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转载]甘肃古代书法

[转载]甘肃古代书法

时间:2020-02-24 22:09:13

相关推荐

[转载]甘肃古代书法

原文地址:甘肃古代书法作者:塬上走过

书法的艺术性是由具体作品来体现的,书法作品又是由具体的书体语言为表现形式的。一般说来,书体语言可大体归为篆、隶、楷、行、草五类。从这五种类型中另加分析,又可分成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流派,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面貌,早已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甘肃古代书法所呈现的壮观景象,可充分反映出中国书法的这一基本脉络和特征。其书体语言之丰富,格局形式之多样,历史时代之久远,传播影响之广博,地位价值之显赫,都传奇式地蕴藏并体现在这块充满着浓厚的传统书法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因此,全面地研究探索甘肃古代书法书体样式,应视为寻找当代书法创作艺术源泉之基本途径。

一、章草书体的成熟与完善,确立了“草圣”的艺术地位;而张芝和索靖的章草创作实践,造就了中国书法的首次辉煌,从本质上奠定了甘肃古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艺术地位。生活在东汉光和时期的甘肃天水人赵壹,以一名辞赋家的身份,以《非草书》为名抨击草书时,也不得不留露出对“草圣”张芝的无限敬意。他说:“夫杜(度)崔(瑗)张子(芝)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芝……”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书断》中评赞张芝钻研章草、刻苦认真的状态时说:“张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章草书体是草书的本源,张芝章草已将章草书体推向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张怀瓘感叹地说:“章草,惟张伯英造其极焉。”从《中国书法史图录》中选出的东汉张芝《秋凉平善帖》,成为该帖中本时期章草书体的惟一样式;所选的索靖《出师颂》、《月仪帖》,也是除了三国时期皇象的《急就章》和晋代卫瓘的《州民帖》之外的唯一章草作品。

二、简牍墨书的发现和掘获,丰富了传统隶书书体的表现形态。隶书书体范式当推东汉末年的汉碑为高,这已形成定论,包括历代成就很高的隶书大家也并未跳出这一藩篱的制约。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汉简墨书的出土,使隶书形态样式逐渐丰富,书写过程更能从墨迹中观摩二三,有些笔道清晰可见,不少隶书创作者从中吸收了丰富营养,使当代隶书创作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和面貌,从而增强了隶书创作的书写流动感、笔墨味和新鲜的时代气息。沙孟海在《中国书法史图录》中,对甘肃境地的西汉书法墨迹,选集了21件,占同时期作品总入选数的57%。

三、“写经”书体丰富了楷书的书体面貌。敦煌是世界艺术宝库。敦煌书法艺术,面目清新,书体多样,篆、隶、楷、行、草五体具全,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着专门的研究。仅从“写经书”的书体样式中就可以看出楷书形成之过程。无论是对“钟王”楷书、魏碑楷书,还是唐代楷书“写经书”无疑是一支相对独立于碑学和帖学这两个主体书法倾向之外的书法观照对象,它彻底丰富了楷书的书写样式。因此有些书法史专家认“写经书”具有新的开发和研究的价值。而在“写经书”中,敦煌艺术确占据着主体的地位。除“写经”之外,位于甘肃陇东地区的“南石窟寺碑文”,尽管字体已残蚀漫漶十分严重,但其作品的结构形态仍然栩栩如生,同北朝楷书的书体风格完全一致。其品位相对于“元怀”、“元略”、“元倪”等著名墓志刻石,没有丝毫的逊色之处。

四、“西狭摩崖石刻群”为东汉隶书书体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为甘肃古代书法在篆隶、碑刻的书体形式上补填了空白。甘肃陇南的一名教师——高天佑,对“西狭摩崖石刻群”从文化的角度作了专门研究。“东汉三大摩崖颂碑”(即《西狭颂》《甫阁颂》《耿勋表》)均为东汉仇靖所书,其中《西狭颂》在书法史上最为著名。康有为评价“疏宕则有《西狭颂》”;梁启超曾赞其“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杨守敬论之“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贵”。由此可窥其书法地位及其价值之一斑。而《西狭颂》的碑额“惠安西表”四宇则用篆书书体写成。流露着汉代篆书的浓厚痕迹。尽管受到汉隶影响,其篆书的圆转之处,多呈隶书的方形笔画。但总算篆书书体语言形式在甘肃这块土地上的一次历史性展露。

综观甘肃古代书法书体面貌,真可谓五体俱全,异彩纷呈。书法就行书书体面目而言,除了汉简墨迹、“写经书”中所呈现的辉煌成就外,明代王了望的行、草书迹与当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东移之后所形成的江浙群体行草书法作品格调完全相符,且王了望更显露奇侧、变化、旷达之特征,以成为当今书学者的楷模。

书法艺术之所以能相对于12种艺术门类而独立存在,并被世人所认可,其根本点在于书法具有独特的书体表现语言形式。而甘肃古代丰富而壮观的书体语言,不仅早已被历史所承认,被当代书法研究工作者所关注,也被众多的书法家所借鉴和继承。甘肃的古代书法书体语言样式占据着中国书法的重要地位,是中国书法史框架之基本浓缩,已经或正在被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以研究和张扬。作为生活在这块沃土上的一名书法爱好者来说,更不应当舍近求远,顾彼失此,而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就地取材、追本溯源上,从不同角度研究、探索继承古代书法优秀之精华,纯洁、丰富、创造出具有当今时代特色的书法书体语言样式,为繁荣和发展中国书法事业而努力。(马国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