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战斧”巡航导弹研制极简史

“战斧”巡航导弹研制极简史

时间:2019-06-20 21:32:49

相关推荐

“战斧”巡航导弹研制极简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靠谱的前辈们

大名鼎鼎的BGM109”战斧(Tomahawk)”式巡航导弹是70年代美苏在战略武器领域争霸的产物之一,另一个著名的产物就是“潘兴2”弹道导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把斧头是怎么做出来的。

应该说美国人对巡航导弹(cruise missile)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在斧头面世以前,美国人已经玩过好几种巡航导弹了,只是没有一种让他们满意的。

先是美国空军的蛇鲨(snark)SM-62A导弹,这是目前唯一服过役的洲际巡航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发射重量22吨!诺斯罗普从1946年,历经研制方始成功。然后就各种没谱,最出名的一次是1958年的某次试射后不知所终,到1982年发现它老人家居然在南美洲的巴西丛林里看了块好风水。

不靠谱1号

天狮星RGM-60,这是美国海军找钱斯.沃特公司开发的巡航导弹,发射平台是潜艇和水面舰艇,外形酷似飞机,发射重量6吨以上。1947年开始研制,55年服役。这东西稍微靠谱点,还没捅过洲际布朗运动的漏子,因为射程也就925公里。但飞得太高、太慢(亚音速)也不怎么准,特别是不能水下发射。没过几年也退伍了事。

不靠谱2号

天狮星2 RGM-15,这是超音速的,射程增至1600公里,两倍音速,发射重量也猛增到15吨以上,还是不能水下发射。从1954年开始研制,研究啊研究啊一直到了1958年,美国海军移情别恋“北极星”潜射导弹了,天2遂卒。

超音速不靠谱

经历了各种表现扯淡的巡航导弹,美国人已经对这玩意兴意阑珊。日子就这么流逝到了1972年。当年5月26日,美苏在莫斯科签署了《美苏关于限制战略进攻性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这里没有限制潜射巡航导弹,于是两家便都把脑筋动到了这里。苏联已装备大量的SS-N-3“沙道克”型导弹(美方估计射程800公里,但只能水面发射),美国顿时认为自己吃了亏,理由是美国的人口大多聚集在海岸线附近,就算是水面发射“沙道克”也还是威胁大大的。而苏联的人口不少身居内陆,美国威胁不到(要知道,能威胁到的武器——潜射弹道导弹不是被限制了吗?)。所以,怎么着也要找补回来。

在莫斯科的觥筹交错,此刻你们一定是真诚的

于是乎协议签署还没出半拉月,五角大楼就宣布美国正式开展潜射巡航战略导弹的研制。这就是战斧的由来。

漫长的锻造之路

美国人计划用5年时间研制,总经费9.5亿美元左右。计划要搞一种既可作战略导弹用,又可作战术导弹用,既能从水下(潜艇)发射, 又可从空中和水面舰艇上发射的巡航导弹。

从1974年1月开始,通用动力和LTV为争夺发展潜射巡航导弹的合同就一直在掐。两家都搞出了各自的模型弹。通用动力的编号为ZBGM-109,LTV的为ZBGM-110。

ZBGM-109弹长为5.56米,直径50.9厘米,速度0.7马赫,射程300-1300海里 ( 550-2400公里)。弹身为铝制,动力为威廉姆斯公司的F107涡扇发动机(推力272公斤) ,制导系统为地形匹配加惯导,另加61厘米长大西洋研究公司制造的固体助推器。 发射前贮存在轻质不锈钢容器内 , 容器大小适合标准鱼雷发射管。只要不发射, 导弹就一直存在容器(密封舱)的氮气中。导弹密封在钢质容器中跟 导弹一起插入鱼雷发射管内。导弹从容器内射出。固体火箭助推器点火后,钢质容器从发射管内抛出并下沉。在导弹达到预定高度后, ZBGM-109的弹翼从导弹侧面展开,助推器脱落。

1974年在加州圣克利门蒂岛的水下试验站进行了水下发射试验。导弹是从装在15米水深的固定在三角架上的鱼雷发射管中发射, 用的是情性弹。试验目的主要是解决水动力学问题。用潜艇进行了早期的水下发射试验,一个用气压发射, 一个用液压发射。

