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东方小瑞士三阳镇之高山村【古村落高山行】映山红盛开的时候 我去了

东方小瑞士三阳镇之高山村【古村落高山行】映山红盛开的时候 我去了

时间:2020-03-29 23:15:33

相关推荐

东方小瑞士三阳镇之高山村【古村落高山行】映山红盛开的时候 我去了

作者 洪小尘(一叶轻舟 叶村)

一东方小瑞士三阳镇之高山村

高山村,这座古老的村落,居在高高的山巅上,可俯视崇山峻岭和大大小小的村落,又名崇山,200多户人家,700多人口,有茶园、山核桃、映山红千余亩。

山脚下是柏川河,有一条逐渐拓宽的盘山公路通往村落,沿公路上行,一路上比较平稳,登高望远,美景如云。

明未清初,叶村族中村世德堂支,洪经纶29世迁高山下党,洪经纶32世洪庆寿迁外高山、洪汪立迁里高山,洪氏在高山衍成村落,已有五百多年了,已衍至48世。

外高山

里高山

村落依山而建,粉墙黛瓦,乡民纯朴,文风昌盛,有古亭、古道、古屋、古巷等清代建筑群。

有云海、日出、千年银杏。

有菊花、茶叶、山核桃、金丝蜜枣。

还有现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等不断涌现的家乡人才,是座有历史、有故事、辈出人才的好地方,现已入列中国传统村落。

“天火烧尖”的映山红

高山村后,“天火烧尖”山上的映山红,有千余亩,绽放的时候,似天火烧红了山尖,此山被称之为“天火烧尖”。

漫坡的映山红,绵延数个山头,成了高山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颇受驴友、城里人、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外高山”房屋的尽头,有个岔路口,下面的路,通往“里高山”村,我们从上面的泥路出发。

路边的柴火担,指引着上山之路。

外高山村后,有一条环形山路,自然形成一条不走回头路的映山红观赏线。这儿是开端,左边的路直通山顶茶园,全是上坡路。

我们从右边的山路横着走,斜穿到“里高山”村后映山红盛开的第一个山头。

路遇叶村的孩子,朝我灿烂的微笑。

油英花、紫藤花、豌豆花,盛开在路边,夹道欢迎。

金丝蜜枣树(清代贡枣)

采茶的村人,笑吟吟地问我:“从哪里来?”茶园的角落里,还摆放着镰刀、铁耙和粘虫黄板。

老人说:他们采完茶,准备剪枝、锄草、竖立粘虫黄板,茶园绿色防护。

高山大方茶好喝,茶树吸吮了朝露、云气、花香,回归到了原始茶的清纯本味,躲在深山人未识,难怪一路上游客顺购如云。

我看见茶农身后的“里高山”,那里有一座洪家的古祠堂——宝善堂,我去过。

站在这里还能看到远处山腰上的小村庄——“方连茬”,同行的说,他和驴友一起走过那个小小的村庄。

走过成片的高山茶园、金字塔一样的山峰。

到了映山红盛开的第一个山头,这里的映山红,被今春的雪,霜到了,花的边沿,像褶皱的裙摆。

还有几块伸出去的天然岩石,向南望,金川方向的村落,在深深的谷底,模模糊糊,他们可从这边的小路上来赏花。

原来在朋友圈好多帅爆的美照,是站在这儿的岩石上拍的!同行的也不例外,来一张。

我们回头往左,继续攀登“天火烧尖”的最高点,坡度不大,山路的左边是松树、杉树和灌木丛;山路的右边便是漫至谷底的映山红,这样绵延好几座山头,弯腰下望,有些晕。

两侧青山绿叶缀,红花绿叶接云天。

太热了,我躲进松树林底下歇一会,他们先走了。

从前,没有路,是村民割出来的,现在又拓宽了。看见红旗在山头迎风飘扬,我终于到天火烧尖的最高点了。

山顶上用竹子搭建了凉亭,有熟识的,和我打着招呼,这是第二个山头,天火烧尖的中心位置。

凉亭里,许多人坐着休息喝水,有会太极的,在此演绎。

凉亭外,碧蓝的天空,碎碎的人语声,漫坡的映山红,密密匝匝,一朵挤着一朵,一枝挨着一枝,浑然一色接云天,合奏一曲古老的歌谣。

山腰里也开了一条路,可以横穿到我们来的第一个山头。

看,如火的红色,仿若嫁裳,沁人心脾。

电视台的无人机,在这里拍摄。

下坡,很陡的路段,村人就地取材,用一节一节绿色的竹筒,铺成一条别具特色的山中竹道,稳妥、不滑、应景、美观、实用,可见高山人的足智多谋。

她们从另一条路上来的。

下到两山之间的山凹处,平坦开阔,茶园几百亩,有农人采茶,也有游客体验采茶。

许多人坐在阴凉处等候旗袍队走秀。

对面山坡上,还有更美的风景,摄影师竹林、吴丰霖邀我一起去,那是第三个山头。

杉树后,我拍了一张“天火烧尖”图,蓝天、绿树、映山红。

路边三、两棵罕见的黄杜鹃,黄袍加身,十分张扬。

每个路过的游客,几乎都与其合影,成了网红打卡点。

松树下的映山红,是依偎着的姐姐妹妹吗?

