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世界第四:细说法国海军新一代M51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同仁)

世界第四:细说法国海军新一代M51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同仁)

时间:2019-07-24 11:17:31

相关推荐

世界第四:细说法国海军新一代M51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巨浪同仁)

本文是曹晓光外军研究第25篇文章,本公众号所有涉及课题都在本人研究范围之内。本文总字数:11000字。本文总配图:30张。曹晓光微信号:caoxiaoguang_cool

利用战略导弹核潜艇来发射弹道导弹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射方式,不仅水下机动性好,生存能力也强,导弹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固定式发射的弹道导弹生存率只有10%。鉴于海基潜射弹道导弹在发射方式上所体现出的巨大优势,世界各大海军强国都非常注重开发新型的潜射弹道导弹。

于服役的法国M51型导弹为法国目前唯一现役的洲际战略核弹道导弹,也是整个欧洲大陆将服现役唯一的洲际核导弹,其综合作战性能、核力量威慑和军事影响在欧洲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与现役M45导弹相比,M51导弹具备更加灵活的机动性、更强的生存能力、更难防御的突防能力,其服役后必将为法国保持核武世界排名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欧洲核武排名第一的努力作出重大的贡献。

M51导弹海上发射电脑示意图。

M51导弹主动段(上升段)飞行电脑设计图,在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终止推力后,弹头与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分离,接着第二级火箭发动机自行点火,继续主动段飞行。

M51导弹的开发过程

法国M51洲际战略核导弹从开始研发起就面临重重困难,不仅要挑战技术上的难题、资金预算上的困难,还要克服国内和国际不断出现的强烈反对浪潮。

M系列弹道导弹技术的传承

从根本上讲,法国M51导弹的项目开发与法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初的开发时间可以追溯到1971年M1导弹的服役。而实际上,真正的M51导弹开发项目是从1992年开始的,这一年法国国防部第一次提出发展新一代战略核导弹的开发计划。根据当时法国国防部的研究报告,未来的M51导弹将从1993年起正式开始研制,计划大约用左右的时间开发出21世纪法国战略核力量的中坚。最初的M51导弹开发计划兼具潜射与陆基发射两种功能。但随后因为经费问题而暂时被搁置。

1996年2月,原法国总统希拉克重新制定了法国未来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规划,这使得M51导弹的研发工作再次启动,并正式批准该开发项目。在初期阶段的论证过程中,M51导弹被取消了陆基发射功能,只进行潜射功能的开发。经过近两年的概念设计,1998年M51导弹进入了正式的研制阶段,并与法国“阿里亚娜-5”型运载火箭项目同时进行。作为新一代战略弹道导弹的开发计划,法国未来核威慑力量的核心,M51导弹在开发初期的四年内共动用了一千多名各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M51导弹的庞大开发工程也造就了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复合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第一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直径就超过了2米,高近6米。

为了能够让M51导弹尽快装备在法国新一代“凯旋”级导弹核潜艇上,法国国防部决定缩短M51导弹的开发时间。这样由于M51导弹开发日程表的缩短,项目开发经费也得到大量的节约。“凯旋”级导弹核潜艇、M45导弹和M51导弹三个开发项目的初期总体投资被缩减到8亿多欧元。

法国海军官方网站发布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法国M系列弹道核导弹地面攻击目标爆炸之后的效果图。

法国海军官方网站发布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法国M系列弹道核导弹地面攻击目标爆炸之后的效果图。

进入实质性的飞行测试阶段

2000年,M51导弹系统开发在法国布雷斯特市附近的长岛潜艇基地正式开始,并在此完成它的集成工作。

M51导弹的测试试验全部在法国国防采购局所属的比斯卡罗斯弹道导弹发射基地陆基导弹试射中心进行。法国国防采购局使用已经退役的“吉姆诺特”潜艇进行试验,并开发了一整套综合性试验设施进行测试。试验前期,M51导弹的发射模型“若娜斯”、“维吉妮”和“马嘎里”在法国土伦共进行了8次发射试验,全部取得成功。

11月27日,M51导弹的第一级固体火箭推进系统开始开发,10月17,开发工程结束。

11月9日,大西洋比斯开湾东岸附近,法国比斯卡罗斯弹道导弹发射基地陆基导弹试射中心。这一天,法国国防部进行了M51战略导弹首次不携带核弹头的发射实验。在完成了最后的检查之后,上午9时45分,M51导弹离开了发射架,呼啸着直插蓝天,耀眼的白色尾焰迅速划出一道弧线,向着附近的大西洋上空飞去,在不到180秒的时间内,M51导弹的三级推进装置将负载推出了大气层,推入亚轨道弹道(其远地点高度两倍于国际空间站),15分钟后,导弹弹头以25马赫的极高速度再入大气层,准确地飞向位于大西洋北部美国东海岸附近的预定打击点。试射全程由法国国防采购局的雷达和遥测设施监控。

