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国内创新药研发及CRO创新模式深度分析

​国内创新药研发及CRO创新模式深度分析

时间:2021-08-26 23:26:40

相关推荐

​国内创新药研发及CRO创新模式深度分析

全球大部分的制药企业已形成一种“工业化R&D”思维模式,即“数量化和规模化”是新药产出成功率的保证。也就是说,要保证一个创新药成功上市,必须要有5~10种同类药物可以进入临床研究。而为了支撑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数量,要有200~300个先导化合物进入临床前期,这些先导化合物要在5000~10000个候选化合物中筛选出。因此,整个创新药的研发周期可能长达十年之久,而且开发成本也非常高。恒瑞医药过去5年时间的研发投入超过30亿元,产出15个1类新药,平均每个新药成本2亿元。国内也只有像恒瑞、正大天晴、齐鲁等极少数大药企有能力持续投入大规模的研发费用。所以,创新药研发是一项“成本高、风险高、周期长”的大工程。

因此,选对研发模式很重要!总结一下国内创新药的研发模式,主要有三种玩法。

01

大而强的Bigpharma模式

所谓的Bigpharma,是指以自主研发为主要研发模式的国内大型制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研发体系从创仿药开始向创新药逐步过渡,每年平均的研发费用10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强度10%以上。如果没有强大的研发体系和充足的资金投入,一般企业玩不起这种模式。我们以恒瑞医药为例:恒瑞是传统化药企业转型成为创新药企业的典范,先后从跨国药企礼来公司引进郑玉群、张连山等高端人才。经过多年发展,恒瑞建立了完善的新药研发体系,研发团队2000人以上,其中近一半是博士和硕士。,恒瑞研发投入接近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67%。恒瑞医药在各个新药靶点的跟进速度基本都是国内第一,新药临床申请数量已经蝉联榜首多年。如图1恒瑞医药自主研发体系

02

小而美的Biotech模式

近几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创新型医药企业,主要由海归科学家回国创办,这股新生力量逐步成为我国创新药领域的主力军。例如贝达药业、微芯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它们掌握关键研发技术,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将多个处于临床阶段产品以“license out”的方式实现全球化收益。我们以信达生物为例,信达生物是一家高端生物药公司,由海归科学家俞德超博士创立。凭借俞德超博士超强的个人魅力和学术能力,信达生物迅速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海内外研发人才,赢得了资本的青睐,累计获得4.1亿美元的融资。经过6年的发展,信达生物建立起了一条包括13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四大疾病领域,成功向礼来公司license out多个单抗产品,总收益高达14亿美元。信达生物形成了“人才-产品-资本”的良性循环。我国部分创新药物license out交易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部分创新药物licenseout交易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时代方略整理。

02

“借鸡下蛋”的虚拟研发模式

如果既没有重资产布局研发体系的实力,又没有首席科学家的个人超强魅力,创新药物研发又该怎么做?医药行业出现一种最新颖的研发模式——“VIC模式”,即“VC(风险投资) IP(知识产权) CRO(研发外包)”

VIC创新商业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由Intercept制药最先运用。Intercept制药获得风险投资后购买意大利佩鲁贾大学Ocaliva专利技术,后期研发通过外包的方式最终实现该新药上市。在这个过程中,Intercept制药没有大把烧钱就实现了产品上市。,Intercept制药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企业和投资者共同获得巨大收益。如图2所示;

图2新药研发VIC模式示意图

国内最先把VIC研发模式“玩得转”的当属药明康德,一家研发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共成立两期投资基金,投资美国初创生物技术公司。药明康德投资Callidus公司,Callidus公司当时仅有两位全职科学家和一位兼职财务人员,先后注资300万美元,Callidus获得资金支持后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并借助药明康德生物制药的研发平台,实现小批量生产。在Callidus公司成立18个月之后,被美国Amicus公司以1.3亿美金的价格收购,药明康德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药明康德在创新药领域投资了很多公司,其中不乏华领医药、天演药业、百济神州、基石、信达药业等在业界看来很有技术含量的案例。VIC模式是目前最高效的研发模式,它不需要重资产的投入,完全是轻资产的运作模式,通过国际专利技术引入和研发外包合作,快速实现新药上市。甚至是非医药行业的公司,也能通过VIC模式实现新药产业化。3月,深圳融昱资本通过VIC模式引入加拿大上市公司Prometic的在研新药,获得该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商业化的权益。这是首个由投资机构主导的海外新药技术合作经典案例。我国创新药研发已基本形成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未来是要发展为大而强的Bigpharma还是成为小而美的Biotech?是要重资产自主研发还是轻资产虚拟研发?选择何种研发模式,如何布局创新药物研发战略值得每一个医药企业思考。