绿荫下整齐的竹子小道,行走期间,韵味悠长。

遇上老人,竹林帮我拍的照片,沾沾福气。

这边的山头,也有一座凉亭,好多游客,人声鼎沸,凉亭周围的映山红,鲜艳夺目,从凉亭的东面走下去,可到叶村的岩龙洞。

站在这里,远远望去,一树树火色的映山红,铺山盖岭,芬芳四溢,笑吟吟地在风中颤动,像一幅绚丽的彩画,仿佛要将那一地的火红直铺上云天,我想,开在山头,不下千年了吧?

这里风景独好,站在凉亭处望,三阳村前的唐梨山,似一只大青蛙,是三阳的守护神吗?沿着大青蛙的山脊小路可以走到三阳村。

俯瞰东方小瑞士三阳

郁达夫站在三阳看,说:对面山上(前山降)的黒瓦白墙,似一只只小白羊。

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凉亭处望下去,前山降村似一串串散落的珍珠,盘山公路便是那根串起村落的珍珠线,连接山里山外。

转过身,我将镜头拉近,看查坑,多年未去了,新房子多了不少。

查坑进去的几个村子,依次是黄坞、春大坞、铁岭钛,相隔这么远,这里都能望到。

美人美景相映衬

Hi,美爆了吧?

个个都是摄影师

韶光老师在这里拉二胡。

姐姐妹妹们合影

耶,还有我

凉亭美景,莫辜负,春光无限。

我拿着相机,挤到花丛中间,留下此刻的永恒。

这是山凹的十字路口,我们从这条路下山。

回到起点,我们游览的是一条不走回头路的旅游线。

映山红山庄

映山红山庄,徽派门楼,门口有对大石狮,吃饭、住宿、观景为一体,也适合避暑、养老的人,来此小住。

古色古香的客厅

可随意休息的吊椅

螺旋式楼梯,木头栏杆,一眼望到底。

餐厅可容纳100多人就餐。

客房可入住20多人,卫浴齐全,房间的窗口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风景。

长方形的院子,很宽敞,是极好的观景台,站在这里可观赏云海,可以俯瞰大大小小的村落、油菜花、映山红。

山庄来了许多人参观,最爱的是吊椅。

上楼看看,楼上设计了玻璃观景台。

电视台台长来了。

去院子里看看

站在院子里往下看,看到了转弯处依水而居的“黄连坑”。

山脚的“下高山”村。

斜过去山腰上的“北山凹”。

北山凹下面依次是“上庙”、“上庙外”、“大圣堂”、“油来柱”四个村子。

“油来柱”后面山上的排屋村,全部迁往“大圣堂”居住,上庙那里早先有座庙,村名听起来都很有故事。

对面山顶上是“和尚坪”,与高山村遥遥相对。

映山红山庄, 是高山人洪淦祖新建的。主人请客,我们在这里就餐,还有菜等我们来再炒。

亮堂的厨房

早先,“天火烧尖”映山红漫山遍野,铺满山头,但没有路,他一人割草砍柴,开出一条可以行走的路隐子来。

后来,他接着干,请几个村民一起割草开路,他掏腰包付的工钱,劈荆斩棘,将映山红观赏线,一直延伸到叶村的岩龙洞,高山映山红旅游线路开发,他是先行者,功在千秋。

现在,高山的映山红开始“火了,每年有数万人来访,他又带头修建了高山第一家可以食宿的山庄,我想,他的山庄之所以取名“映山红山庄”,自有一种特殊的家乡情怀蕴含在里面。

漫步古村落

漫步古村落,走街巷古弄,看徽派老屋,古旧遗迹。

岩石围筑的古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山人。

门框、门檐、台阶、古巷,都是清一色的石板。

渐渐远去的石磨

路边暴晒的燕笋干

百年柿子树

可爱的一窝小鸡,好多年未见过了。

古老的洗衣池,老人们还在用。

映山红在村里处处开放。

这眼几百年的古井,在村人的老屋里,已被穿上了现代水泥做的新衣。

洪大使祖屋,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

屋顶之上的千年银杏

木板钉起来的柴房,长满青草的台阶,飘满浮萍的水池,角角落落,村庄里到处是古旧的遗迹,给人原始的新奇的观感,仿佛穿越在远古的洪荒年代,感受一下先民的生活。

两座古亭,矗立在村边,青石板铺筑的古道在脚下延伸。

如今新居林立,与古旧的遗迹相映照,一一谱写着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四野八荒始于足下,在人生的旅途中,想必走过不少的古村落,不妨在留言区留言,告诉我们一路的感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