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

时间:2020-03-03 22:04:34

相关推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器物文化,为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不论是国宝级物件司母戊鼎的雄厚、勾践剑的不朽、马踏飞燕的精美、还是薄如蝉翼的丝织品、千年不倒的建筑工艺、丰富多彩的陶瓷漆器等,可谓硕果累累,每一件都是世界闻名!当我们在博物馆凝神屏息、叹为观止时,也为古代匠人精神的失传而汗颜。

中国工匠向来制造的不仅仅是物,还有一种哲学精神。“文不按古,匠心独妙”,“神圣工巧,备出天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国是世界上手工艺最发达的国家,从唐代到清末,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大手工艺品出口大国。由于中国工匠的精湛手艺、认真、守时、守信的原则,才获得了全球性市场。

庄子在《达生》篇里,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这是一个鲁国的木匠,名叫梓庆。他“削木为鐻”。(这鐻ju,是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上面会雕饰着猛兽。)堪称鬼斧神工,鲁王很惊叹,就召见梓庆问:“这么精妙的东西,先生能做出来有什么奥妙?”梓庆谦逊的说:“我只是一个木匠,哪有什么奥妙呢?只不过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费精神,静养聚气,让心沉静;斋戒3天,我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5天,我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或笨拙的杂念;斋戒7天,我已不为外物所动,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选择好质地外形与鐻相合的,此时的鐻的形象已经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我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用自己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器物精妙,似鬼神之功,也许因为这些吧。”梓庆做鐻先用7天的斋戒,使身体和精神达到最佳状态,再走进山林,选择木料时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鐻的模样,认真寻找匹配的木料才动手取之,一旦进行雕刻就聚气凝神,全身心投入,把功劳、地位,金钱,非议,毁誉,通通放下,荣辱不惊、专心致志。

这个故事让人震撼的是他的严谨精致的态度,是他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之事精雕细琢直至完美的追求,是他身上那种专注的“忘我精神”。

人们常说的木匠、铁匠、皮匠、钟表匠等,都带着一个“匠字”。 匠是一门技艺,心却是一种修为。为了追求高超技艺,有人穷尽一生,甚至几代,孜孜不倦,过程虽苦,但内心平静并享受着快乐。俗话说:“匠人易得,匠心难练,以匠修心,以心练技”。

匠心必须宁静,这宁静来源于嘈杂世界背后的热爱和专注。成语“匠心独运”就揭示了这个道理。这种匠心是怎么产生的?孔子认为必须杜绝四个因素,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谓毋意,就是不主观臆断,不想当然;所谓毋必,就是不抱有一种必然的期待,不能按图索骥;所谓毋固,就是不固执己见,尊重事物的客观走向;所谓毋我,就是最后能够让自己达到一个浑然忘我的境界,然后去真正完成对事物的把控,这也是最难的。

匠人需要以技养生,更需要以心养技。

匠心是一颗纯粹的心。匠心就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始末如一,初心不改。他们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永远记得为了什么而出发,执着而纯粹,将简单产品做得臻于化境。《礼记-大学》告诉我们:“知止(目标)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匠心是一颗创造的心。匠人的工作多以重复居多,但出色的匠人,能在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然后别出心裁,这便是创造。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综合出来的“诀窍”,外人很难模仿超越,成为传儿不传女的秘方。

匠心是一颗极致的心。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追求完美和极致,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执着努力,只求做到精益求精。匠心往往意味着慢,但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他们认为伟大从不可能诞生于凡俗。真正的匠人,把自己的手艺当做一种信念,用毕生的心血和张扬的才情赋予它撼世的生命力,达到诗意与世俗的完美融合。对此,纪伯伦曾有过一段经典描述:“从你的心中抽丝制成布帛,仿佛你的爱人要来穿此衣裳;热情的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人要住在其中;温存地播种,欢乐的收刈,仿佛你的爱人要来吃这产物;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都在你上头看着。”

匠心是一颗自由的心。自由,方能自在,方能畅达,方能心怀虔诚。庖丁解牛故事中,庖丁给魏王说解牛心得时,说自己“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手脚协调,人刀合一,在牛身上演奏出了像音乐一样动听的妙音。解牛本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由于他完全掌握了解牛的规律,所以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在庖丁眼里才能变成一种艺术享受。

匠心是一颗宁静的心。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万物的本质就是静,只有静才能回归生命。静,是人生最好的修行。不管何时何地,匠人都能保持一颗静心。人只有慢下来、静下来,多倾听自己的内心,多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正如有句话说的好:“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水面在特别平静的时候,水面上的倒影才会清晰;而人心在特别安宁平静的状态下,自然拥有辨明走向,看破困惑的智慧。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说过:“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古往今来的匠人,都是大气之人,他们之所以在遇到重大技术突破时,能够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自如,底气可能就是“心静”。