麦道的制导组件重37公斤, 安在导弹头部的雷达罩内, 其后是454公斤的 战斗部。整体式燃料箱占了弹体内部容积一半还多,内装四氢化甲基戊二聚物(RJ-4)。RJ-4是碳氢燃料, 比JP-4密度高20 % , 用在“黄铜骑士”这样的导弹中。导弹靠尾部的十字形折叠翼进行气动控制,两个水平翼控制俯仰, 两个垂直 翼控制偏航。导弹加燃料总重约1360公斤,再加454公斤的水下容器。

出师未捷的ZBGM110遗容

ZBGM-110样弹的弹长为5.46米,直径51厘米,射程300-1500海里 ( 550-2700公里) , 动力为特里达因公司的471-11DX(F106-CA-100)涡扇发动机 (272公斤推力) , 制导也为地形匹配加惯导。速度0.7马赫。使用锡奥科耳化学公司长81厘米的助推器,不用容器直接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YBGM-110的翼展很长,翼展3.2米。有个转轴,弹翼不展开时一半在轴的前边, 另一半在轴的后边。当导弹冲出水面后, 弹翼便展开,由一根弹簧固定住。弹体由一简单焊接的17-4PH不锈钢骨架一蒙皮结构组成。在制导系统和战斗 部的后面是个整体式燃料箱。为减重,弹翼和尾翼由复合材料制成,以弥补不锈 钢弹体的重量。对于水下发射,沃特的设计师们选择了不用容器而使导弹坚固到足以承受冲击负荷的办法。ZBGM-110燃料较多, 射程更远,成本也低些。该弹1974年10月做了飞行试验和投放试验。同年12月开始 在潜艇鱼雷发射管中进行水下发射试验。试验在加州海岸外进行, 潜艇下潜深度为15米, 航速5节,也是情性弹试验。

1976年1月,LTV在美国空军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AEDC)的4.8米跨音速风洞中完成了ZBGM-110的全尺寸吹风试验。

2月13日和2月15日,通用动力的ZBGM-109成功完成了两次飞行试验,在其首次水下发射和助推—滑行试验中就飞到了335米的高度,滑行3.2公里。这次试验也展示了大西洋研究公司的固体助推器在水下和空中点火的能力及性能, 气动操纵面的展开和飞行稳定性。

而ZBGM-110就很悲催了,在2月20日和2月24日的两次飞行试验中都玩砸了:第一次是因为海军的试验用鱼雷发射管出了问题,so未遂,不过还可以赖到海军头上。第二次就没得可说了:因为弹翼没有展开。本来该弹从水下发射之后固体助推器点火,靠推力矢量控制到水面。按说一旦冲出水面, 弹翼和尾翼就应展开,但是啊但是,烟火设备工作异常,没抛掉其中的一个槽盖, 所以弹翼没展开,so game over! 虽说导弹都飞到305米以上了,那也白搭。鉴于ZBGM-110试验连连跳票,美国海军于是选择通用动力的ZBGM-109继续发展, LTV黯然退出。

自1976年4月海军选定通用动力为主承包商后, 战斧转入工程研制阶段。

由于美国海军和空军相继开始海射和空射远程巡航导弹的研制。美国领导层一直提出要研制一种适于各军种需要的导弹。最终,五角大楼于1977年初成立了巡航导弹联合发展局(JCMOP),由曾经领导过“鱼叉”导弹研制工作的海军少将沃尔特·M·洛克担任局长, 空军上校查尔斯·G·麦克莱恩当他的副手, 开始了统一领导海射巡航导弹 ( SLCM ) ,空射巡航导弹( ALCM )和陆射巡航导弹( GLCM)的研制。

1977年初海军决定战斧进入全尺寸研制,并在同年1月初进行首次全尺寸“战斧”的飞行试验,ZBGM109更名为YBGM109。开始是空中发射,空射成功后转入地面平台发射, 这些发射都是为水下发射作准备的。

1977年加州圣地亚哥通用动力开始对海军的海射“战斧”巡航导弹进行全尺寸研制飞行试验 , 使用验证导弹基本飞行包线的合格检验计划(进行了17次成功的发射试验) 剩下的导弹。

