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黄老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和根本信仰

黄老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和根本信仰

时间:2022-11-22 11:52:15

相关推荐

黄老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和根本信仰

/2989807.html

张正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一、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来源和文化分野:

炎黄之战是中国远古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神农氏炎帝的世代向轩辕氏黄帝的世代过渡,中华民族由原始游牧部落向原始定居国家(村落)过渡,有了宫室和城池,有了军队和战争……这是远古时代的一次伟大变革,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礼。

黄帝是五帝之首、三皇之后,先秦黄老道的思想文化传承了“三皇五帝”以来自旧石器时代的“三皇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五帝时代”远古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和根本。

先秦的中国发展很不平衡,北方的秦晋齐鲁发展很快(以先进的周孔儒家文化为代表),南方的楚国则保留了更多的古老文化和古代传统(以保守的黄老道家文化为代表)。

春秋时代的孔子和老子分别代表了中国上古时代的两大文化传统。儒家面向未来,以革故鼎新、继往开来为历史使命;道家以追根溯源,以反朴归真、返本还元为文化宗旨。儒家向前看,道家往后看。儒家重开新,道家重固本。同样是继承传统文化,儒家继承的是尧舜以来的“新传统”,集大成者是周公;道家继承的是黄帝以前的“老传统”,集大成者是黄帝。在远古的“三皇时代”(石器时代)注重积累经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具有保守性。到了“五帝时代”(铜器时代)追求创新发明,奋发图强,敢于冒险,富于创造性。道家继承了更多母系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儒家继承了更多父系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

二、道家、儒家和墨家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的夏商周“三代以前”有一个“尧”、“舜”、“禹”所开创的三大文化源泉。尧帝以前“无为而治”的思想被道家所继承,舜帝所推崇的仁孝文化被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大禹治水吃苦耐劳的精神被墨家所传承。这三大文化传统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想。道家和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和上层精英统治阶级的思潮。墨家成为下层工匠(百工)和劳苦大众的思想信仰和精神支柱。

三、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源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由于道家注重经验积累和保守的传统,道家继承和保留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和原始的经验,成为后世诸子百家共同的思想源泉和文化根源。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思想方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方法。整体统一、和平自由的观念,道法自然、本性天真的观念,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大道坤德:道家的核心观点

《道德经》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道德经》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五十四章: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过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德经》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王弼本第十六章:静曰复命)

在以上论述中,“守其母”与“得其道”都是“没身不殆”的根本所在。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没身不殆”的永恒存在,犹如后世佛教所言寂灭涅磐之法界。所谓“知常曰明”,常者,道之用也,明者,道之体也。

四、阴阳五行与太极八卦:中国古代学术的核心公式和基本方法

“阴阳五行”和“太极八卦”反映了中国最古老的精神智慧和思想方法。

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是中国最古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国古代科学的核心公式和认识模式(模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整体论的哲学思想和分类学的科学思想,其中包含了生态学思想、心理学思想和天文地理学思想等。

“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才),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中国古代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中国人的认识论、人生观和世界观。

整体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灵魂与根本信仰。道贯古今、道统万物,分阴阳,有阴阳之气,得阴阳之理,备阴阳之道,成天地之德。核心思想是整体论。

整体论的结构原理是阴阳互补和阴阳相守;功能原理是阴阳相克与阴阳互生。道与气的概念是中国古代整体论的基本概念。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儒家的心性之学和道家的性命之学同源异流并且殊途同归。中国文化讲“性情”,情理并重、心身相合、性命双修。《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人情与天理相合,人生对于天性、天道与天命的感悟,个人有限的生命与宇宙无限的生命相统一,把个体生命提升到宇宙生命的层次和境界,这是修身悟道之信仰。

五、中国古代的生态哲学、生态美学与生态伦理学

中国古代的整体论哲学属于生态哲学。生态哲学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落实在人体生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的统一,宇宙观和人生观高度统一,天文与人文相统一,在《黄帝内经》中系统完整和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医理论充分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独特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法:

1、时间、空间,方位与地理气候学模型:

木(东方)生火(南方);火生土(中央),土生金(西方),金生水(北方)

2、天干、地支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木(甲乙寅卯)生火(丙丁巳午);火生土(戊己:丑辰未戌),土生金(庚辛申酉),金生水(壬癸—亥子)

3、人体科学模型(人体小宇宙):

木(肝)生火(心);火生土(脾),土生金(肺),金生水(肾)

4、化学与物理学的统一模型:五味与五色

木(酸:绿)生火(苦:红);火生土(甘:黄),土生金(辛:白色),金生水(咸:黑色)

5、心理学与精神分析(五情):

木(怒)生火(喜);火生土(忧思),土生金(悲),金生水(恐)

6、心理学与精神分析(五志):

木(魂)生火(神);火生土(意),土生金(魄),金生水(精)

7、伦理学模型之一(五常伦理)

木(仁)生火(礼);火生土(信),土生金(义),金生水(智)

8、伦理学模型之二(五德伦理)

木(元)生火(亨);火生土(忠),土生金(利),金生水(贞)

由此可见:阴阳无行模型是一个万有通用模型。

六、中国古代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与生态信仰

天之道与人之德,天理与人情,天心于人心,天性与人情之统一。

天人合一、身心合一、性命双修、性情合一,这是道家养生理论的基本原理。

性命双修的人生修养和天道信仰。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生生之谓《易》。这是中国生态文化的核心灵魂,也是中国古代生态文明的核心信仰所在。人体(生命)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体。正如《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宇宙人生大自然是一个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生命整体,休戚与共,悲欢与共。

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彼此包涵,和睦相处.人体系统是整个宇宙的全息系统,宇宙系统乃是人心所化的想象空间.

七、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思维方法对于整体论的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整体论哲学与整体性科学.

整体论是中国古代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认识论.但是,模糊的整体观念如何实现精细的分析?因此,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的思想方法就成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思想.

万物分阴分阳,还有不能分的就是“三”。譬如中医对人体分析的方法:精气神的“三分法”(在“精神二分法”的基础上加了“气”!)在人体精血(物质存在层面)与神灵(精神意识层面)之间,有不可分割的“气”!于是,有了“精气”与“神气”的组合概念。

中国古代的“道气学说”是中国古代整体论哲学和整体论美学的基本概念。

道家的内丹修炼中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在这个生命宇宙的修炼过程中,“道”与“气”是整体论的核心,也是转化运用的关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