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父母教孩子正确地“以人为镜” 才能让他更好地认识“镜中我”

父母教孩子正确地“以人为镜” 才能让他更好地认识“镜中我”

时间:2019-05-21 11:30:11

相关推荐

父母教孩子正确地“以人为镜” 才能让他更好地认识“镜中我”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从古至今,人们都强调“以人为镜”的重要性。不论是《论语》里边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是李世民所说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都说明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需要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

这一个道理,当然要从小教给孩子。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什么样的人接触,并从别人身上学到哪些东西,对他的人格和性格的养成十分重要。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镜中我”理论。与我们常用的“以人为镜”说法大同小异。

库利认为,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人认识自我是通过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而认识的,所以周围人的评价在孩子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家长不仅要自己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还要用言行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好地认识“镜中我”。

一、周围人的评价对孩子认识自我有很大影响。

“主我”和“客我”

“主我”和“客我”是由美国学者米德提出的关于“自我”的两个重要概念。

根据米德的观点,自我是“主我”(I)和“客我”(me)的统一,前者是个人通过事物反应出来的主体意识和行为,后者是他人对自己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

我们上文提到的“镜中我”正是属于“客我”,即他人评价中的自己。例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主我”的反应通常是想继续睡懒觉、想明天在完成作业等等,但是“客我”是他人赋予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如“医生”、“老师”等,那么就得按照这个“客我”的要求,去医院看病,救死扶伤,为病人负责;或是去学校上课,准备教案,为学生负责。

对于孩子来说,总是获得父母正面评价和温和态度的孩子,对自己的“主我”认知是优秀的,所以他会保持自己的良好品行以符合父母评价的“客我”,往往他们心理的想法是:“父母说我是好孩子,那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能让他们失望。”

相反的,总是接受父母负面评价和消极情绪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主我”认知就会是差劲的,因此他们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故意做出恶劣的举止以符合父母评价的“客我”,往往他们心理的想法是:“既然你说我是坏孩子,我就变坏给你看。”

心理可见和不可见

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可见性原则”,我认为“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典故可以说是心理可见的完美体现。

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词简单解释心理可见,那就是“理解”,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看到的我们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趋同,那就说明他理解我们,他理解我们便是心理可见,与之相反,别人看到的我们与我们自己看待的我们不同,那便是不可见。

很多小朋友由于年龄小和见识不够广的原因,常常会对自己存在认知的错误,这时候需要“客我”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很多小朋友三、四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最棒,因为幼儿园老师给了他小红花,可是他却不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得过小红花;若小朋友七、八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最棒,一般是因为他比班上的同学成绩好,可是他很有可能不知道除了他们学校还有很多个学校还有很多个班级还有比他成绩更好的人。

但当“客我”出现后,小朋友便渐渐的更好的更准确的认识自己,当小朋友正确充分的认识自己后,就会出现心理可见的现象。

二、以人为镜,孩子也可能会陷入“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来自于魔术师肖曼·巴纳姆,后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经实验证明,即当听到或看见一些比较笼统的、模糊的、普遍的关于人格的评论性或定义性的描述,人们往往会将自己对号入座,并认为自己或多或少都满足了那些描述。

例如我们常说的星座分析、血型分析以及性格分析等等,是不是觉得自己冥冥之中对应上了?因此,当别人对孩子的评价用一种比较广泛、比较模糊的词语来评价的时候,就会让孩子陷入“巴纳姆效应”。

所以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夸奖就会误导孩子,例如你真棒,你真聪明!或是男孩子要勇敢不能哭,女孩子不能太矫情。孩子听到这样的评价时会觉得这说的就是自己,与自己是相符的。然而这样的评价也让孩子很难清晰的辨别自己、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好在哪,不好在哪,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不好。

所以,当父母给予孩子评价的时候,要根据特定的情境,例如这件事你做得对,因为你懂得找别人帮忙,而不是擅自处理,比起夸奖孩子的行为结果,不如夸奖他的行为过程。

三、父母如何教孩子正确地认识“镜中我”?

孩子最初通常是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但当孩子面对他人的评价不知所措时,父母就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应该教孩子正确认识“镜中我”。

教孩子辩证看待。

别人对孩子的评价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却是错误的,父母需要教会孩子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不能偏听偏信。先辨别出正确与否,才能从中更好认识自己,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做适当的比较。

很多孩子面对模糊的评价时,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的,这时候父母可以适当的通过将孩子与他人比较来告诉孩子自己好在哪、不好在哪。当然,不能过度比较,过度比较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教孩子定位自己的优缺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孩子也是,所以父母需要教孩子定位自己的优缺点。当别人评价孩子的优点时,孩子需要明白这是优点,应该继续保持;当别人评价孩子的缺点时,孩子也需要明白这是缺点,应该改掉。

适当检验孩子的判断。

父母偶尔可以故意将孩子评价错误,让看看孩子是否能正确认识,若孩子对你的评价提出抗议时,那就说明其能正确看待他人评价,当孩子无动于衷时,父母需要纠正自己的说法,便告诉孩子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离不开他人的评价,父母教会孩子正确的“以人为镜”,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镜中我”。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能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孩子正确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教您最有效的育儿方法,让您不再因儿童成长问题而烦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