之前为检验计划总共制造了12枚导弹, 其中包括一个风洞模型和11枚导弹。每次发射试验后都用降落伞回收导弹, 修复后再用, 每枚导弹飞行四次。回收效果 很好, 不过有2枚导弹掉海里去了, 还有1枚导弹在回收时损坏得太厉害, 不能修复了。剩下的8 枚导弹有7枚在全尺寸研制计划时可以继续用,1枚保留。

用检验计划中剩下的导弹, 再拨1千万美元,通用动力便马上开始了全尺寸研制试验, 而不用一直等到1978年9月才能完成的第一枚全尺寸导弹。

全尺寸研制计划开始后的三次发射试验情况如下:

A6A发射战斧

首次飞行试验“战斧”导弹, 从海军/格鲁门公司的A-6A载机上发射后验证在视距外搜寻目标舰的能力。“战斧”从A-6A上发射后大约飞了440海里(814公里),包括在指定的有目标舰的海域内巡航,接着进行跨区搜索,最后从超低空攻击目标舰。命中前按程序机动,使导弹正好在目标上方掠过,并从水下回收。当然,它没有装大西洋研究公司的固体助推器, 因为空射时的载机速度已满足弹载涡喷发动机的进气要求。

当时的车载平台肯定不是这样啦,意思意思

第二次是对整套发射程序的首次论证:在加州海岸外圣克利门蒂岛进行,自助推器点火起,到尾翼、主翼和发动机进气口展开及涡扇发动机启动为止。为节约成本,此版本的导弹是从车载平台上发射的。试验中,助推器将导弹推至100英尺(30.5米)高度,以0.6g加速度转到巡航高度 , 然后助推器脱落,弹翼和进气口展开。威廉姆斯的WR19-A7-1涡扇发动机启动, 导弹在末端的跃升机动(为了让导弹向目标俯冲时而用)之前飞行了一段短距离。不过导弹在冲击水面时损毁。虽说计划里并没打算研究“战斧”的地面发射能力, 不过这倒是试验的第二个成果。

第三次是首次试验受控和自由联合飞行时整个地面攻击的弹道。导弹在中国湖上空发射,经内陆至犹他州达格韦试验基地的指定目标。由麦道提供的“战斧”的AN/DPW-23地形匹配制导(TERCOM)系统的性能是这次全尺寸研制发射试验中人们最感兴趣的。 TERCOM将已测地形高度数据存储在弹上计算机里,再和地面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并修正惯导。载机A-6A先从太平洋导弹靶场飞住中国湖。导弹在中国湖上空发射后, 在低空沿地形飞行, 经1小时17分到达在达格韦的目标。在飞行末段,末制导系统 ( 称做景象匹配区域相关装置 ) 提供精确的制导输入信号, 这样导弹的航向更加精确。位于导弹底部安定面上的一部专用摄像机记录下,当鼻锥的选通脉冲模拟弹头爆炸的闪光时,导弹直接穿过目标圆周!

6月在固定的鱼雷发射管中发射。12月6日, 首次潜艇进行实弹发射, 但发动机没有点火。

还是1414

1978年2月发射了一枚对陆攻击型和一枚反舰型导弹,前者成功后者失败。后者助推器分离后,主发动机开始点火时出了故障。 据说是由于没有达到足够使涡 轮风扇发动机可靠启动的飞行速度。结果导弹丧失高度,以致触水。

7月25日,从“犁头鲛”号核潜艇上发射两枚反舰型导弹, 结果都栽水里了。

1978年底潜艇发射成功。

……

从1977年至1980年共进行了40余次飞行试验。这些试验包括77年至79年的技术签定试验和79年至80年的作战鉴定试验 , 验证助推器工作和脱落,折叠弹翼的展开,巡航发动机的启动和工作,导弹发射程序,惯导系统的工作, 地形和景象匹配系统的工作, 导弹的命中精度、突防能力、生存能力, 超视距目标的探测、识别和引导等一系列的试验。原计划全部试验于80年结束, 81年6月正式投产。 不过1982年初还在继续进行作战鉴定试验。直到1983年,难度最低的战斧反舰型BGM109B方始服役,核攻击型战斧BGM109A及常规精确打击型战斧BGM109C于次年服役,而实际上BGM109C的作战试验要到1987年才完成,距离1972年五角大楼的声明已经过去了,说是十年磨一剑只多不少。

