”这点上。“教育公平”一直是引人热议的话题,尤其是新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家对取消文理分科,考生可自由选科这一改革造成的文理科教育不公,质疑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人提出,新高考制度下,文科教育将遭受灭顶之灾,偏文科类考生将难有出路。

“文科再难出贵子”

从考试得分难易程度与毕业后就业方向来看,文科学科在传统高考教育背景下,向来处于弱势地位。而新高考教育改革中与文理科相关的制度,无疑将本就岌岌可危的人文学科教育推向了深渊,更迫使偏文科类考生站在断崖边:一边是与自己隔着巨大沟渠的理科新世界,能力不够硬往那边跳跃,怕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另一边是熟悉、平坦却荆棘丛生的文科之路,每一步都血泪交织,让人望而生畏、驱而避之。

相信新高考改革后,有一大批考生与家长对高考制度处于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状态,为什么说新高考改革将为人文学科教育和偏文科类考生带来灭顶之灾?请您往下看相关政策及政策之下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什么是新高考政策?

9月22日《中国教育报》发布《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总结了新高考改革基本格局:

,上海、浙江率先实行了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份也启动了高考改革;,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份实施方案……已基本形成学生选考、高校选科和国家选才的模式。

新高考政策与以往高考最大的区别是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实行“3+X”模式。因实行改革时间不同,“3+X”模式又细分为“3+3”模式和“3+1+2”模式。

“3+3”模式

“3+1+2”模式

新高考政策下,文科教育的“绝境”

新高考政策看似推动学科选择多样化,实则对文科实行“冷暴力”。

新高考政策的“3+X”选科模式,出发点想必是为了推动教育公平,最大化赋予考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然而政策落地后的结果却是逼迫考生主动放弃文科选择权。

绝境一:无人敢冒文科险

第一,文科答题主观性强,相较于理科,备考更有难度,且考试出分的不稳定性也更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理科科目的客观性、稳定性使考生在考前更趋向于选择理科进行备考。

在传统高考教育背景下,历史、政治和地理这三门学科还有可能在“文综”这把大伞的庇佑下被偏科学生选择,进行强制性“捆绑学习”。一旦解开了该关系纽带,试问,谁还敢如此冒险,有勇气把所有易碎的鸡蛋全部放进“文综”科目这一个拖拉机跑山路般摇摇晃晃不稳定的篮子里?你敢吗?你愿意让你的孩子拿着文科答案的不确定性来冒这个险吗?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两门学科差不多的情况下,为求稳妥,更偏向于让孩子选择理科学科。

绝境二:高分无文科

第二,赋分制并未打消考生对“文科比理科更难得高分”的疑虑,考生们更倾向于选择理科科目,并且,有足够的数据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让我们以山东省的数据为例。山东省实行的是“3+3”模式,山东省高考696分以上的共有56人,在所有这56位考生中,竟没有任何一位考生选考历史政治地理。我们无法断言文科无高分,但数据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高分无文科。

让我们接着看数据,山东省高考680分(含)以上共有513名考生,除了52个人选考了地理科目外,其他考生选考科目中都有物理、化学或生物,其中498人选考物理,占比97%;492人选考化学,占比96%,447人选考生物,占比87%。

有人在某平台晒出浙江省高考前十名各科成绩,这十位考生所选科目均为物理、生物和化学,无一例外,且这三门功课几乎接近满分。

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撑,你在给孩子高考选科意见的时候,是否也有“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文科呢?文科只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遗憾”放弃,退居二线,默不作声。

绝境三:理科抢占文科专业资源

第三,各高校专业选择范围与高考所选科目挂钩。如北京大学:拟招生专业(类)有52个,其中首选科目“仅物理”的有15个,占比约28.8%;“物理或历史均可”的有37个,占比约71.2%。北大没有首选科目为“仅历史”的专业。这意味着选物理可以报考北大所有专业,选历史可报考北大71.2%的专业。

再看一个更为直观的表格,根据“3+1+2”选科模式,以下为该选科模式下可供考生选择的12种科目组合情况,以及各种情况下可报专业的比例:

“3+1+2”的选科模式,虽然有取消文理科作为前提,但是物理和历史之中进行二选一,本质上已经将偏文科考生与偏理科考生划分了区域。

选物理的6种组合中,每一种组合专业可选率都超过97%,可供选择的专业范围相当大,而选历史的6种组合中,所有组合专业可选率均低于90%,第12种“历史+政治+地理”——曾经的文综组合,专业可选率竟低至52.95%。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原本考理科专业的考生,在选定考试科目后所面对的专业选择范围更广,文科生能选专业本身就较少,改革后将会有更多“偏理科”考生与“偏文科”考生抢占文科专业资源。那么,即便是本身偏向文科的考生,为了替自己保住日后选择的自由度,也会小心谨慎地避免全部选取文科科目。但这样的学生,你能保证你选了理科之后的成绩拼得过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理科生吗?

不得不说,新高考改革,表面上为考生们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的可能性,但却并没有公平地为每一种选择缔造同样广阔和光明的前途。呐,选择权给你了,选择的后果你自己承担。考的分低?没办法,你自己选的;可供选择的专业受限?没办法,当初考试科目也是你自己选的。这种对人文学科的冷暴力势必让文科教育走向末日式的衰微局面,也使“偏文科”考生的高考之路走得更加艰难。

文科教育何以落得如此境地?难道真应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古话?难道文科教育就是不如理科教育日后容易挣钱、不如理科教育更能立竿见影地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难道因为以上这些因素,文科教育就必定要顺时代之大势日渐衰微?

绝不该如此。往现实来看,文科教育在找工作方面仍占有极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考编制,文科向的题目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更有100分的申论需要你有极强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应对解答。放弃文科学习,相当于放弃了考公、考编这一光明大道。

往更高的层面看,文科教育浸润在人一生的方方面面。教育部不断强调人文素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近年来,中小学教育日渐凸显“国学”的重要性,使中华文化得以更好传承。课本上所说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绝非仅是一个空壳概念,别的不说,单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应对他国的无理指控时,用犀利的谈言辞予以反击,同时不失儒雅的气质,透露出强烈的民族自信,令对方哑口无言,令国人拍手称快,不仅维护了我国的形象地位,更增强了国人的爱国共鸣。外交部发言人的精彩发言与他们所受的人文教育及其自身的文化涵养密切相关,足以见得文科教育多么重要。

文科教育如此重要,再来反观新高考政策,将人文学科置于如此被动、不受重视的地位,这种行为难道不是与“文化强国”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吗?噫吁嚱,危乎高哉!高考之难,难于上青天!前有寒门再难出贵子,现有新高考改革后,文科学科面临“末日式”衰微局面,恐不出几年,人们将振臂高呼:“文科教育再无出路!”

新高考制度暴露的文理科不公现象,直接将文科教育与偏文科考生推向难以安身立命之绝境。文科教育在理科升学、择专业与就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很难再次夺回与理科教育平起平坐的地位,文科教育走向衰微在现阶段来看已成必然之势。偏文科类考生则更难与偏理科考生抗衡,直接面临高考低分弱势、专业选择面狭窄、更难就业等现实问题。这批学生该何去何从?是逼自己一把,明知自己不擅长理科学习,却也只能妥协随大流放弃文科?还是顶着压力,坚持文科学习,做好承担一切不公后果的准备?这些都是新高考制度改革需要看到并予以改进之处。

那么你呢?你如何看待这个与你切身相关的公平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