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时间:2024-04-27 12:49:51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学好历史知识点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成绩。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

(“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 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萎缩 抗战胜利后(1945—1949) 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