6月21日上午10时14分,法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第二次成功试射了一枚M51导弹。这枚M51洲际导弹仍从法国比斯卡罗斯弹道导弹发射基地陆基导弹试射中心发射,最后落入远离美国东海岸的北大西洋海域。

11月13日,法国海军第三次成功试射M51战略导弹,这一次发射试验是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的,完全基于战时的临战状态。

法国国防采购局(DGA)为了进行M51导弹的开发,在其所属的比斯卡罗斯弹道导弹发射基地陆基导弹试射中心兴建了许多新型的导弹发射试验设备,由于使用了这些新型试验设备,M51导弹的试射次数远比M45导弹40次的试射次数少了许多。预计在服役之前,M51导弹会再进行近十次的发射试验,这些水下试射将都在法国沿岸海域进行。

在潜射型弹道导弹进行水下发射试验之前,通常都要进行若干次陆上发射试验,上面三张图片是M51导弹在法国比斯卡罗斯弹道导弹发射基地陆基导弹试射中心进行陆上发射试验时的场景。

处于水下发射试验中的M51导弹,在实战水下发射之前,潜射型弹道导弹除了要进行大量的陆上发射试验之外,还要进行大量的水下发射试验,以确保导弹水下发射成功,这也是潜射弹道导弹较之于地地弹道导弹发射复杂的地方。

水下实战发射中的M51导弹,图片中的M51导弹由潜艇冷发射喷出海面,到达海面上空后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将自行点火飞行。

未来欧洲核武的无冕之王

首批型号为M51 BLOCK1的导弹从起开始部署在法国新一代“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上,预计M51导弹首先服役于第四艘“凯旋”级核潜艇——“可畏”号上。目前“可畏”号的最后船体分段装配工作已经完成,准备在下水进行海试,除“可畏”号之外,M51导弹将陆续在其它三艘“凯旋”级核潜艇上部署,在一段时间内将逐步取代现役的M45远程弹道导弹。

,M51导弹的主承包商EADS阿斯特留姆空间运输公司计划开发M51 BLOCK2型的导弹,并采用全新的TNO核弹头,替换M45和M51 BLOCK1导弹所使用TN75型热核弹头。TNO核弹头将具有更好的隐身性能,更加强悍的突防能力,爆炸威力估计能达到100千吨梯恩梯当量,该型核弹头仍由目前负责开发TN75核弹头的法国原子能军需事务局和法国原子能总署研制。

目前,法国共生产了64枚M45导弹,16枚处于服役状态中,并全部装备在“凯旋”级导弹核潜艇上,其它导弹均处于储备之中。M51导弹与M45导弹的服役情况基本相同,法国预计第一批生产60枚M51导弹,其中15枚装备在“凯旋”级导弹核潜艇上。量产后的M51导弹发射情况基本如下,6月21日已经发射了1枚;发射了2枚;预计再发射2枚,不发射,此后从到的五年间预计每年发射10枚,剩下的最后5枚将在全部发射完毕。

随着M51洲际导弹的服役,到2040年之前,法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将主要以M51导弹为核心作战系统。凭借着9000千米的射程,法国战略核潜艇部队只巡航于领海海域就可以对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城市目标实施毁灭性的核打击,因此,法国的核军事大国地位也将得到更加坚决的巩固。

M51导弹与现役M45导弹基本技术参数对照表一

弹长(米)

弹径(米)

发射全重(吨)

射程(千米)

命中精度(米)

最大巡航高度(千米)

M45导弹

11.5

1.93

35

大于6000

200

1000

M51导弹

12

2.3

56

大于

8000

200

1000

M51导弹与现役M45导弹综合数据对照表二

服役日期

载弹量

制导方式

部署数量(枚)

发射平台

推进装置

M45导弹

1997年3月

6枚TN-75热核弹头,爆炸威力110千吨TNT当量

惯性制导

32(2000年)

