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填词技巧之意象创作

填词技巧之意象创作

时间:2022-03-10 11:01:27

相关推荐

填词技巧之意象创作

宋词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成为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或者婉约空灵,或者豪放苍凉。

我们读一首词,往往会被其所描绘的意境所感染,这其中就有意象的重要作用。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秋思》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连用六个意象,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凄清苍凉的意境。

唐宋词中的意象研究一直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反过来而言,这些意象的适当运用,一来可以增加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二来可以有效地帮助敷衍全篇。

不少意象都有丰富多样的寓意,这种丰富多彩性为我们在词中适当的位置表达恰当的感情起到十分必要的作用。

宋词的意象相当丰富,如落红、梧桐、帘幕、影、月、酒、水、杨、柳、桃、蝶、燕、春、秋、杏、絮、楼、风、花、江、溪、烛、雨、舟、梦等。

这么多的意象不可谓不丰富,而将这些意象适当地组合后,将产生更进一层的艺术感染力。

如贺铸《青玉案》结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对'闲愁几许'这个问题,作者连用三个意象来回答:'一川烟草'来表现愁的绵长和凄迷;'满城风絮'来表现愁的多和乱;

'梅子黄时雨'则用时间之久和雨的绵密来表现愁的长、多及缠绵不绝。

作者连用三个凄美的意象表现愁绪,反复推进,多角度描述。

由此可知,若将这些意象模块化,将对我们快速的创作一首好词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作用。意象多数都是中性的,也即可以用来表达喜也以用来表达忧,这也方便了我们的适用。后面我们以我常用的几个意象为例略作描述。

以酒为意象的例子来说

酒,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词者钟爱之,或许是因为酒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吧。

酒既可以用来表达洒脱豪迈的胸襟,也可以用来表达黯然销魂的愁情别绪,兼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久别重逢、金榜题名、花前月下,此等快意之时,焉能无酒?故人远去、无颜江东、孤身他乡,念此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浊酒,简单而言并非质量很好的酒,甚至可能是质量较差的酒。这种浊酒,便成了物质生活简单的象征,所用寓意也颇为广泛。

一则可以反映恶境之下的悲壮情怀,二则可以描绘虽为浊酒却丝毫不减情致意趣的心境,三则还可以体现慨叹美好不再的忧愁,等等。

悲壮者,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的是内心的沉郁;

张孝祥的'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则更多的是边关将士的悲壮!

洒脱者,李叔同《送别》的'一壶浊酒尽余环'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杨慎《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字一字读来,感受到的无不是乐观洒脱的情怀;

王之道《江城子》中'浊酒一杯从径醉,家纵远,梦中归'也满是身处异地他乡的豁达态度。

清欢者,如姜夔《摸鱼儿·向秋来》'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白石词多写闲云野鹤的生活,用语清淡,意境悠远,从此句即可略窥一斑;

张辑《好溪山》有'呼浊酒,共清欢,五弦随意弹',以浊酒来表现生活的闲适、清淡、随意与无拘无束;

再如'浊酒三杯棋一局,对花前、时抱添丁坐'。

愁情者,如黄庭坚《点绛唇》'浊酒黄花,画檐十日无秋燕',表达感叹年华流去的黯然之情;

刘克庄《虞美人·九日》'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将黄花和浊酒意象并用,拟人手法委婉道出心中底愁;

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千古名句;

吴潜之《沁园春》'愁无奈,且三杯浊酒,一枕酣眠',一语直接点破,愁的无可奈何,索性浊酒畅饮,饮完酣眠去也。

浊酒是仄声,用在平声处,我们多可以用芳尊或者芳樽来代指。芳尊也是诗词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意象之一,有时芳尊也指酒杯本身。

如侯寘《水龙吟·老人寿词》中有句'莫惜芳尊屡倒。拥群仙、醉游蓬岛';

李处全'藉草倒芳尊,衬香茵、落红千片';

廖行之'竞把芳尊为寿,细祝遐龄难老,福禄未渠央';

赵善括'无言独坐南斋,好唤取芳尊相对开。待醒时重醉,疏帘透月,醉时还醒,画角吹梅'。

当然,芳尊更多是用来代指酒。愁者,范成大有'谁伴芳尊,先问梅花借小春',

蒋捷有'醉中几番重九,今度芳尊孤负'。

还有'断肠也、无聊情味,惟有殢芳尊'之愁,

'对景且醉芳尊'(晏几道)之相思情重,

'幽吟无伴芳尊独'、'渐照芳樽,酒中孤影'之孤单寂寞。

潇洒者,欧翁有'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之痛快诗句。

秦观词多婉转幽静,也有'且对芳尊舒一啸,不须更鼓高山调'之句。

鸿雁,自古都是入诗入词的一个重要意象。鸿雁是候鸟的一种,每年秋季南迁,这些意境已经被运用到词人的无数作品中。由于鸿雁的迁徙性,常常用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和羁旅之感。

诗人骚客们通过归雁来描述自己心底的种种情思,或婉转低徊,或暮年悲气,或念井思乡,每一种情感都在观雁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情感的倾诉口。

