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棕榈大道留学 | 想出国 父母却劝我回家找个工作该怎么办

棕榈大道留学 | 想出国 父母却劝我回家找个工作该怎么办

时间:2023-08-16 23:26:56

相关推荐

棕榈大道留学 | 想出国 父母却劝我回家找个工作该怎么办

棕榈大道说:

小编的一位朋友最近遇到了一些难题,她想要在毕业后去国外留学,但父母却一直希望她能够回家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她发现自己很难与父母沟通,每次谈到出国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与父母的争吵或冷战。

实际上,跟小编的这位朋友情况相似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约有 60.8% 的大学生不愿意在未来回到家乡,而是期望能到异国他乡积累学习和工作经验。然而,不少父母却非常渴望子女将来能回家工作。因此,大学生被父母换着法儿的劝说返乡就业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家常便饭,但自己对父母又沟通乏术,和爸妈没少闹不愉快。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以后留在家乡,父母又为什么执着于让子女回到当地?面对和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又如何有效地让父母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想法呢?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家乡?

01.挑战未知,排斥一成不变——“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抱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们并不是“讨厌”自己的家乡,而是讨厌“重复”。对于他们来说,探索更大的世界、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远比稳定安逸的生活重要。他们希望尝试新鲜事物和新环境,不断挑战自己。因此,出国经历带来的陌生城市的生活体验、未知的工作学习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都是他们渴望探索的。

相反,长时间呆在同一个城市的衣食住行和同一个环境的人际关系则难以让人接受。尤其是对于那些好不容易在大学走出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家乡的年轻人来说,在短短几年大学生活后,再次回到家乡工作生活,远没有在异国他乡经历一次独自生活学习更有吸引力。

02.自我期待高——“我想要更好的生活”

这里的自我期待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社会地位、收入情况等方面的期待。对于不少大学生而言,在未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享受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是人生最主要的奋斗目标。因此,这类大学生对自我的成就期待往往也更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活条件有着更高的追求,希望获得更大更高的发展平台。

在当前国内大学生就业难、学历贬值的情况下,出国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年轻人带来丰富的发展机会、充足的发展资源,获得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超越常人的外语能力……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拥有海外经历的年轻人在同龄人中的社会竞争力,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工作。而家乡的中小城市往往职业结构单一,经济水平低、发展机会同质化程度高,因此直接留在家乡工作往往很难接触更高水平的知识和发展机会,自我提升的空间也会大大缩水。

为什么父母想让子女留在家乡?

由于家长很多时候未能清晰全面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所以年轻人虽然很容易理解自己想要远离家乡、在外闯荡的原因,但却很难完全理解父母如此执着于让自己回家工作的理由。因此,如果苦于与父母沟通无效的你,希望能主动一步地与爸妈做出有效的交流,那么就需要先掌握父母持此立场的真正原因。

01.情感原因——父母在,不让我远游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距离是亲情最大的障碍。尽管在年轻人们眼中,现代社会廉价便捷的交通工具、多样的网络媒介已经使得空间距离不再是联系的阻碍,但对于很多已经上了年纪的父母们而言并不尽然,尤其是“出国”。出国本身代表的空间距离在一些家长的心理层面被不自觉地夸大了,这让一些期望能够随时随地与子女保持联系的父母很难接受子女在国外学习生活。

或许在有些端了一辈子铁饭碗的家长们的观念里,个人流动的轨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长期生活的所在地。换句话说,有些父母倾向于相信,如果子女拥有了海外经历,未来就有更大的可能长时间地留在国外工作。但事实上,这对于当下快速变动的职业市场和城市生活轨迹而言已经不再是常态。大部分出国学习的年轻人们仍然会选择回国就业,且在工作之后仍有可能继续空间上的流动,除非是在一些流动性较弱的行业和单位,否则即便短期内回到家乡工作,也仍然会有转入其他城市发展的可能。因此父母期望子女能长久地呆在本地城市工作生活的愿望,在当下社会已经比较难以实现了。但尽管如此,很多父母还是希望子女能留在身边,相互照顾。

02.资源原因——娃,快回来继承百万家产

有些父母会认为,自己在本地掌握着一些不错的人脉关系或者其他资源,已经足够帮助子女在当地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子女在本地站稳脚跟,因此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必要独自到国外辛苦求学、打拼。这类家长往往并不了解子女对未来发展的真实想法,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希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讨厌什么职业,或者尽管知道但不认同子女理想的人生规划,这正是缺乏有效的相互沟通导致的。

(美剧《权力的游戏》剧照)(图源网络,如侵删)

03.父母的“信息茧房”——我听同事说了,出国不安全!

