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小欢喜》: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 一定有个焦虑的父母

《小欢喜》: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 一定有个焦虑的父母

时间:2024-08-02 17:20:23

相关推荐

《小欢喜》: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 一定有个焦虑的父母

慈怀妈妈

-08-2615:00

作者:菈妈

来源: 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最近《小欢喜》持续霸屏,收视口碑双丰收,创造了不少热门话题。

一人备考、全家陪练,是每一个高考家庭的常态。

不仅妈妈焦虑,剧中的几位爸爸对孩子也是非常担心,硬生生被逼成了「卧底」。

与儿子有隔阂的区长季胜利,为了不让儿子「误入歧途」,不仅亲自去体验赛车,还混到了儿子所在的聊天群,冒充别人跟他聊天。

这一招还真不错,几个回合下来,孩子和他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佛系老爸方圆,则因为担心孩子沉迷游戏,不得已也开始玩起了手游,以便监控孩子每天什么时候上线、每次玩多长时间。

老爸玩游戏是否有私心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这种监督行为却是不少父母的缩影。

父母总是会忍不住想要知道孩子在干什么,有没有好好学习。

《少年说》中有一位男孩李锦沅吐槽说,自己之前发脾气时会把门反锁,一个人清静会儿。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卧室的门把手不见了。

他问妈妈,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天气太热了,锁融化了」。

从那之后,他经常能从那个洞里看到一只偷窥的眼睛,让他如芒在背。

他将这只背后的眼睛,称为「天惊眼」。

育儿的路上,说不焦虑是假的。但是面对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的爸妈们,估计孩子们的心里也很崩溃:父母们也太难防了吧。

普通人家的父母如此,明星父母也不能免俗。

贝克汉姆就曾坦言,他会监控儿子们的上网行为。

就连大儿子布鲁克林想要更新动态,也必须得到父亲的同意才行。

究竟为什么,那么多父母都热衷于「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

焦虑,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父母们总是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沉迷网络世界,虚掷光阴。

但是,一旦监督太过,变成了侵犯孩子的隐私时,亲子关系或许就要出问题了。

美国曾做过一项调查,他们采访了3000多名青少年的父母,结果有超过50%的父母表示,自己很清楚孩子每天在网上做什么。

其中,有26%的父母甚至坦言,自己会使用跟踪或者是监控技术,随时窥探孩子的情况。

这哪里是家,俨然是谍战片!

想起《黑镜》中,一个叫萨拉的小女孩。

萨拉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因为一次走丢的经历,她的母亲带她去装了一个实时监测的芯片。

从此,她的生活再也没有隐私可言。

长大后的萨拉不堪忍受母亲的监控,最终在一次冲突中爆发,将母亲打昏在地,选择了逃离。

除了焦虑之外,其实,不懂得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闺蜜就曾做过一件让她儿子「记恨」许久的事情。

她儿子比较内向,不太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摸清楚孩子的内心世界,闺蜜用另一个号码「潜伏」到了孩子的朋友圈中。

可是,即便是从来不发表言论,孩子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监控」,因为,妈妈突然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

于是,孩子不仅把她拉黑了,还跟她冷战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当我们在家里开始上演「无间道」的同时,就注定切断了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绝对是将孩子推离我们,并且,从此对我们守口如瓶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父母的种种「卧底」行为,无疑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我不认为你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我不相信你自己能处理好这些事」;

「我觉得你应该听我的」……

曾经有记者对学生进行走访,询问他们是否会在网络上把父母「拉黑」。

结果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拉不拉黑其实没有区别。

因为父母明里暗里的介入,让他们觉得很拘束,所以干脆不怎么发布朋友圈了,彻底断绝了父母的窥探欲。

父母的不信任,逼得孩子开始打游击,拥有了更多的秘密。

而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又无法忍受孩子的渐行渐远,更想暗地里一窥究竟。

好好的亲子关系,可不就在「无间道」的路上渐行渐远了嘛。

前不久,南京的一对父子闹到了要打110的地步。

原来父亲因为不满孩子的学习成绩下滑,在孩子的房间里安装了监控,便于实时掌握孩子每天的学习状况。

孩子发现之后,虽然强烈抗议,但是终究拗不过父亲。

于是,一气之下选择了报警,却遭到了父亲的拷问:

「你有多少隐私?」

「我是你什么人?」

「我不可以装监控吗?」

美国社会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人类需求层次是呈金字塔式分布的。

除去最底层的生理需求,我们还有更多的生活需求,比如:安全、归属、自尊等。

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也期望得到父母的尊重。

我们实在不应该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实监控之实。

父母的不信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那么,面对步入青春期,拥有越来越多想法和秘密的孩子,父母到底该如何做呢?

无条件信任孩子

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电影《哪吒》里,魔丸转世的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了「魔童」的标签,堪称现代「熊孩子」的典范。

面对所有人的有色眼光,他的父亲选择无条件地信任和爱他,甚至不惜求得换命符,用自己的命来换哪吒的命。

是父亲的爱,让哪吒的魔性逐渐消退;也是父亲的那句「我是谁,我自己说了才算」,坚定了他做自己的信念。

信任,是激发孩子内在责任感的最佳方式。

你坚信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小欢喜》中的英子虽然是名学霸,但是控制欲极强的单亲妈妈宋倩,还是禁止她玩乐高,也不允许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分数至上的高考阶段,用英子妈妈的话说,那就是「丢一分,那就差了一个操场的人」。

爱好、理想,统统都要靠边站。

父亲乔卫东只能暗度陈仓,自己偷偷搬回女儿住的小区。

除了时常给女儿打掩护,让她出来透透风之外,还把家里布置成了堆满乐高,和满是航天宇宙背景的秘密基地。

可最终,还是被宋倩一把掀翻了。

其实,和宋倩有着同样想法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只不过,严厉的控制手段,并不能阻止孩子追求梦想的脚步。

只有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用心,是最好的沟通

事实上,所有父母想要通过窥探了解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和孩子的良好沟通来解决。

TED演讲者CelesteHeadlee在分享《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交谈者》时,曾提到,许多人都学习或研究过沟通的技巧,比如:

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要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等。

但是,随即她非常幽默地推翻了这些技巧,称它们根本没用。

因为,当一个人用心倾听和交流的时候,那种状态是不用刻意去学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只有当父母放下自己的身段,真正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时,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就像从苹果树上采摘果实也需要方法一样,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也需要父母的灵性与耐心。」

足够的耐心和尊重,才能激发孩子内心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呵护、保护,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学会有技巧的放手,同样是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