SNLE-NG

新一代“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M51导弹

:6枚TN-75热核弹头,爆炸威力110千吨TNT当量

:6枚TNO新型核弹头,爆炸威力为100千吨TNT当量

惯性制导加天文导航

60

SNLE-NG

新一代“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M51导弹首先服役的平台—法国第四艘“凯旋”级核潜艇“可畏”号。按照法国国防部计划“可畏”号核潜艇于进行海试,正式服役于法国海军。M51导弹除了将服役于“可畏”号外,还将服役于其它三艘“凯旋”级核潜艇,并将逐步取代现役的M45远程弹道核导弹。

法国“凯旋”级导弹核潜艇内部的控制指挥中心,M51导弹的发射将由本中心控制并发射出海面。

法国战略核潜艇部队核弹头服役日程表。

M51导弹基本作战性能

M51导弹为三级固体海基潜射型洲际弹道核导弹,是法国现役M45远程导弹的改进型,改进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其基本技术参数为弹长12米;弹径2.3米;导弹弹体全重50吨,起飞重量为56吨,与M45导弹35吨的起飞重量相比,M51导弹起飞重量增加了50%;巡航速度为15马赫;空中飞行时间为18分钟;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为200米;最大巡航高度为1000千米;射程8000千米至10000千米之间,射程变化主要取决于载弹量的多少,标准载弹量时射程为9000千米。

M51导弹构成示意图:从头至尾分别为整流罩、第一级火箭发动机、仪器舱、第二火箭发动机、级间段、喷管。

法国M51导弹从凯旋级导弹核潜艇发射时的想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M51导弹全部垂直存放于潜艇中部的导弹舱内。

M51导弹垂直存放于凯旋级导弹核潜艇内部的示意图及导弹与人体之间的比较示意图。

1、射程超远,可对全球范围内的任何地面城市目标实施核打击

M51导弹为法国首次开发的洲际导弹,为了达到超过8000千米的洲际导弹射程,M51导弹弹体采用了不同的技术革新,并最终在标准载弹量的条件下达到9000千米射程。

第一方面,弹体结构设计更加简单、紧凑、合理。

M51导弹弹体从头至尾由整流罩、母舱、三级火箭发动机、级间段及各级发动机喷管组成,弹体整体设计更利于减轻导弹重量,最大程度地提高射程。导弹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和第二级火箭发动机串联安装,第三级火箭发动机装在环形母舱的中间。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四周安装有制导系统的设备,释放弹头的两台小发动机也装在第三级发动机两侧,母舱上面安放六个分导式多弹头,外面罩有整流罩。M51导弹的整流罩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以利于让导弹的流体动力学系数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当M51导弹发射出海面后,在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工作期间,导弹都会自动启动由整流罩所携带的防风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风阻力给导弹飞行所带来的影响,并增强导弹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当M51导弹进入平流层后,空气动力学影响消失,整流罩及其防风装置就失去了存在的作用,会自动脱离弹体。

第二方面,采用最强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及性能更好的固体燃料推进剂。

M51导弹的推进装置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每级火箭发动机均装备有潜入式柔性接头单喷管,结构简单,并且减小了各级发动机之间的距离,所有的喷管都采用了电驱动控制装置,与现役M45导弹所使用的液压驱动喷管控制装置相比,M51导弹的喷管控制装置占用空间变得更小,需要的维修保养也相对更加简单。柔性接头单喷管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优点主要有,一是柔性喷管可以深潜至发动机内部,以减少级间段长度;二是结构简单可靠;三是性能好;四是可以对发动机各部件单独进行调试。M51导弹三级火箭发动机平均能够产生180吨的推力,能让导弹达到15马赫(19000千米每小时)的飞行速度。导弹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复合结构火箭发动机,发动机直径大于2米,高度接近6米,仅次于美国THIOLOL推进发动机,其技术水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其它两级火箭发动机与欧洲 “阿里亚娜-5”型运载火箭的辅助推进器相同。三级火箭发动机采用的固体燃料推进剂为高氯酸铵碳氢燃料,燃料呈黑色橡胶状,该推进剂的比冲、密度、贮存、点火、粘合等性能都比M45导弹采用的端羧基聚丁二烯固体燃料推进剂好,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装药量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实际上,M51潜射型弹道导弹的飞行方式和枪弹、炮弹的飞行原理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依靠一定的弹道抛物线来飞行的,只要炮弹或枪弹离开炮口或枪口时的初速足够大,并且所选择的射击高低角合适,那么,炮弹或枪弹就会以初速赋予它的推力依靠惯性按抛物线弹道飞行,最终击中目标。

