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如何真诚地使用“套路”?

如何真诚地使用“套路”?

时间:2021-12-25 23:19:57

相关推荐

如何真诚地使用“套路”?

回复“晚安”,送你每日一言

文 | 剑圣喵大师

来源:剑圣喵大师(ID:swordpain)

原题:《三个心理学语言技巧,让你迅速提高情商》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很多所谓的“成熟”“稳重”的人都在告诉我们,长大了就不要再说真话了,真话会伤人,要永远挤出笑脸面对他人,这样可以避免伤害。

但我要告诉大家,虚伪的笑会伤害自己。

很多时候,你说话的方式比你说话的内容重要得多。严格地说,我们可以完全防御住来自言语的攻击。

我们可能觉得他人的话有些伤人,但是我们自己并不一定会被别人说的话伤害到,尽管可能话不好听,我们非常不喜欢。

我身边几乎很少有人是十分豪放直白的。网络上总认为,直白是一种愚蠢,只有沉默才是对抗冲突的良好方式。

回避他人,不与他人说话,是自己对别人施展的一种惩罚,用沉默来应付讨厌的电话骗子,烦人的同事无疑是管用的。

但与那些你在乎的人冷战,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反而把矛盾憋在心中让自己痛苦。

人们其实意识得到这些问题,只是没有勇气去纠正。

我们父母也常用这样的方式:把结婚戒指放在显眼的位置,把我们的被单换为大红色,被子准备两个。

用这样的方式来逼婚,套路真的很深啊,其实可以直接表达的,下面介绍三个语言技巧,帮助你提高情商。

1、巧用“三明治技术”对抗集体极化

所谓集体极化就是,当一件事情,你征求一个大群体意见时,很可能群体所得出的结论要更冒险更极端,更不近人情。

比如,如果法院向网民公布一个贪官的罪行,网民会异口同声地说枪毙。如果法院这时再公布这个贪官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做出过牺牲,网民很有可能会改口为无罪释放。

实际上我们的法律体系就是尽可能地公正评估这个人的对错来量刑,而不是极端化。这样的例子网络上无数,大家可以去寻找。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位心理学家分别发现了这一实例。

尽管两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很不相同,但都得出同样的结果:全组决定一般比个人决定更冒险。

得出这种结论有两种假设:

第一,在小组讨论中,比较冒险的意见更容易吐露,其他的人此时容易被说服;

第二,在全组讨论中,由于一般人赞赏冒险精神,因此大多数组员会发现其他人的决定比自己的决定更冒险,这时较为慎重的人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我们在生活中,集体极化是一个不小的威胁。比如“逼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实你父母又何尝不理解你的现状和选择。

只是一旦到了家庭那个大环境,“你是否应该结婚”这个本该属于你自己决定的问题,摊到全家讨论时就很容易变成“你必须立刻结,闪电结”。

你父母那点仅存的理性会立即消失,转而支持亲戚。

这里“三明治技术”就非常有用,也就是说你在表达一个负面的反馈之前,先说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结束的时候,也再加上同样积极的意见中和了“你的想法”和“对方的想法”。

不要把你的批评变成直接攻击的形式,如“你们不要一天逼我婚好不好,烦不烦,我的事情不要你们管”,使用这样的话语往往会激起父母的控制欲。

他们不但不会停止逼婚,会进一步拿大道理来压你,最后演变为家庭暴力争吵。

其实你只需要这么说:“爸妈,你们希望我尽早组建家庭的愿望是为我着想,不过你们确定我现在结婚一定有好结果吗?你们是否了解那些早结婚的人现状?如果我们能更稳重的做下结婚这个决定,这个婚姻才会更牢固。”

准确掌握了先甜后苦再甜这个技巧能很大的避免矛盾,比如我们校长就会跟我说:“渔啊,你在网络上写的文章很不错我转载了,但你也不要把科研论文落下,在大学这个环境中,尝试不同的文风才能在专业上有更大的进步!”