雁者

一者用以代指书信,或盼信来,或惧信来,思乡怀人便在这一封简单的书信中展露出来;

二者雁过声悲,羁旅他乡,思归不能,睹雁伤情,个中滋味便一泄而下;

三者则借之表秋。

抒发羁旅之感。

如'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陈亮《浪淘沙》),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张抡《烛影摇红》),

'翁知么,有西楼过雁,暗为徘徊'(朱元夫《沁园春》);

'目断平芜无际愁,数尽征鸿点'(赵师侠《卜算子》),

'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陈亮《好事近》),

'暗蛩啾唧,征鸿嘹唳,憔悴都如许'(吴潜《青玉案》)。

更多的时候,都不需多言,只需一个雁之意象,和其他意象一搭配,沉沉心事便呼之欲出。'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李珏《木兰花慢》),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张耒《风流子》),

'黯消凝。人老天涯,雁影沉沉'(李莱老《高阳台》),

'峭寒斗减,看旅雁、争起蒹葭'(杜龙沙《雨霖铃》),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蒋捷《贺新郎》)。

思乡怀人。思乡怀人的时候心事万千,偏偏如许心绪无处可诉,本欲托于鸿雁欲寄,却无奈'谁知雁杳与鸿冥,自难寄丁宁'(程垓《木兰花慢》),

'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袁去华《八声甘州》),

'过尽征鸿知几许,不寄萧娘书一纸'(赵闻礼《鱼游春水》)。

于是禁不住感叹'塞雁来时空怅望,梅花开后无消息'(华岳《满江红》),

'红笺不寄相思句,人在潇湘雁回处'(向滈《青玉案》),

又有'征鸿排尽相思字,音信落谁家'(卢祖皋《乌夜啼》)的轻问。

鸿雁传书的典故也广为人知。如此一来,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在词中频频出现。而实际在思乡怀人之词中,这种情愫也往往是通过鸿雁做传书的信使来表示的。

且看'霜前白雁初传信,篱下黄花独有情'(姚述尧《鹧鸪天》),

'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管鉴《念奴娇》),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范成大《水调歌头》),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张舜民《卖花声》)。

表达时令。雁通常秋季南迁,加之雁南归也是秋天的特景之一,所以词人也往往用见到雁南飞来表示秋季的到来。

如'送过雕梁旧燕,听到妆楼新雁'(张仲宇《如梦令·秋怀》),

'新雁声中,夕阳影里,千崖秋气'(袁去华《水龙吟》),

'菊净橙香霜晚,何处数声来雁'(张镃《谒金门·秋兴》),

'雁排空,渔唱晚,楚天幽'(魏庭月《水调歌头》),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赵长卿《临江仙》),

'新雁过、缥缈孤云天北'(赵以夫《龙山会》),其中都是用雁来描写秋的。

愁肠

愁肠,可谓是古诗词中咏愁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了,入词者比比皆是。作为刻画愁思的重要意象,愁肠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形象性。在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唯有肠具有细长、曲折、盘旋等恰能描述忧伤之琐碎、绵长、无法言明的特点,而且愁到深处还'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种种特点,都不难理解词人如此中意愁肠这个意象的原因。

肠是千丝万缕的,是千回百转的,是交错难解的。'又怎生、说得愁肠,千丝万缕'(袁去华《瑞鹤仙》),

'凉夜愁肠千百转,一雁西风,锦字何时遣'(辛弃疾《蝶恋花》),

'缥渺佳人何处,镇日愁肠万缕'(葛长庚《谒金门》),

'敛秋思、愁肠日结,拥翠袖、应费剪裁工'(梁栋《一萼红》)。

'愁肠恰似沉香篆,千回万转萦还断'(欧阳修《一斛珠》),篆香之千转百转,恰如其分。

愁肠还是零星几许的,个中滋味,却也别有一番,愁肠有几许,实则愁情有几许,'西风路、几许愁肠凄断'(周端臣《六桥行》),

'欲断离肠馀几许'(黄大临《青玉案》),

'一寸柔肠情几许'(惠洪《青玉案》)。

试问愁肠有多少,一寸两寸,寸寸都关心底无限情,'一寸愁肠千万缕,更听切切寒蛩语'(吴潜《蝶恋花》),

'风清鱼笛晚。寸寸愁肠断'(严仁《菩萨蛮》),

'奈愁肠数叠,幽恨万端,好梦还惊破'(周邦彦《浣溪沙慢》)。

情到深处,泪眼迷蒙,愁肠是难免带泪的,如'泪断愁肠难断,往事总成幽怨。幽怨几时休?泪还流!'(朱敦儒《昭君怨》),

'争知道,愁肠泪眼,独自个重阳'(沈蔚《满庭芳》),

'怨泪频弹,愁肠屡断,伊还知麽'(晁元礼《醉蓬莱》),

'泪眼愁肠,朝朝暮暮,去便不知音耗'(杜安世《剔银灯》),

'醉边人去自凄凉,泪眼愁肠'(韩玉《风入松》)。

赌物而愁生,愁生而肠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李煜《清平乐》)写睹春而愁生, '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陆游《沁园春》);

'千里断鸿供远目,十年芳草挂愁肠'(叶梦得《浣溪沙》),芳草惹愁肠;

'折得垂杨寄与,丝丝都是愁肠'(李莱老《清平乐》),折柳以怀人,愁满柳枝上;

'殷勤满酌离觞,阳关唱起愁肠'(赵师侠《清平乐》),阳关自古多离别,叫人如何不伤心?