典型案例——药明康德,一家CRO公司

无锡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是全球公认具备新药研发实力的医药研发服务技术企业。目前药明康德拥有全球24个研发生产基地/分支机构,30家境内控股子企业,27家境外控股子企业,3家分公司及6家参股子企业。旗下合全药业,于4月3日登陆新三板,提供创新药品研发外包的生产服务;药明生物,于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提供生物制剂的一体化研发生产服务平台。药明康德于7月14日申报上交所计划在主板上市,并于登陆A股,H股,曾出现一股10万难求的态势,积极完善大中华地区东南西北中基地布局(南尚且没看到);药明康德与微芯生物分别代表了当今中国新药产业的两条发展道路。微芯生物鲁先平博士不顾环境恶劣,坚持研发新药,“与药监总局一同成长”,用时间做出一个新药;药明康德李革博士将新药研发服务引入中国,致力于CRO,为全球上千家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将药明康德发展成为一站式研发平台,方便科学家们更便捷、高效地研发新药,就像阿里巴巴方便中小企业做生意一样。现在仅仅以“本土领先的CRO公司”描述药明康德已不太准确,药明康德正在打造一种“VC IP CRO CMO”全新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生态圈。风险投资成为药明康德完善其研发服务平台全线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明康德风险投资通和资本(一期基金)成立于,在此基础上,毓承资本(二期基金)于成立并独立运营,两家资本公司合并成通和毓承。药明康德的投资目标是美国及中国的生命科学公司,包括早期创新药物开发及生物技术平台等领域。基金成立6年内先后投资了29家公司,其中19家制药公司、10家医疗技术公司。其中,5个项目已经成功退出,4家公司在美国上市,3家公司被并购。药明康德被CBInsights评为全球最活跃风险投资100强;如今药明康德一直在致力于坚持初心,第一个目标,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基本实现(药王),第二个目标,让天下没有难治的病,大健康领域的延伸,正在一步步走来(医王)。

总结药明康德的虚拟研发模式,有几大特点:

(1)方向明确聚焦。投资领域聚焦在药品、器械、诊断、数字医疗四大领域,投资地域聚焦在美国和中国。美国投资处于初级阶段且具有变革力的生命科学公司,中国投资利用药明康德的技术平台帮助其成长的企业。

(2)人才专业精炼。3位创始合伙人、2位合伙人、4位投资经理,共9位投资人士。9位投资人士都是科班专业出身,背景是化学、生物、医学出身的硕士、博士,都深谙行业。

(3)策略模式清晰。国外找,国内建(Find and Found)。国外只在美国投早期的技术创新公司;VC IP CRO模式,独立做专业的VC,引入核心专利技术,通过自身的CRO技术平台为被投公司提供各种服务。

谈到药明康德,我们就谈谈CRO,合同研究组织,又称“医药研发外包”。顾名思义,CRO公司承接了制药企业的部分研发项目,服务覆盖了从发现阶段、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到新药注册申报的整个过程。CRO的快速崛起、蓬勃发展,与药品开发复杂程度加大、临床试验成本增长、研发投入回报不确定性有关。对于制药公司而言,更专业、更有效、更易成功和降低成本的研发外包服务成为新的选择。

其实关于CRO,不单是开启了医药行业研发外包的开发合作模式,也诞生了一些借助CRO平台衍生的创新商业模式。行业里的先知先觉者已经利用这些新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新优势,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1、创新模式一:“VC CRO”联合投资模式

