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国家的荣誉高于一切

国家的荣誉高于一切

时间:2019-02-25 08:23:44

相关推荐

国家的荣誉高于一切

我读《论语》(164)

述而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斯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国家的荣誉高于一切

在中国古代,国君不单纯是一个个体的人,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对国君忠诚就是爱国,不管这个国君多么昏庸无能,绝大部分官员都是忠心耿耿,誓死捍卫国君,就是为国尽忠,维护国君的荣誉就是捍卫国家的尊严。

孔子周游到陈国去,陈国一位官职为司败(相当于司寇)的官员问了孔子一个问题:“昭公知礼乎?”答案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知礼,要么是不知礼。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暗含玄机。

昭公是指鲁昭公,是孔子祖国的国君,他娶了吴国的女子为妻。吴国的开国之君是泰伯和仲雍,他们是周文王的伯父。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所以,鲁国和吴国都是姬姓,是同姓。周礼规定,娶妻不娶同姓。鲁昭公娶同姓为妻,显然是违礼。

周公制礼,鲁昭公是周公的后代,应该知礼守礼,并且鲁昭以知礼闻于诸侯。《左传》记载,鲁昭公出访晋国,晋平王说他知礼。陈司败问孔子“昭公知礼吗”这个问题就显得别有用心,是故意为孔子挖坑,办孔子难堪。孔子却难而进,回答得很干脆:“知礼。”让陈司败对孔子说不出话来。

孔子一心复礼,当然知道鲁昭公的所作所为是违礼的,但他对着外国人并没有批评国君的过失。“为尊者讳”,讳国恶,也是符合周礼的,孔子的回答不失君臣之礼和国家的尊严。

陈司败并不罢休,就诘问孔子的弟子巫马期道,听说君子不偏私,君子怎么能偏私呢?鲁昭公娶同姓,如果说他知礼,天下还谁不知礼?他的诘问,既指明了鲁昭不知礼,又暗指孔子护短,不是君子的作派。

巫子期把陈司败的话转告了孔子,孔子就说,我多么幸运啊,如果是犯了过失,人家都能知道。承认自己说的话错了,虽然暗示鲁昭公违礼,但是仍没有直接、正面说鲁昭公的不是。

孔子明明知道鲁昭公违礼,出于“对尊者讳”,为了国家的尊严,宁愿背上过失之名,宁愿被人指责,也不愿说自己国君的“坏话”,为了国家的荣誉,宁愿牺牲自己的声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心。两相比较,孔子大度,陈司败就显得小家了气了。

丑化国家领导人是敌国伐交的一种重要形式。丑化国家领导人,让国人对他失去信心,反对他,造成内乱,误导国人对国家失去信心。西方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其中有一条就是“要不断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人”,他们极力丑化中国领导人和中国的国际形象,破坏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企图动摇人民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其用心十分险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