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养老金入市方案有望年底前出台 30%入市上限成关注焦点

养老金入市方案有望年底前出台 30%入市上限成关注焦点

时间:2023-03-11 19:07:18

相关推荐

养老金入市方案有望年底前出台 30%入市上限成关注焦点

07月18日 02:54作者:王晓慧来源:

编辑:东方财富网

===本文导读===

养老金入市方案有望年底前出台 30%入市上限成关注焦点

养老金入市方案公布在即 需要走出五大认识误区

养老金入市能否成行关键看风控构架

===全文阅读===

养老金入市方案有望年底前出台 30%入市上限成关注焦点

7月13日,为期半个月的养老金入市征求意见落下帷幕,养老金入市又近了一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在征求意见期间的点击率很高,但通过公共邮箱和信函反馈回来的意见并不多,具体内容正在统筹中,具体的数据和情况会在人社部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进行公布。”7月16日,一接近相关统筹工作的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收集上来的意见来看,关注点大都集中在养老金入市的安全性方面,部门会根据提交的意见进行最后的把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正式文件在年底前出台的可能性很大。

而在征求意见期间,股市的剧烈震荡也让不少人对养老金入市多了一份顾虑。

30%的投资上限过高?

对于基本养老金投资安全性的考量,反馈意见大都集中在养老金入市比例上。

根据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养老金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该比例与目前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权益类比例不超过30%的上限相同,但低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的全国社保基金40%的上限。即便如此,担心比例过高而增大投资风险的质疑声依然存在。

其实,30%的入市比例不光有据可查,其安全性同样是被验证过的。

“从长远来看,我个人觉得30%的入市比例相对合理,没有太大的投资风险。”7月16日,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博士孙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基金在这方面的投资比例分别为30%和40%,但在投资实践中遵循的界限大都低于这个比例,并非完全根据上限比例进行投资。

据悉,运行多年来,企业年金按照30%的上限比例进行投资的情况只有一次,那就是的大牛市,而当年的平均收益率也超过了40%,除此之外,企业年金的实际投资比例一直远远低于30%这个上限。同时,30%这条线也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投资实践中遵循的界限,从未触及过原本规定的40%的上限。

而与投资风险相对应的是收益,从实践看,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基金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长期投资收益。比如,2001年至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8.36%。同时,至末,企业年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87%,均远超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从长远来看,养老金入市无论是对股市还是养老金本身而言都是长期利好,“拟定的30%入市比例已经比发达国家低了一倍左右,关键是,养老金入市是养老金对股市有需求,养老金投资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同时,养老金入市也为当地的资金市场建立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投资模式。”

风险准备金过低?

除了入市比例外,风险准备金制度也是保障基本养老基金安全的筹码。

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投资管理机构提取的投资管理费年费率不高于投资管理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0.5%,托管机构提取的托管费年费率不高于托管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0.05%,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分别按管理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来建立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养老基金资产净值5%时可不再提取,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亏损。

在防范风险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借鉴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做法,建立了风险准备金制度。

但是,制度雷同,提取比例却是相差甚远。根据我国现有养老金投资政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提取的投资管理年费率不高于社保基金委托资产净值的1.5%,托管人提取的托管年费率不高于社保基金委托资产净值的0.25%,受托机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不收取受托管理费。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0.20%,账户管理人的管理费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托管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托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0.2%,投资管理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1.2%。

显而易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费率(上限)水平大大低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虽然制定较低的管理费率(上限)水平有助于提升基金收益率,但是,对于管理机构而言,已基本接近其业务盈亏平衡点的比例无异于“杀鸡取卵”,同时,在此基数之上提取的风险准备金额度也会相对偏低。

截至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万亿,即便将这3万亿全额投资,投资机构最终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又是多少?根据上述比例粗略计算得出:3万亿×0.5%(投资管理费提取率)×20%(风险准备金提取率)=30亿元。

“投资3万亿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只有30亿,用0.1%的额度保障全部养老基金的风险,这样很难起到作用。”孙博因此建议成立一个投资收益担保机制。

据记者了解,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能够顺利通过并付诸实施,中国将是近来继加拿大、日本和韩国之后第4个实行现收现付制进行市场化和多元化投资改革的国家,就基金规模来讲排列第二,仅次于日本,如此大规模的养老金,“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能动摇。(来源:华夏时报)

养老金入市方案公布在即 需要走出五大认识误区

养老金入市方案公布在即 需走出五大认识误区

专家称,我国基本养老金过去贬值高达1000亿元

历时三年之久,涉及国务院十几个部门的养老金委托投资办法即将推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经过两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若干焦点问题。