“我爸有好几个同事家的孩子都是那种考了公务员,然后回到当地在政府单位上班的类型,他那些同事经常就跟我爸说自己孩子混得怎么怎么好,待遇怎么怎么高,本来我爸就对公务员有迷之推崇,现在更是把进入当地政府机关工作当做成功人士的典型模板,三天两头地变着方法劝我考个公务员回家进体制内。”(小Y同学)

对于很多父母,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社交范围不广的父母来说,他们对于出国、升学方面并没有很独到的见解,相反,父母的很多观点可能都直接来源于他们日常从社交圈子中获得的信息,比如同事或亲戚对自家孩子经历的分享(有时还可能是吹嘘),而这些信息往往是十分有限,甚至是片面的。这样长时间获得相似的、片面的信息,使得一些父母很容易对某种职业、某个城市、某个国家、某个企业持强烈的肯定或否定态度。换句话说,信息获取能力弱、批判思维能力不足的父母们很容易听信周围人的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立场。但实际上,父母了解到的可能非常片面,有时甚至是脱离实际的。

将双方的立场简单对比一下,那些渴望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希望的是追求未知和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而想劝子女回家工作的父母则倾向于为子女选择稳健、便捷,以及他们更熟悉的发展路线,对子女自身的想法缺乏认知。因此棕榈认为,如果与父母在是否选择出国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沟通的重点应当落脚在帮助父母接受更多相关信息,以及让父母理解自己的真实规划这两点上。关于这个问题在下文还将谈到。

那些坚持梦想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我们采访过很多出国的朋友,他们其中也有不少人曾经遇到过家人不支持或者不理解的情况,为此他们是怎样与父母沟通的呢?Margaret 在谈及自己父母的时候体现出非常多的体谅。她说,虽然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主动要求过她必须在哪里工作,也没有要求她以后一定要留在父母身边,但是她知道自己的父母还是多多少少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加上自己是独生子女,所以即便父母没有明确表示,她也认为父母一定更希望自己将来不要离他们太远。为此,Margaret 计划在留学毕业之后依然还是回国工作,即便不是住在同一个城市,至少也能“常回家看看”。并且对于这样的规划,她也有很多处于自身的考虑,认为回国工作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她在理智地进行自我规划的同时尽可能地照顾到父母的情感需要,做到了在坚持自我梦想的方向上妥善地处理父母的期待。

Rachel 认为,在留学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和家人的沟通。虽然 Rachel 的父母对于她想要留学这件事抱以非常支持的态度,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女儿的具体想法和一些关于留学的信息,对女儿的决定仍然存在着很多困惑。比如,为什么明明有非常不错的保研结果却要放弃?在北京找一份工作又有前途又稳定,为什么要出国?为了让父母真正的理解自己的想法,Rachel一直保持着与父母的沟通,认真地与父母表达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耐心地向父母解释留学经历对自己会有怎样的帮助,最终获得了父母的理解。

自始至终,Rachel 都相信自己的父母是愿意支持并理解自己的,并且也持续地与父母诉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帮助父母获得更多的认知,正是这一点使得她的父母一直愿意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支持着女儿出国留学。

面对未来规划的分歧,如何让父母理解自己?

01.主动提供信息,打破“信息茧房”

上面提到,父母的信息茧房是父母难以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主动向父母提供陈述客观、严谨全面的信息,打破父母的信息茧房,消除他们对于某些职业和国家的消极刻板印象,是做出有效沟通的重要一步。比如,主动与父母谈谈自己未来的规划和想法;在家庭群转发一些父母易于理解的关于升学、出国的微信文章;主动给父母解释自己的理想规划……这些都会帮助爸妈理解你正在努力达到的一切,以及想成为的样子。

02.用行动成绩证明自己的独立能力

实际上,有些父母并不是不清楚年轻人去海外留学的好处,而是担心自己的子女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毅力承受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所带来的辛苦,比如,是否能适应新环境、是否能忍受孤独、是否能经受激烈的竞争……因此,打消父母顾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实际成绩和行动来证明自己。哪怕一开始只是一个小成功,比如:雅思考到7分、拿到第一个大厂offer、参加一个大型比赛……都会让父母建立起对你的信心。相信吧,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就,最为你感到骄傲的还是你的爸爸妈妈~

-END-

棕榈大道,直通名校

导师制留学的领航者,欢迎点击咨询更多留学相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