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制造过程中往往是枯燥的、重复的和机械的。卓越的背后,是献身于作品那种神圣的孤独和寂静的苦行,用平静抵挡红尘喧嚣,用从容抵抗繁华诱惑,超然不群。宁静方能致远。静,是在平淡中积蓄力量,是一种比动更为重要的力量,经得起恒久的等待和磨砺。其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内心宁静的时刻展开的。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匠心是一颗有情的心。一个出色的匠人,面对自己的作品,心中有神,诸相庄严。对于匠人,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一个真正的匠人,必定独具情怀,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素材在他们眼里就是自己,比如一个真正的木匠,在他的眼里每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的木楔。因此,匠人眼中无弃材。

总之,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做个匠人、修颗匠心,创造独特产品,这是一条通往事业成功的路,也是一条通往内心宁静的路。这条路努力走好了就是名副其实的匠人。

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如何修炼工匠精神,我想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要有想做一件东西出来的情结。想拥有一个充实而美好的工匠初心,要么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要么让自己喜欢所做的事。王阳明曾说:“持志如心痛”。一个人立定了追求目标,就如同心痛一样,一心只专注于痛楚之上,心态良好,情绪稳定,不纠缠、不计较,一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是要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匠人的心性并不是什么大智慧、大理想,而是用谦虚踏实的态度做人做事。俗话说:“心性多高功多高。”匠人的心性是综合因素的表现,包括他自身所携带的德;包括修炼中的忍;包括钻研技术中的悟;包括劳其筋骨的苦;包括对常人各种欲望的舍。在匠人的心性中应当肯定德是重中之重,事实上真正的匠人不仅将技术内化到自身,而且展现成为德性,懂得关爱别人,尊重别人,为别人着想,有了这种人性的东西,技术在千回百转、苦思冥想中才会有神来之笔的点化。

三是要有职业敬畏感。匠人职业本无高低之分,但在传统观念中仍有贵贱的烙印。过去木匠敬鲁班,造纸敬蔡伦,每个行业都有自己行业的祖师爷,要烧香礼拜。古人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神的保佑,另一方面就是把职业敬畏感转化为对神灵的膜拜。我国是多神教国家,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保护神。这些保护神实际上都是行业的圣人,他们一是有大贡献,二是有大发明,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过去的工匠相信万物有灵,对保护神的敬畏,实质是职业责任心的体现,这种责任心其实就是敬畏,只是敬畏比责任心更多了一些精神信仰。心理学家曾证明,一个人若能专注于某件事,那么他的身心就会处在一种极其和谐的安稳当中,并且极容易引发出一种超然舒缓的喜悦感!如今这个时代信息爆炸,但我们却感觉没那么幸福了。就是因为每个人不再专注于做某件事情,而是被乱七八糟的网络信息所诱惑,被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所吸引,很大程度上已经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摆脱“走神”,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保持一种“把握现在,专注当下”的能力,这样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充满敬畏感。

四是做好人生的工匠。工匠精神是岁月洗礼后的深沉,是洗去铅华后的厚重,是沉淀已久的情感温度。曾国藩深谙此道。在给儿子纪泽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依靠工匠精神,开创未来,探索成功。我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找准前行的方向;我们不可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磨练人生的精度。为此要牢记三句话:

第一句:专注是首要品质。人和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力,最大的差别就是专注。专注意味着坚定的热忱、意味着坚持的恒心、意味着坚强的毅力。做自己人生的工匠,就是要专注、就是要抱元守一、就是要潜心钻研、就是要久久为功、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二句:求精是永恒追求。科学的精度关乎项目的成败,而人生的精度关乎事业的成败。人生要凤凰涅槃,只有经历千锤百炼、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不断突破自我,才能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无论人生的风向将我们带到何处,要始终保持一颗精益求精的“心”,不断追求精深、精湛、精准。

第三句:心正是“匠人”之魂。做人的好坏取决于心,心正才是根本。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像工匠那样时时打磨自我,以端正的品行、高雅的品位、高尚的品格,不断擦亮人生的品牌;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我们需要坚守诚信、正直与善良,让灵魂紧紧跟上;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奋斗中,我们需要心系他人、胸怀社会,在关爱和奉献中释放自己的能量。

行久方为执着,品高方能致远。做自己人生的“工匠”,就是要用工匠精神打磨、锻造人生,成为行业领袖和国家脊梁,这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使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