CRO公司除了提供新药研发全过程的多种技术服务外,其投资价值的判断能力更应当被挖掘。新药投资最大的“雷区”,就是判断新药试验数据的真实性。一般投资机构要弄清楚药品实验数据是否真实,手段非常有限,信息不对称是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如果能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成功率就会大幅度提升。CRO公司在新药研发风险控制与效率方面更具先天优势,对药品研发项目价值的敏锐把控,比一般投资机构更容易判断其价值投资。因此,风投公司与CRO公司联合,设立新药研发投资基金,更能有效打通研发服务与新药投资的界限。例如物明投资先后和博济医药合作成立3亿元生物制药产业基金,与尔康制药合作发起了规模10亿元的制药产业并购基金,以及联合博济医药等多家制药企业发起设立专注于创新药领域的3亿元新药投资基金,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除了联合风投公司共同投资,CRO公司也可以独立投资。国际CRO领头羊昆泰公司最先设立了风险投资基金,针对那些缺乏资金的研发企业,产品处在临床II、III期的进行投资,同时昆泰公司为投资对象提供临床试验的帮助,加速企业实现产品上市。昆泰模式国内最先实践者是药明康德。一方面,通过并购快速发展自身业务,实现研发服务平台的全线布局;另一方面,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业务平台实现医药风投的精准投资。截至,药明康德已在中美投资了20多个项目,并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其实像药明康德这类企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CRO企业,已然演变成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及医药投资全面布局的新型医药企业。

2、创新模式二:“VC IP CR0”新药研发模式VIC模式,即“风险投资 知识产权 研发外包服务”相结合的创新研发模式,也是本书中经常提及的。

这种创新研发模式的优点很多,制药企业可以很快利用CRO平台的经验开展项目,而不需要去建自己的实验室,重资产布局研发。从资本的角度来说,VIC模式是把投资重心放在价值更高的项目与产品上,而不是固定资产上,大大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而VIC模式最大的挑战是制药企业必须对新药研发的各个关键环节非常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资源,如何判断新药的专利价值和投资价值,以及在CRO的资源利用中,怎样做好研发风险管理等。

3、创新模式三:“Pharma CRO”风险共担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制药企业与CRO公司战略合作的创新商业模式。

对制药企业来说,获得CRO公司专业化服务,引入充足的研发资源,双方紧密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又能降低早期研发的风险。对CRO公司来说,寻求与制药公司利益绑定,主动承担风险,可以分享更多的回报。例如CRO公司昆泰医药与制药企业CellTherapeutics签订协议,昆泰公司提供给Cell Therapeutics 2500万美金的现金和价值500万美金的研发服务,通过资金和服务投入方式共同开发新药,换来了白血病新药TRISENOX上市的销售提成费用;浙江医药与美国Ambrx公司洽谈乳腺癌药物合作开发并商业化许可方案时,药明康德起了重要的牵线搭桥作用,保证了这项技术的成功引进,同时药明康德参与了投资,分享了收益。的研发实力。

4、创新模式四:“并购CRO”搭建新研发平台模式创新药的政策窗口已经打开,转型的制药企业如何抓产业新机会?并购CRO公司是一条值得考虑的战略路径。

优质的CRO公司可以作为企业研发平台的载体,提供后续的产品储备,直接解决了制药企业“缺平台、缺人才、缺产品”的三大研发难题。但国内的CRO公司的确良莠不齐,并购标的应尽量选择熟悉国内外市场,可提供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服务,甚至是可以开展国际多中心试验的优质CRO公司。具有国际视野的制药企业,通过收购美国、日本、欧洲三地的临床CRO公司,既能够解决产品BD问题,又能够解决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问题,加快新药的国内上市速度。目前来看,海外CRO公司的并购还主要集中CRO企业的内部整合。例如药明康德收购美国NextCODE及德国Crelux,开拓国际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储备;泰格制药收购方达制药、DreamCIS等拓展亚太CRO业务布局;博济制药正在对Humphries Pharma-ceutical Consulting的收购,以期拓展北美业务,承接多中心国际临床试验业务。本土制药企业应当尽快行动起来,通过合作、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手段,进行研发并购,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

5、PE创新模式五:“上市公司 CRO”新产业并购基金模式

“上市公司 PE”的产业并购基金是近几年兴起的精准并购模式。通过产业整合与并购重组等方式,收购或参股符合上市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企业,实现行业整合和外延式发展,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我们经常看到国内制药企业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时,往往没有CRO的身影。其实,在有限合伙人中引入CRO公司,使其参与其中,可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判断的精准度。如果CRO公司在并购决策委员会享有一票,那么项目来源和风险把控都可兼得。国内优质的企业已经开始实践,利用CRO公司的专业知识及行业经验,实现资源卡位。例如沃森生物与泰格医药共同发起设立医疗健康产业并购基金,海普瑞与泰格医药共同设立新药基金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