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新闻人物的采访技巧与写作艺术

新闻人物的采访技巧与写作艺术

时间:2021-08-17 08:50:42

相关推荐

新闻人物的采访技巧与写作艺术

人生有写作,才有High点!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报道体裁,甚至有很多媒体设立了人物专访专栏,并且有些收视率高的电视栏目都是人物访谈类。人物专访是记者通过对被采访人的采访交流,引出被采访人的闪光点或是典型事迹、言论来体现媒体的指导性,典型、向上的人物报道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

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采访对象往往是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人物或是有积极影响的公众人物,而人物报道通常特别容易激起受众的兴趣,引起共鸣。一些具有典型意义、平凡人的不凡之举等不仅能增加媒体的关注度,甚至能对社会文明起到推动作用。对于记者来说,由于自身修养、经验、认识的不同,采访出的人物专访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掌握人物采访的方法和艺术对记者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就怎样运用人物采访的方法和艺术进行简析,以期抛砖引玉。

人物报道采访对象的选定

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首先需要选定一个典型的采访对象,作为记者必须具备新闻的敏锐感,从新闻价值入手,所选定的采访对象是否为近期的公众话题人物,抑或是对政治、经济有较大影响的人,也可以是近期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或平凡人的不凡之举、艺术家、知名人物等,总之采访对象必须具有典型性。如党的十九大前后,党代表们自然就是新闻人物;奥运会期间的体育健儿和教练;教师节时默默奉献的老师;在某一领域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从突发新闻事件寻找背后人物……不胜枚举。总之,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确定典型性有故事的采访对象可以决定人物报道的成败。

人物报道采访技巧的运用

采访前,记者须先做足“功课”。尽可能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性情、爱好、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这些事先做好的“功课”,有助于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形成感情桥梁,充分准备才能胸有成竹。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访问邓小平之前看了几斤重的材料,著名主持人汪涵被誉为“方言大师”,就是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方言达到与采访对象产生亲近感的目的。

作为一名专业记者,为人物报道做采访时,仅有感情上的共鸣是不够的,还需补足专业知识。如杨澜在采访袁隆平时,先聊到“袁教授,听说您有三大爱好,第一个是骑摩托车;第二个是拉小提琴;第三个就是打麻将,对吧?”接着,杨澜提问“对于世界范围来说,我觉得杂交稻方面一直存在着产量和米质的问题,怎样去权衡,您研究的超级水稻是更注重产量还是更注重米质呢?”显然,采访前杨澜不仅对袁隆平的生活爱好有所了解,对杂交水稻知识也做了详细的研究。

体验式采访也是人物采访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记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这是新闻采写的基础和源泉,也就是常说的“沉下去”“接地气”。如报道环卫工、送水员、公交司机等这些平凡人的不凡之举时,就需要记者的体验式采访。《湖南日报》就曾有记者通过体验式采访,选择在寒冬天气拍摄了一组环卫工从凌晨两点开始工作的情景,在喧闹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人们渐入梦乡,环卫工人们如何在风雪之中辛苦劳作,黎明之前还给市民一个洁净的城市。这样的体验式报道带有记者的独特感受,能为报道注入深度、厚度、力度。

人物报道的写作艺术

人物报道要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人物特色,更要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起到引领新风尚,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确定一个好的“由头”十分关键,也是新闻价值的体现。人物报道中的“由头”就是所选对象的报道时机问题,在合适的时机推出正确的报道对象,能够很快地吸引受众。很多时候错过时机,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就写作手法而言,人物报道力求以小视角刻画大形象。当代新闻界杰出代表穆青所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不朽的新闻作品,他写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被誉为新闻界的“典型报道”。细读穆青的作品总是被感动,他的作品之所以给人以深刻印象,就是以真实的笔触来记录典型人物的真情实感,发扬典型人物的精神。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语言,多运用白描手法从平淡无奇中勾勒出典型人物丰满、鲜明生动的形象。

成功的人物报道需要通过对人物本身性格及事迹的描写,感染受众,从而树立形象,传递精神。无论何种形式的写法,都必须保持真实,以平视角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之处,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拉近典型人物和受众的距离,让读者感到平实、亲切,同时也使报道增强了可读性。

总之,人物报道是新闻作品中有力的“拳头”产品,如何更好地写好人物报道也是记者们不断前行的方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