核战型和常规型战斧 战斧的大脑:地形匹配系统(TERCOM)

地形匹配系统是战斧巡航导弹能够实现远程高精度打击的核心技术之一。而这门技术山姆大叔已经修炼了将近了,“天狮星”那些第一代巡航导弹还没服役就开始了。

且说,钱斯.沃特公司(没错就是LTV的前身之一)在1958年就提出了供核动力超音速导弹(SLAM)用的TERCOM概念,当时称之为“指纹”。 SLAM计划在1959年初取消,但钱斯·沃特用公司资金继续研究。1960年4月,空军航空系统处与钱斯·沃特签定合同,继续探索和发展这一概念在远程巡航导弹上的应用。合同持续到1961年7月,当时的重点是利用政府提供的雷达高度表进行飞行试验演示,并在飞行后进行相关处理。合同的主要目标是以实验证明TERCOM利用地形剖面的特征实现位置定位,然后修正惯导系统的可能性。后来钱斯·沃特成为LTV-E公司的一部分。航空系统处与LTV-E在1963年签定了合同继续研究TERCOM概念, 探索在低空飞机上的可行性, 该合同持续到1965年。当时这项计划叫做低空等高线匹配( LACOM ) , 要求设计制造一部完整的定位/修正分系统, 同时研究产生存储在飞行计算机中的TERCOM地图的半自动方法。在1963到1965年期间LTV-E根据与空军航空电子设备实验室签订的合同,用小型激光测距装置取代雷达高度表进行了若干次飞行试验,看看能否提高位置精度。在 LTV-E解体后分家单过的E系统公司则在1972到1975年期间在航空系统处的赞助下继续TERCOM的发展。目标是把TERCOM用于无人侦察机。在一称之为设计更新的计划下研制。合同包括任务规划步骤、源数据的要求和源数据的更换要求。空间和导弹系统组织SAMSO在1963到1973年间也赞助过几项研究 TERCOM在弹道导弹上可能应用的计划,如末段位置定位系统( TPLs),末段遥感实验( TERSE ),末段定位( TERF ) 和末段传感器过载飞行试验 ( TSOFT ) 。

1971年, 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赞助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建议战略巡航导弹制导采用辅助惯导系统。根据这一研究,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在1972年中与E系统公司签了项合同,进行TERCOM辅助惯导系统 ( TAINS)的飞行试验。飞行试验证明 ,该方案对巡航导弹来说是可行的。 该试验还证实了地形选择的重要性。 在霍普金斯大学研究TERCOM地点选择技术的同时,麦道也独立地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搜集飞行数据验证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结果。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在辅助惯导系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于1974年初就巡航导弹制导向工业界征求投标,有四家公司响应, 麦道、通用动力、E系统和LTV的沃特系统分公司。前两家公司动手早, 在1973年就自掏腰包搞飞行试验。 到了是麦道和E系统胜出,被选定竞争发展地面发射巡航导弹的原型制导装置。 每家各造一套装置。E系统在海军的A7E攻击机上对TERCOM进行载飞试验,。麦道财大气粗,用自己的飞机试验。竞争于1975年以空军C141运输机上的飞行试验告终, 试验证明麦道系统(AN/DPW-23)的精度和可靠性更好, 这就是后来通用动力和LTV都把巡航导弹制导装置的合同给麦道的主要原因。

战斧式“火蜂”

1976年2月初, 美国海军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用改装的瑞安公司的BQM-34A“火蜂”无人机成功地作了巡航导弹地形匹配制导系统的飞行试验。海军用了4架火蜂来作巡航导弹制导系统试验, 改装了3架,第4架作为备份。在不同风速下作一系列试验,据说风速影响对低空飞行的制导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另外还在高低变化的不同地形下验证制导系统精度。试验时, “火蜂”由地面起飞,用降落伞回收。初次飞了30多分钟,以后作了几十次试验。为躲避雷达探测, 须超低空飞行,海射巡航导弹要求在100英尺(30.5米)以下的高度飞行。试验证 明圆公算偏差在600英尺( 138米)以下。在“火蜂”上试验的制导系统采用了很多标准件。导弹以雷达高度表保障贴地飞行, 在航线上以地形匹配系统于特定点上精确地校正导弹的位置。以实时测得的数据与存贮在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匹配的。制导系统所用惯性平台是诺斯罗普公司F5E战斗机上的利顿LN-30系列。计算机为F5E和 DDG963驱逐舰使用的利顿LC4516通用计算机。雷达高度表是“鱼叉”导弹所用的AN/ APN194高度表。导弹的核心部件是麦道为制导装置研制的软件, 是该公司专利。空军也用海军的制导系统的硬件。现有的军用地图足以精确提供制导系统所需的地形数据。