通常条件下,初速越大,惯性就越大,炮弹或枪弹就飞得越高,飞得越高,抛物弹道就越高,射程自然就远。一般洲际导弹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时有三级就可以了,所以法国现役M45远程弹道导弹以及M51洲际弹道导弹都选择了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来推进。当火箭发动机以巨大的推力,在克服地心吸引力将导弹垂直推上天空,约10秒钟之后,火箭发动机的推进方向就会有所改变,并开始控制导弹向目标方向缓慢转弯。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燃料耗尽之后便自动分离,第二级和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继续接力推进,到最后一级发动机熄火的时候,助推段(也称主动段)宣告结束,火箭助推器全部与导弹分离,这时的导弹就只剩下一个光溜溜的弹头了。对洲际导弹来说,这一段约为200千米,飞行时间约为6至8分钟。

导弹在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下,穿越厚达100至200千米的大气层之后,便进入到一个几乎没有空气的真空世界里。M51导弹依靠最后一级火箭发动机提供的最后推力和动能,靠惯性继续向上爬升。由于地心吸引力的作用,弹头逐渐减速,导弹初速和初始动能消耗完之后,弹头不得不在地心吸引力的作用下按抛物线下降弹道下滑,这就是所谓的重返大气层飞行,也称再入段飞行,一般选在距地面80千米的高空。

由于越接近地球地心吸引力越大,所以弹头再入大气层后下降速度也越来越快。再入大气层后的弹头可以利用惯性制导、星光或雷达进行制导,最终精确命中目标。至此,一个按抛物线运行的椭圆形导弹飞行弹道即告别结束。

第三方面,采用更加轻便的弹体材料。

为了能够达到9000千米的射程,M51导弹需要在有限的弹体空间内增加50%的发射重量,同时,又要兼顾不能给发射平台——核潜艇带来复杂的改造问题,既要让新服役的第四艘“凯旋”级“可畏”号能够搭载,又能让其它三艘已经服役的“凯旋”级潜艇搭载。为此,M51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及保护导弹战斗部的整流罩都采用了以碳化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材料制成,这样导弹的推进系统及弹体本身的重量就都大大减轻了;而且,为了简化维修保养,减轻导弹的体积,导弹上的液压千斤顶也被电动千斤顶所取代。

2、具备200米精确打击的命中精度

M51导弹射程达到了洲际导弹的射程,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导弹的命中精度,弹道导弹常常会随着射程的增加而命中精度也有所下降,为了既保持9000千米的战略打击范围,又能不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M51导弹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复合制导技术。

M51导弹采用的复合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加星光定位(子午星光修正),星光定位属于天文制导系统。

M51导弹采用的惯性制导完全依据物体惯性原理,以测量导弹运动的加速度来确定导弹飞行的弹道,这种制导方式就是惯性制导,也叫精确定位制导。

M51惯性导航系统由惯性平台和数字计算机组成,其中惯性平台采用3个先进的液浮陀螺和3个摆式加速度计,大大提高了平台的导航测量精度;高效能的数字计算机可迅速准确地计算出导弹的各种技术数据,使控制系统把导弹准确引向目标。

M51导弹惯性导航系统具体的工作方式为导弹程序装置——多功能的弹载数字计算机根据所选的弹道来设计导弹的舵面偏转规律。与此同时,测量装置——加速度计随时测量导弹在飞行中的沿俯仰、偏航和波动各方面的加速度,输入数字计算机处理,通过计算机将导弹每一个瞬间的位置与程序装置所预定的导弹应在位置进行比较。如果有偏差就形成校正信号,控制装置控制导弹回到预定弹道。这样M51导弹始终会沿着预定轨道精确地飞行预定攻击目标。

惯性制导技术主要是利用陀螺仪、加速度计等惯性元件来测量和确定导弹的运动参数,然后,控制导弹飞行的制导技术。弹上计算机根据导弹瞬间的仪表输出和给定的目标位置,实时形成姿态控制、发动机工作状态等指令,并传给控制机构,控制导弹飞向目标。根据惯性测量仪表在弹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两种。平台式惯性制导是将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合安装在平台上,而捷联式制导是将加速度计与陀螺仪组合直接安装在弹体上,利用计算机代替平台的作用,为加速度测量提供一个空间稳定的测量基准,通过坐标变换给出制导指令,控制导弹飞行。