姜还是老的辣,我那么执着的人,当场就答应他今年还是要把科研论文写好,这便是“三明治技术”的运用,其实我发现身边的厅级领导很擅长这个。

2、“升华法”来对抗非此即彼的不合理提问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聊的非此即彼问题让你往往不会所措。

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妈和你女朋友同时落水到底救哪个?”“挖掘机技术到底哪家强?”这样无聊的的问题很多时候也困扰我们。

一位女粉丝问,她明天就要去见相亲对象的父母,男方微信:“我的父母年龄很大都已经六十了,他们生我是晚育,你介意吗?”

她非常无语,介意嘛有一点,但也没太大影响。不过她最无语的是无论怎么回答都可能引起男方得芥蒂。假如他回答“介意”,那么如果结婚会成为不和谐因素,回答“不介意”嘛,又是一种违心说谎。

这时就需要使用“升华法”来解决这个无语的问题。

这时候这么女方这么回答男方就是:“这会是一个我们两家庭的重要负担,是否影响就要看,在赡养父母这个问题上,你愿意帮我分担多少压力!”

升华法的关键就在于,跳出这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讨论这个问题,最后把问题的主题选择丢给问题提出者,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如果学生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么回答:这是一个哲学价值取向的问题,看你具体是科学主义倾向还是宗教主义取向?

如果女朋友问,先救女友还是妈?

这么回答:这是一个情感选择的问题,如果我救了你,你是否愿意赡养我爸爸和儿子一辈子不改嫁,并且每天来监狱给我送饭?

如果逗比问:“挖掘机技术到底哪家强?”

这么回答:这要看你是否在乎学历和别人的目光。

你可以直接表达你的想法,即使其他人可能会反对。只要你是出于好心,想有建设性的帮助,给别人诚实的反馈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帮助别人,有时候说一些逆耳的忠言也是有必要的,但要帮助别人从更高的层面来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3、做一个好的拒绝者,善用“接受协商法”

令你为难的事情并不是越早拒绝越好,也不是越巧妙拒绝越好,而是越平衡越好。

所谓平衡,不是利益的平衡,而是情感的平衡。

没有情感的卷入的问题只需要看利益得失既可,但是我们中国人偏偏喜欢把所有的一切要求都捆绑上情感输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要拒绝,其实你是否要付出情感。

事实上,我们总无法拒绝别人请求的背后,往往是渴望和请求方建立情感链接。然而经历一次次的背叛和抛弃,让我们变得条件反射式的拒绝。

平衡原则上,不能给你足量的情感反馈的要求,及时拒绝就可,不用太考虑方式。因为无论什么方式,有那么些人是没有感恩这个概念的。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直接拒绝就行,因为不可能得到情感回报!

心系高富帅的女神要你陪她去打胎,去了,势必换来千斤顶的结局(就是连备胎都没成为,就换胎时用了下。)

向来自私的同事要你帮她一个小忙,大可不帮,百次帮了一次没帮就成为永世仇敌。

但是对于那些亲人或者你爱的人,还是尽量给自己一些说“好”的理由吧。说太多“不”的话,就像当着自己的面关上了幸福的大门。

比如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接受,因为有隐藏的情感奖励。

“来吃个饭吧,XX带了很多帅哥来哦!”——可能认识朋友。

“你能出席我在学校的演唱会吗?”——可能收获快乐。

“这篇文章帮我查查资料,我们共同发表?”——可能收获伙伴。

但我们毕竟时间和能力有限,亲人之间的要求有时也难以实现?那我们就需要使用“接受协商法”,可以先说一个可以,然后列举困难,之后征求对方意见。

如果你爱的人问你,“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你应该试着这样回答他/她,“当然可以啦,帮什么?”直接就拒绝的话无法给你们的亲密关系注入爱、关心和亲密感。

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有点无理,或者你不太方便帮忙,你可以和他再协商,如“我很愿意帮你做完这个文案,但是我五点半后才下班,下班了我需要回家做一顿好吃的给父母,大概七点我才有时间,还来得及吗?”

事实上,那些先说了可以,之后再拒绝我的人,我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喜欢他们的,比起立即找借口就拒绝的人。

沉默会加重自己与亲人之间的隔阂。

生闷气更是一种自卑的信号。

如果我们巧用心理学中上面的三个技巧,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如鱼得水。

*作者介绍:剑圣喵大师,心理学博士,高校讲师、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心理指导委员会理事,简书签约作者。公众号:剑圣喵大师(ID:swordpain)。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寒夜迷途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