简单来说 , TERCOM系统就是将所测得的地形剖面与存在系统计算机中的地形剖面进行比较,用最佳匹配法确定所测得的剖面的地理位置。TERCOM利用如下前提条件:即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都可以用周围地形的垂直等高线来唯一地确定。下图示出了TERCOM的工作过程。实现TERCOM所要求的硬件都是些标准的航空电子设备。

TERCOM原理

下图描述了雷达高度表、气压高度表、惯性测量装置和数字计算机等主要部件间的功能关系。

TERCOM系统的框架

雷达高度表提供导弹的离地高度。气压高度表测量导弹相对于平均海平面 的高度,其信号在数字计算机的“气压一惯性系统”中与惯性测量装置垂直加速度表的输出相加,产生更高质量的绝对高度信号。

气压一惯性系统提供的绝对高度与雷达高度表提供的离地高度之差就是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地形标高。所测得的地形标高剖面(减去平均值)就是用来与存赊在导弹计算机中的基准地形剖面进行匹配的信号。

雷达高度表和气压表的配合

惯性测量装置由加速度表和陀螺组成,它为惯导提供主要测量数据。惯导计算在数字计算机中完成。总体而言,惯导系统是引导战斧的基本装置,TERCOM系统只是用来定期地修正惯导。因此,惯导在到达了第一个地图航线检查点以前,在TERCOM航线检查点之间和从最后一个检查点到目标之间导引导弹。这一次次的修正就提高了惯导系统的精度。另外,它能使导弹平行于TERCOM地图的行列飞行。数字计算机执行全部TERCOM和惯导计算。它根据惯导系统估计的导弹位置气动和结束TERCOM操作。具体讲,数字计算机完成“平均绝对差”计算并确定TERCOM匹配点。导弹估计位置用多态卡尔曼滤波器计算。在确定TERCOM坐标以后,将相应的变化加于卡尔曼滤波方程的状态矢量中,完成修正。所有这些计算都是在导弹沿其飞行路线飞行过程中实时地进行的。业已证明,平均绝对差算法对于巡航导弹是一种很有效的相关方案,能满足导弹的精度和实时计算要求。相关算法比较测得的标高和一给定地图的地图标高的平均绝对差。“匹配”用测得的剖面的一子集和基准剖面之间的高度差之和的最小值表示。给出最小平均绝对差的基准剖面规定了导弹横向航迹位置,测得的剖面的子集确定了纵向航迹位置。巡航导弹的TERCOM软件就是计算机程序,它在适当时刻将测 得的地形标高剖面与存在计算机存贮器中的TERCOM基准地图进行匹配。基准地图由修正时刻导弹最可能飞越其上空的那些地形剖面 的数字式表示形式组成。巡航导弹制导装置安排得在飞行中测量基准地图正中的地形剖面;但由于导航位置误差,导弹一般来说在偏离中心的剖面上飞过,当计算机将所测得的剖面与基准地图中的各剖面进行比较时,匹配最佳的基准剖面就代表导弹飞越其上空的地形剖面。因此,可以利用TERCOM来确定导弹的位置误差,修正惯导并改正导弹的航线

地形匹配的结果

海射战略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系统至少装有12张地图,在这些地图上,以小于10米的间隔用数字表示出地形,并以小于3米的误差记录其标高。由于导弹最初在不可能对位置进行修正的水面上空飞行,为了使导弹不离开预定的登陆点,第一个初见陆地的地图要做得足够宽(可宽达10公里)。在导弹将要飞入一给定地图区域时,雷达高度表开始记录读数,在导弹离开那个区域一个相等间隔后,停止记录读数。计算机采用简单的绝对偏差算法,使高度表上的读数同地图点上的相匹配。高度表的读数重复率极高,以致连同步误差或地面对高度表的干扰都不能降低系统的性能。导弹被导引到目标的精度至多等于地图网格的大小,实际上达到它的一半就算不错了。地图网格可以做得很小,比如说每边10米,所以原则上导弹可有相当高的精度。然而,还有许多因素影响这个精度,所以预期海射战略巡航导弹有100米左右的精度是比较稳妥的。最大误差在于绘制地图时人为的误差、选择绘制地图用的地形判断不当和接近目标时缺乏地形匹配制导用的合适地形。