《证券日报》通过多个渠道梳理发现,养老金全面开启市场化、多元化委托投资遭遇了五大问题。一是仍存在是否推动养老金委托投资的疑虑,二是养老金委托投资被误以为资金全部投资股市,三是只要养老金投资股市就一定亏损,四是养老金投资股市风险较高,五是投资收益应该量化到每个人。为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方人士,以此探究养老金投资的现实需要。

持续贬值威胁养老金安全

《证券日报》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2000年开始有统计数据,截至年底,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2.32%。基本养老金每年收益率低于1年期存款利息收益,同时远低于来的通胀水平。

另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基本养老保险在过去来,贬值将近1000亿元。

今年4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也表示,按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虽然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但是也确实存在收益率较低、难以保值增值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截至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的结余已经超过3.5万亿元。

在当前养老压力日渐加大、养老金贬值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改革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迫在眉睫。郑秉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比存银行强,要改变以往“轻投资,重储蓄”的养老金文化。

“实际上,除了侵占、挪用养老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危机养老金安全之外,贬值也是影响养老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贬值也会造成养老金损失,同样会影响基金安全。”另一位国内权威研究者表示,让养老金通过委托投资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实现保值增值,也是出于对基金安全的考虑。

养老金入市不是“炒股”

“尽快出台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政策,彻底扭转基金贬值的格局。”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投资并不意味着养老金全部投资股市,并且也不能做出只要入股市就会赔钱的判断。”郑秉文称,要彻底改变投资就是炒股的错误认识。

根据《办法》,养老金委托投资将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原则,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权益三大类,股票投资只是权益类6个投资品种之一,这意味着投资股票仅仅是一部分资产配置。此外,养老基金可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

上述权威研究者称,“股票是市场化投资的重要品种,而且还属于比较成熟的投资品种,《办法》更多体现了养老金委托投资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这就不能把一个比较成熟的投资品种排除在外,而是要给予一定的投资空间。”

“但部分养老金入市会向股市释放积极信号,作为长期资金对市场的稳定作用可以提升信心。”上述权威研究者强调。

政府监督+公众监督

在风险控制层面,《办法》已经做出全方位制度安排,一是对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权利、义务,在养老基金委托投资合同、托管合同和投资管理合同中做出明确约定。可以形成多方制衡机制。

二是要求受托机构建立健全养老基金受托投资内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办法。同时要求投资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还要健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估等制度。

三是受托机构按照养老基金年度净收益的1%提取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养老基金资产净值5%时可不再提取,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的亏损。投资管理机构从当期收取的管理费中,提取20%作为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重大投资损失。

四是对于养老金造成损失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存在道德风险、管理缺失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也明确通过扣减相关机构的管理费等一些制约措施,特别是对违规情节严重的情况,还将在3年内暂停其业务资格。

更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投资实现市场化运作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依法对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及相关主体开展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业务情况实施监管。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按照各自职责,对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同时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让公众享有知情权。

增进参保人的福祉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研究者称,养老金委托投资制度安排有利于避免地方分散投资造成的低效率,影响基金安全;集中委托投资有利于把全国优秀人才聚集起来,从而降低投资成本;有利于国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投资收益得到均衡。

实际上,在此之前,作为补充养老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先行先试委托投资,均实现较高收益率。据《证券日报》记者查证,自2001年有投资收益统计以来,截至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8.36%;从至年底,企业年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7.87%,并且股票投资收益率远高于同期其他投资品种收益率。

《证券日报》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企业年金投资收益达到581.31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9.30%。分类看,权益类资产去年实现30.58%的收益率,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为8.27%,流动性资产收益率为5.89%。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去年收益率高达30.58%,其收益处于投资品种榜首位置。

对于投资收益归属问题,上述权威研究者称,“由于养老金结余资金包含统筹资金和个人缴存部分,已经无法分清楚比例归属,但国家统一投资运作,能实现资金规模效应,提高资金收益,最终还是为了增进参保人的福祉,所以中央统一运作,不是剥夺了个人养老金投资的权益。”

“可以预见,在保证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基础上,盘活养老金这一重量级资金,既可以实现养老金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同时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上述权威研究者称。(来源:证券日报)

养老金入市能否成行关键看风控构架

随着征求意见截止日的到来,酝酿了近7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终于落地,这意味着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更进一步。

《办法》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基金结余额,可在预留一定给付后,确定具体投资额度,委托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同时,《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投资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股权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20%。

