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妈妈们追捧澳洲打虫药 理由是娃不爱吃饭 磨牙 脸上长白斑都需要!这…

妈妈们追捧澳洲打虫药 理由是娃不爱吃饭 磨牙 脸上长白斑都需要!这…

时间:2024-03-08 06:49:27

相关推荐

妈妈们追捧澳洲打虫药 理由是娃不爱吃饭 磨牙 脸上长白斑都需要!这…

我的好朋友去年从澳洲搬回了国内,但找她代购驱虫药的妈妈一直没断过。妈妈们几乎把这个药当成了神药,孩子磨牙、指甲有白点、挠屁眼、睡不好、什么都往嘴巴里塞,都觉得需要吃点打虫药。

而且大家普遍的心态就是,既然发达国家的娃儿都在吃打虫药,反正也不是处方药,那不如就当糖吃点,有虫打虫,没虫预防呗!▽澳洲的打虫药还很讨巧地做成了巧克力样子

好朋友总觉得这是药,所以没帮朋友代,但因为自己也是当妈的人,所以一直想弄清楚——到底有没有必要给娃吃?就算没虫当预防也可以?如果真没必要,为啥在澳洲又这么火呢?

嗯,带着这些疑问,我专门去请教了儿保医生。今天就把要不要吃打虫药的问题给说说清楚。

现代儿童蛲虫感染率已经不足1%!

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肚里有虫的梗,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多少都亲历过打虫。蛔虫在咱们那个年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与此同时,线虫、钩虫、蛲虫也是很常见。一篇在1995年发表的调查显示,5-9岁儿童蛲虫的感染度在当年达到了75.7%,即便到了,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感染率也有17.3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的比例越来越低。一来是因为现在饮食环境的卫生条件改变了。我们小时候吃的蔬菜都是用自然肥料(如粪便等)去施肥,很多地方的饮用水是直接用河水或者是井水,这些都含有大量的虫卵;而现在的蔬菜施肥都是使用合成肥料,饮用水都是经过层层的过滤,都不会有虫卵,感染源基本没了,孩子自然也没有机会感染到寄生虫。二来是外界环境也越来越好。小时候整天在外疯跑,井水里趟、生活条件简陋,加上外界卫生环境不好,感染虫卵的概率自然相对较高,而现在的娃儿所处的整体环境比较干净,大人的卫生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所以到了,一份对湖南5-9岁的儿童调查中显示,蛲虫感染率已经不足1%; 而对青海同龄段儿童的蛔虫感染调查也显示,比例只有1%。对于小于5岁的幼儿来说,这个比例就更加低了,有些地方基本接近于0。

驱虫药为啥在澳洲那么火?真的因为吃不坏可以随意给娃吃吗?

但为什么澳洲的巧克力驱虫药仍然那么普遍呢?

那是因为直到现在,澳大利亚蛲虫感染率仍然高居不下。可能是因为天然的环境差别,加上他们养娃相对来说糙很多,各种地上打滚,东西捡起来吃等因素。

据统计,直到,澳大利亚蛲虫感染率在10-50%之间(不同区域差异比较大)。

但即便如此,澳洲的爸妈也绝不会盲目给孩子吃,基本都是在亲眼见到娃有虫子或在家庭医生(GP)的指导下购买吃药的!而且,澳洲要知道驱虫药主要针对的是蛲虫。

尽管说,打虫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吃。是药三分毒,外表做得再好看,味道再甜,它也是药!

市面上打虫药的主要成分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神经阻断剂(比如澳洲的巧克力驱虫药和国内的宝塔糖)。这些成分都有副作用,比如以阿苯达唑为例,就有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胃痛、皮疹等,过量服用还会对肝肾甚至脑部造成很大影响。

虽然副作用并不大,但是在没确认的情况下吃,真的没必要,特别是2岁以下的娃,肝肾发育不完全,更不能乱吃!

以下这几种情况才需要去找医生确认要吃什么药!

如果只是孩子磨牙、挠屁眼、睡不好,跟长虫没有必然联系。倒是娃儿有以下症状中的好几种,就确实需要看下有没有可能有寄生虫感染了(其实真的几率非常非常低,但也不能排除可能性哈,特别是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方):

蛲虫症状:

屁股发痒,不停挠

晚上睡觉不安稳,已经脱掉尿不湿的娃频繁尿床

女娃的阴道周围有红肿或瘙痒等

大便里有虫

蛔虫症状:

营养不良

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反复肚子痛

烦躁、易怒、不安

有怀疑还得确认才行,怎么确认?

-对于蛲虫,可以不用去医院,自己看,还是老方法,晚上扒开pp看一下肛门周围是否有类似细棉线、长1.5cm的东西,或者就在肛门周围贴上医用胶布,看看在胶带上是否有细小的白色斑点,这可能就是蛲虫卵。

-别的虫子,就要看看大便里是否有拉出虫子。

如果都没有亲眼看到,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医院化验大便。而且即使确定有虫,切记的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资料来源:

-《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现状调查》,

-湖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worm-infection-in-children/

-.au/product.asp?id=2686&pname=Combantrin+Chocolate+Squares+24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