地形匹配的侧视图 战斧的心脏:涡扇发动机

1972年5月31日美国军方与威廉姆斯签订了F107-WR-100的研制合同。1975年11月,发动机通过了飞行前性能试验(PFRT)。空射巡航导弹(ALCM )飞行试验于1976年3月开始,第一枚导弹在高度4572米,M数0.6情况下发射,并于5月和6月取得推力数据。装F107-WR-400的海射巡航导弹于1976年6月开始飞行试验并成功。

F107系列小型双轴涡扇发动机由 WR19系列发动机发展而来。WR19是双轴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其海平面静态 空气流量为6.13kg/s,总增压比为7.6, 涵道比为1,低压压气机为无级间放气的4级轴流压气机, 由两级低压涡轮驱动, 前两级是风扇, 后两级是中间级。高压压气机为离心压气机, 由一级高压涡轮驱动。燃料由安装在轴上的甩油盘输送到环形燃烧室。发动机附件安装在齿轮箱上,由高压轴传动。WR19于1967年8月进行首次试车,耗油率67.4kg/hkN, 额定推力1.9kN。 试验表明这种发动机的循环系统和各部件安排是合理的。

1969年空军指示威廉姆斯为亚音速巡航武装诱饵弹( SCAD )研制发动机。这种 发动机以WR19为基础,称为WR19-A2,其设计推力为2.12kN。1971年初,空军在为SCAD准备请求建议( RFP)的过程中,为满足对导弹提出的最大射程、最小体积的要求,对动力装置提出了如下要求:现有技术;限制长度、直径和体积,长度 为762mm,直径为305mm;设计简单,低成本,高空起动:部分推力时耗油率较低 ; 满足高空推力要求:提取功率14.7kw;贮存期限;工作时间50h. 通过分析研 究,确定了气动热力循环, 建立计算机模型以评估设计性能。然后根据评估结果 , 确定RFP所提出的性能指标,并解决发动机设计遇到的主要问题。不过SCAD的射程只1200km,不满足空军要求, 故该计划于1973年终止。

F107外形,离心式压气机就是粗

为了攻击苏联纵深目标, 波音根据空军的要求,于1974年2月在SCAD基础上 , 开始了空射巡航导弹(ALCM)系统的研制。对发动机的要求没有变化, 由威廉姆斯研制F107-WR-100涡扇发动机作为ALCM的动力。

为了达到设计推力和耗油率, F107-WR-100的增压比和涡轮进口温度都比WR19有所提高。涵道比接近1:1 ,总增压比由7.6增至14.5;涡轮进口温度由905℃增至1010℃,提高了性能。推力增加到2.67KN,依WR-100/400/402型号不同重量在59-65公斤之间不等。

F107-WR-100的流路、部件设计和主要结构保持了WR19的特点,但由于B-52旋转发射架要求导弹能以任何滚转姿态携带, 因此发动机还要解决漏油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将油箱置于发动机垂直中心线下方,并从体积形心处开排气孔。

F107剖视图倒还苗条点

低压转子风扇及盘用17-4PH钢整体铸造,能防冰、防来物损伤。低压压气机中间级是钛合金机加工件,生产成本较低。低压轴转速达35500rpm,其转向与高压轴相反。低压涡轮盘和叶片是用IN713LC整体铸造的,用销钉连接并夹紧在轴上。

高压转子为离心压气机,叶轮用17-4PH钢铸造。不用冷却的IN100高压涡轮铸件采用电子束焊接在高镍合金钢轴上。

燃烧室是一种离心甩油式环形燃烧室。带整体外环、采用MAR-M-509材料铸成的高压涡轮导向器是燃烧室的焊接构件。为控制涡轮叶尖间隙,高压涡轮外环用压气机出口空气冷却。

试验中的战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