通常条件下,惯性制导技术主要用于远程导弹、洲际导弹等弹道导弹,导弹的飞行弹道、目标位置等均需要预先确定好,其飞行弹道不能做大的变动。由于采用惯性制导技术的导弹,其精度会随着射程的增大而降低,所以,只装有惯性制导系统的武器不可能成为精确的制导武器。因此,需要采用其它制导方式,补充惯性制导技术的不足,形成更加先进精确的复合式制导技术。而法国M51潜射型洲际导弹选用的辅助制导方式是星光制导。

所谓星光制导,又称星光—惯性复合制导,主要是利用恒星作为固定参考点,飞行中用星光跟踪器观测星体的方位来校正惯性基准随时间的漂移,以此来提高导弹命中精度的制导方式。

采用星光—惯性复合制导方式后,M51导弹的射程虽然比M45导弹6000千米增加了3000千米,而命中精度仍然保持住了M45导弹200千米的命中精度。

星光—惯性制导比单纯采用惯性制导方式精确得多,原因在于在惯性空间里从地球到恒星的方位基本保持不变。所以,使用星光—惯性制导可以克服惯性基准漂移带来的误差。这是该制导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对机动发射或水下发射的弹道导弹来说,星光—惯性制导的优点更为突出。因为它们的作战条件使发射前不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初始定位瞄准,也难以确切知道发射点的位置。这些因素给制导系统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发射前建立的参考基准有较大的误差。这种误差称为初始条件误差,包括初始定位误差、初始调子误差、初始瞄准误差等。如在弹上采用星光一惯性制导系统,则可允许在发射前粗略地对准、调平,飞行中依靠星光跟踪器进行修正,若再与发射时间联系起来,就能定出发射点的经纬度。由于这些突出的优点,加上系统的自主性和隐蔽性,使这种制导方式对机动和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特别有吸引力。

此外,M51导弹的弹体结构采用轻型环氧/碳化纤维材料制成,整流罩也是由复合型碳化材料制成。这样,由于弹体结构采用了大量的轻便材料,使得弹体的整体重量减小,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更易于调整姿态,并最终准确地击中目标。

3、完全毁灭性的打击效果及隐身突防能力

与M45导弹相比,M51导弹具有更多的的载弹量,其标准载弹量几乎是M45导弹的两倍,同时,M51导弹具备打击更多目标的能力。

M51导弹的弹头采用了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这种技术是多弹头发展的另外一个形态,也算是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功能强化版。与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技术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这两者之间可以设定攻击目标的多寡。

M51导弹在弹体的鼻端装载有多枚核弹头载具,这些载具的特点是它们能够各自攻击不同的目标。每枚M51导弹将携带6至10枚分导式多弹头。服役的M51导弹BLOCK1型的核弹头与现役M45导弹相同,均为TN75热核弹头,每个弹头重115千克,每个重返大气层载具重230千克,每枚分导式多弹头能够产生100千吨梯恩梯当量的爆炸威力,所有的分导式多弹头全部采用隐身技术,并经过小型化处理,其再入速度更快,雷达反射截面积更小,具备较强的突防能力。M51导弹能够在高空引爆弹头,通过不完全释放核爆来对目标实施破坏性影响,并能依靠产生的电磁脉冲(EMP)来削弱地面的电子系统。

由于TN75弹头是为M45导弹的再入剖面设计的,无法充分发挥出M51导弹的性能,因此,经过初期服役阶段的磨合后,从起服役的M51导弹BLOCK2型将采用爆炸威力为100千吨梯恩梯当量的TNO新型核弹头。TNO新型弹头将使用一个巨大的模拟设施进行研制,该实验设施目前正在建造中。EADS阿斯特留姆空间运输公司将重新设计M51导弹的上面级,以适应重量更大的的TNO核弹头以及导弹和新型潜艇的软件系统以及调整后的弹道。

到目前为止,多弹头弹道导弹发展已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集束式多弹头,所谓集束式多弹头,就是将单弹头化整为零,不管是子弹头还是母弹头都没有制导功能,也不能机动,在不同时间、不同高度向同一个目标区域投掷一个个子弹头,以期达到突防的目的,免遭敌方拦截或干扰,并最终给敌方城市等面状目标造成重大损失和毁灭。

第二代是分导式多弹头,所谓分导式多弹头,就是指母弹头具有一定的机动发射能力和制导系统,而子弹头却仍然不具备机动和制导能力。一般情况下,分导式多弹头所携带的子弹头数量多,分布空域大,对目标实施攻击时子弹头之间可以有60千米至90千米以上的间距,因此,突防能力较强。

