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渭南华阴市西岳庙

渭南华阴市西岳庙

时间:2023-12-24 07:57:45

相关推荐

渭南华阴市西岳庙

五岳之西岳华山,因险秀闻名,常年游人如织。在其山下的华阴县城中,有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落西岳庙,却少人知晓,门庭冷落。早在念书时,我就登过华山,也游览过华山脚下的玉泉院,但当时的确不知道离华山16公里之遥,还有座西岳庙。不过即便当时知道,我也无法顺脚一游,因为人家96年才大门重开。这次“一路西行”的路书中,也是没有西岳庙的,因为尽管过去了二十几年,我还是不知道有这么个所在。完全是连霍高速上的一次堵车,使得我们有了这次计划外的西岳庙之行。原本计划中,我们中午离开洛阳龙门石窟,预计用三个小时行驶完276公里,到达华山,然后索道上山,当夜住山顶,第二天看日出,然后山上游览一圈后下山赴西安。所以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当我们从豫陕交界处的重车包围中杀出,到得华阴出口时,已是傍晚。鉴于秦公子的强烈建议,我们决定放弃索道,转而效法大多数游客,半夜登山,天亮正好赶到山顶看日出。这样一来,我们有了一段空余的时间,而天还正亮着。怎么办?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下高速后看见的一块西岳庙的指路牌,哟!居然还有这么个去处,好吧,咱就去西岳庙转转吧。

西岳庙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供奉西岳大帝华山神的庙宇,后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场所。西岳庙为坐北朝南长方形重城式大庙,庙门正对华山,轴线与华山主峰一线。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整个建筑群占地180亩,围以周长1800多米的明代所建砖砌城墙。由于其建筑形制与北京故宫相似,有“陕西故宫”之称。西岳庙建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经历过多次修缮与扩建,更因明嘉靖三十六年(1558年)的关中大地震而致损毁后重建。目前所存的西岳庙建筑,基本都是明清建筑。据说建国后,西岳庙一直有驻军,直到90年代才由国防科工委移交地方政府,所以幸运地躲过了那场很文化的革命。1988年,西岳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灏灵门,因有三个门洞,所以又称“连三门”。单檐歇山顶建筑,红墙上覆黄色琉璃瓦,中有蓝绿彩绘斗拱,这样的色彩搭配,的确有皇家风范。中门上有青石匾额一方,上书“敕修西岳庙”。灏灵门左右有石狮一对。灏灵门前14米处有一座长30米、高6米的红墙黄瓦影壁,单檐歇山顶,束腰花岗岩须弥座,上饰琉璃花纹图案。

五凤楼,又称午门。系砖石城门建筑,形制雄伟,为明代遗物。下边是五个连卷的门洞,门洞宽4米,高5米,门楼上方正中有一七开间单檐歇山顶的高大楼阁,同样的红墙黄瓦、蓝绿彩绘斗拱。楼阁东西两端各有一三开间单檐歇山顶的侧楼,三楼间有穿廊相通。侧楼两边城墙内侧均有可供人登城的砖砌马道。五凤楼与灏灵门之间有内城墙相连,形成瓮城格局。

棂星门,为进人西岳庙主城第二院的大门。三间单檐歇山顶木质门楼,斗拱密布。其间较长斗拱上雕出有九个龙头,七个正出,两个斜出,所以棂星门又被称作西岳庙“九龙口”。门楼之间及两边有四座砖砌硬山夹屋。整体看上去,是座七楼八柱形的牌楼。红墙、红柱、黄琉璃瓦,兰绿彩绘的梁枋、斗拱等。据介绍说是明清遗存,难怪显得有些破败。