更有'不堪楼上,昭华吹断,声与愁肠尽'(曹勋《御街行》),

'孤馆静,愁肠碎'(孔平仲《千秋岁》);

怀旧最易愁生,'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柳永《鹤冲天》)。

酒怕是诗词中最多被用以解愁的选择。曹操曾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此,酒和愁肠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晏几道《阮郎归》)。

借酒浇愁并非最高境界,如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深一层,把本来是想借酒来解愁却反倒更增加相思之苦的那种矛盾感受传神的刻画了出来,传为千古名句;

而他的另外一句'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出愁情已经使人凄切无比,虽然酒还未饮,却已是垂泪无数,较之其'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情更深一层,堪成愁到最深处。

阑干

阑干,其义不唯一,一个意思即横斜貌,特别是常指星斗阑干,如诗句中'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阑干还指纵横交错貌,如岑参着名的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我们这里主要指其与栏杆通用的意义。

阑干,与栏杆通用时,可以表达的主题很多,或许因为阑干可以描写其华丽,也可以描写其破旧;

可以作为写景的一个视角,也可以作为感情的寄托;

可以表现静美,也可以表现愁思。约略可以有几个常用以表现的主题,如闺怨、忆旧、思乡、伤别、怀古、抒愤等等,都可以看出阑干也还是主要用来表达一些比较沉潜的感情。

如闺怨者,'美人浴罢黄昏暮,愁无绪。阑干倚遍凭谁诉'(姚述尧《归国谣》),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这些哀怨,层层点点,倚栏而生,无语无终,黯人心魂;

如忆旧者,'谁凭阑干处,笛声长。追往事,遍凄凉'(朱雍《亭前柳》),

'十年心事,几曲阑干,想萧娘声价'(张炎《渡江云》),倚栏时候,最易让人回忆种种、思绪万千;

如相思者,'肠断桂冷蟾孤,佳期如梦,又把阑干拍'(范成大《念奴娇》),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辛弃疾《鹧鸪天》),相思时分睹阑干,更是一番情愁;

如思乡思归者,'阑干成独倚,海阔天无际。云淡隔壶山,鸿飞杳霭间'(李洪《菩萨蛮》),

'独倚阑干,笑拈花片,细写思归字'(葛长庚《酹江月》)字字句句,都是若些惆怅;

如抒愤者,'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阑干凝伫'(辛弃疾《贺新郎》),

'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吴潜《满江红》);

如怀古者,'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吴文英《八声甘州》);

如伤别者,'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难相应'(周邦彦《蝶恋花》)。

要提及的是'十二阑干'这个意象,即指曲曲折折的阑干或栏杆,十二是言其曲折之多,并非确切的数字。

清陈廷焯《蝶恋花》:'镇日双蛾愁不展,隔断中庭,羞与郎相见。十二阑干闲倚遍,凤钗压鬓寒犹颤'。那种想见而不能见,走走停停的感觉就在倚遍十二阑干上体现出来。

再如'层楼十二阑干,绣帘半卷,相思处处'(陈允平《瑞龙吟》),'翠袖两行珠泪,画楼十二阑干'(朱埴《画堂春》),

'十二阑干堪倚处,聊一顾,乱山衰草还家路'(欧阳修《渔家傲》),

'但无言,倚遍阑干十二,对芳天晚'(张绍文《水龙吟》),

'衣宽带宽,千山万山,断肠十二阑干,更斜阳暮寒'(孙惟信《醉思凡》),

'十二阑干空见月,谁教凉影伴人孤'(仇远《梦江南》),

'翠楼十二阑干曲,雨痕新染蒲桃绿'(卢祖皋《菩萨蛮》),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朱淑真《谒金门》)。

那种思念哀愁的九曲回肠,恰似这曲曲折折的阑干,让人无尽感伤。又十二阑干是静物,仿若一幅充满浅浅愁绪的画面,再有一两清音响起,且如'十二阑干伫立,凤箫怨彻清商'(周密《木兰花慢》),

'卷帘红袖莫相招,十二阑干今夜月,谁伴吹箫'(贺铸《浪淘沙》),这份哀怨便更深一层。

再如花草也可喜可悲,表达喜情时可以用花繁草密、花浓草深,表达悲情时可以花疏草稀、残花败草;

再如棹或舟既可以表达闲适的心情,也可以表达对归隐的向往;

再如烟雨既可以表达闲适之情也可以表达忧愁之情。再如渡口、烟浦、秋千、寒云、笛筝、篱笆、诗书、灯烛等等都是经常入词的意象。

来源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