第三代是机动式多弹头。尽管分导式多弹头解决了母弹头的机动和制导问题,子弹头仍不能机动,也不能制导,只能按惯性弹道飞向目标,这样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就比较差。而机动式多弹头的重点就是解决子弹头的机动和制导问题。

M51导弹所采用的分导式多弹头,一是增强了导弹的突防能力;另一个为了节省核原料。

据测算,为了让一座人口集中的城市遭到中等规模、甚至是更为严重的破坏,需要产生0.35千克每平方厘米的超压。想达到这样的破坏效果,一个选择是使用爆炸威力为10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头;另一个选择是使用三颗爆炸威力为2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头。经计算,如果1颗10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单核弹头对城市目标摧毁能力为1的话,那么,3颗20万梯恩梯当量的多弹头的摧毁能力就为1.03。也就是说,用3颗2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头,虽然比1颗10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头少了40万吨,但摧毁效能反而却更好一些。这便是采用多弹头的一个原因之一。

另一个使用多弹头的原因是为了增强核弹头的突防能力。

由于M51导弹所携带的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可以设定对不同坐标的不同目标发动攻击,也就增加了一枚弹道导弹可以同时攻击的目标数量,降低了需要的导弹数量而能达到相同的攻击目的。由于增加了一枚导弹可以同时攻击目标的数量,这也就提高了敌方反弹道导弹的作业和拦截难度,增强了我方导弹的突防能力。

法国M51导弹在弹体鼻端所装载的多枚多目标重返大气层核弹头载具及与弹体之间的比例对比。

洲际弹道导弹的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示意图。

洲际弹道导弹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对地面目标攻击的示意图。

美国和平卫士(MX)洲际弹道导弹的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

洲际弹道导弹的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重返大气层时的景象。

洲际弹道导弹的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重返大气层时的景象。

4、潜射弹道导弹所独有的机动发射方式

M51导弹的发射方式采用的垂直冷发射方式。

所谓冷发射就是借助于压缩空气把导弹从发射井下或潜艇发射装置内弹射出去,直到导弹飞离井口或海面以后才开始点火,这就是冷发射方式。所谓热发射就是指火箭发动机在井下点火,因井内要承受发动机排出的火焰和高温燃烧气体的影响,故而称之为热发射。通常,潜射型弹道导弹都采用冷发射方式,而绝不可能采用热发射方式。

M51导弹发射时由核潜艇在水下约40米处的发射筒内垂直发射,核潜艇利用高压空气把导弹喷射出去后,导弹依靠惯性作用力冲出水面,待飞出水面几十米高度后,第一级火箭发动机自行点火。至此导弹发射过程结束,开始进入主动段飞行。

在空间侦察技术非常完善的今天,弹道导弹的固定式发射装置无论采用什么样隐蔽的方式,都因为其难以实现实时的机动,所以战时极易遭受第一波打击,因此,采取固定式发射装置发射的弹道导弹其生存能力就很差,而恰恰相反,潜射型弹道导弹却具备机动性好,生存能力高,突袭性强等突出的优点。

把导弹装到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利用潜艇水下机动的特点来发射导弹,达到了神不知鬼不觉的效果,我方能打击敌人,而敌人无法发现我的目的。发射时由潜艇在水下(约40米)发射筒发射,利用高压空气喷射出去后,导弹冲出水面,待飞出水面几十米高度后,第一级火箭发动机自行点火。当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终止推力后,弹头与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分离,接着,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点火,当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终止推力后,弹头与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分离,依次进行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点火及分离,此后,弹头会沿着再入弹道飞向预定打击目标。

目前,世界各大强国海军的核潜艇一昼夜均可潜航1000千米以上,而且连续在水下航行3个月以上不用上浮,不用补给,隐蔽时可在水面300米以下潜航,发射时可以接近目标区水域,也可以远距离发射,只要导弹射程能在8000千米以上,就能保证从海上攻击世界上的任何一块陆地,射程超过10000千米时,基本不用远航,在领海内水下发射导弹就能摧毁攻击目标。可见利用核潜艇来发射弹道导弹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射方式,不仅水下机动性好,生存能力也强,导弹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固定式发射的弹道导弹生存率只有10%。

鉴于潜射弹道导弹在发射方式上所体现出的巨大优势,世界海军强国都非常注重开发新型的潜射弹道导弹。战后60多年来,世界上也只有美、英、法和俄罗斯四国研制了潜射型弹道核导弹。法国目前只拥有M45导弹等M系列潜射型弹道核导弹,美国也准备把60%以上的战略导弹都移到水下发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