天威咫尺牌坊,因上有横额“天威咫尺”得名。该牌坊建于明万历年间,用元雕、透雕、浮雕、线雕等技法精雕而成。牌楼为四柱三间五层,顶部是雄狮抱宝瓶的雕刻,房脊雕以旋花蔓草,四周垂脊为元雕行龙,坊角有仙人团座,每层屋檐的正面均以斗拱托衬。最上层的屋檐下,双龙环抱,上书“敕建”的石额一方,背面有三皇像一方。中间横额有“尊严峻极”、“天威咫尺”八个大字,笔法苍劲。相传为大明奸相严嵩手书。在枋、柱上分别有“八仙庆寿”、“加官进禄”和手捧仙桃的仙童图案等。此外还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鲤鱼跳龙门”和“帝王宫廷行乐图”等图案。在抱鼓石的石柱上,有太狮少狮上下嬉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金城门,取“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之意。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是进入西岳庙内院第三院的大门。阔五间,进深两间,系清代早期建筑。

金水桥,因形制仿佛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而得名。为明代遗存,原为三桥四池格局,现仅存一桥。

灏灵殿,西岳庙的主体建筑。这是一座六十八大柱、十三大檩、九大梁、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建筑。灏灵殿有“凸”形月台,周有迴廊环绕,飞檐仰翘。据殿内七架梁上檩记所载,大殿系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陕甘总督左宗棠复修。殿内原有高大的石碑一座,上书“西岳华山之神”六个大字,为清兵部尚书左宗棠所书。还挂有慈禧太后御书“仙掌凌云”,同治御书“瑞凝仙掌”、光绪御书“金天昭瑞”三块匾额。可惜我没有进殿,与精华失之交臂。

御碑亭,又称八角亭,重檐歇山顶建筑。共两座,分立于灏灵殿前东西两翼,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为放置皇帝御碑而建,西侧亭内至今保存有清乾隆四十二年的“重修西岳庙碑”。

寝宫,依着“庙后有寝,乃栖神妥灵之所”的前殿后寝古代形制布局,乃华山神白帝少昊及帝后燕息之所,据说也是历代帝皇祭祀华山时的休息之处。。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现建筑为2001年整修时搬迁复原,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

后宰门,西岳庙内宫城的最后一道门,门外即御花园。

少昊之都牌坊,因上有横额“少昊之都”得名。明代所建。《淮南子·天文篇》中有“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之说,故少昊这位五帝之中的西方天帝,历来就被尊为华山主神。此牌坊四柱三间三楼,形制比天威咫尺牌坊稍简,而雕刻纹饰等与天威咫尺牌坊基本相同,只是略显破旧。

御书楼,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现为2001年复原建筑。内置乾隆御书“岳莲灵澍”,意谓“莲花山峰,祈雨灵验”,书法浑厚有劲,稳健端庄,字面贴金,光亮夺目。碑背面记述陕西巡抚请颁御书和上山求雨之事。可惜没进去,也没看到。

万寿阁,位于西岳庙中轴线的的最北端。万寿阁建于西岳庙北城墙前一十字形高台之上,台高8.9米,东西长68米,南北宽47米,台阶自下而上六十级。高台十字中心为一琉璃瓦重檐三滴水歇山式楼阁。面宽五间,周有迴廊,阁起三层,最上层的房檐下有匾额一方,上书“万寿阁”三个大字。在万寿阁两侧,又有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藏经楼各一座。楼为两层,二层外有飞廊与万寿阁相通。阁前有第一层平台上有蓐收之府石牌坊一座,因横额上书“蓐收之府”而得名。蓐收,为秋神,据说是白帝少昊的辅佐神,也有说蓐收为白帝之子。还有说他是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名,司秋。据《淮南子·天文篇》载“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说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少昊与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两座牌坊同时在西岳庙出现倒也可以理解。

万寿阁是西岳庙的制高点,站在万阁上,可近瞰西岳庙全景,也可远眺华山诸峰。

因西岳庙的形制与故宫相似,所以故宫宫墙四角之上的角楼,西岳庙同样也有,且造型与规模都与故宫角落很接近,可与故宫角楼媲美。

西岳庙内曾有数千株古柏,因是西晋太康九年弘农太守魏君实所植,所以人称“晋柏”。这些挺拔、苍劲、沉静浓郁的古柏更增强了西岳庙的肃穆、静谧。伴着西岳庙近两千年的兴衰,这些古柏目前所剩不多了,剩下的也都是东倒西歪,清奇古怪的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