《办法》落地,也意味着我国统一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了。在这之前,能够进入资本市场的只有“两个1万亿”,即1万亿元的全国社保基金和1万亿元的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前者是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应对人口老龄高峰的支付危机,委托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投资对象包括国债、股票、产业投资等;后者由企业委托合格的养老基金管理人管理,投资对象与全国社保基金相近。

但是,结余近3.6万亿元的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简称养老金),由各省市级及以下政府的社保部门管理,受限于安全性考虑,投资策略保守,仅限于国债、银行存款等。从投资收益上看,成立来,由于管理专业、大额委托可遴选优质机构、投资层次高,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8.36%;企业年金年均收益率7.87%,尽管略低于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也相当可观。相比之下,养老金收益最低,多数年份在2%-3%,与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2.42%)相当甚至还“跑输通胀”。

目前,制约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最大障碍,就是有观点认为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能动摇。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散户主导,长期投资理念不足、“牛短熊长”、大起大落等问题,养老金并不适合进入资本市场。但笔者认为,养老金入市和资本市场成熟与否是两回事,关键看管理构架和风控设计。

养老金的主要功能是熨平个人终生收入,强调自我精算平衡,即个人和就业单位共同规划和负责个人养老。在工作阶段,员工要积攒资金,为退休做经济上的安排,而通过资本市场投资保值增值是各国养老金运行的共性。因此,养老金不是财政兜底的老年保障和社会救助,后者仅仅对无自我平衡能力的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若无法切割财政与养老保障,会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并拖垮一国经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和持续6年但无解的“希腊债务危机”,就是远近之鉴。

更重要的是,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已经不支持现有的养老金管理模式了。首先,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地产和投资将大周期下行,利率长期走低是必然趋势,养老金缩水问题会更严重;其次,我国社保费率在世界上排第13位,费率过高加重企业负担,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降低社保费率,养老金的养老效率会降低;再次,经济“新常态”下,GDP告别了高速增长,财政对养老的补贴不可持续;最后,延迟退休年龄箭在弦上,更需要养老金通过增值来实现跨周期平衡。

而且,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弥补。如扣除财政补贴,养老金收支已经倒挂。,养老金当期还能结余(尽管只有区区的116亿元)。但是,从开始,当期收支就开始出现缺口,该年达到了1300亿元。在全国各省份中,目前只有13个省份的征缴收入大于支出给付。因此,如果继续维持原有管理模式,随着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收支缺口将会继续扩大,并可能危及到给付,亟待做大蛋糕弥合缺口,而资本市场无疑是重要渠道。

事实上,要重新认识养老金安全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未富先老”和现有的养老保障储备捉襟见肘(80%人群依赖社保,年金和商业保险发展不足)的情况下,我国老龄化和养老的压力更大。未来,养老金在保障水平上和给付上的压力是最大的风险。由此,压力越大,越应该着力于怎么让养老金最大程度地保值增值。

各地方基本养老管理固守“安全第一”的原则,从而错失通过参与资本市场投资而分享改革红利,是不应该的,也是对养老金投资依赖认识不清的结果,甚至是害怕承担风险的有意为之。事实上,损失是风控不到位的结果,现代资本市场完全能够通过良好的风控构架,迎合风险规避型投资者的诉求,实现风险收益平衡。比如,信托制下可明确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各自的权利义务,使机构之间能够建立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

另外,全国社保基金具有良好的投资记录和经验,加上上层监管严密、信息透明、基金规模大,可以实现充分的分散投资策略。而成立类似于全国社保基金的新机构,更具有竞争的效率。同时,风险准备金制度也是保障安全的筹码。比如《办法》规定,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分别按管理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来建立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养老基金资产净值5%时可不再提取,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亏损等,都是防范风险的保障。

尽管养老金结余归集到省级社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本着多方做大蛋糕、压缩收支缺口和“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加快省级统筹的同时,成熟一家做一家,将分散的环路闭合起来。另外,我国资本市场非理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散户主导进而导致了机构散户化,造成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高和股指大起大落。

如果能将一两家体量大、风险偏好相对低的、类似于全国社保基金的养老基金注入到市场,不仅资本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下降,而且投资风格和取向也将多元化。上市公司不再仅仅迎合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的诉求而一味地做高股价,也要加强分红来迎合机构投资者的要求,这样长线业绩就成为共同追求了,这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美国在1929-1933年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趋于成熟,中国台湾地区在1990年后资本市场趋于成熟,其中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成长功不可没。(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