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客家话: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话:古汉语的“活化石”

时间:2023-08-28 17:52:09

相关推荐

客家话: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祖居中原, 自唐末至宋末元初多次大南迁来到了闽粤赣边,由于居住地大都在交通闭塞的山区, 生活方式相对封闭, 再加上“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传统思想, 因此, 客家话成为一支保留较多古汉语成份的独特方言。从客家的迁移和形成时间来看,客家话保存的古汉语特征主要是唐宋时期的,按汉语语音史归类为中古音。而客家人有不少就是来自“河洛”一带,因此,有学者认为,客家话为“中原雅音”。下面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客家话和古汉语进行简单的比照。

一、语音方面

1.押韵。古代诗词和韵文讲究押韵。所谓押韵,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诗词中的尾字由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充当,从而使音韵和谐。由于时间的演进,不少古诗词用今天的普通话朗读就不一定押韵。比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xie),白云深处有人家(ji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hua)”。“斜”在这里读来不押韵,难道是这首诗的首句不押韵吗?这时,我们不妨用客家话试试,“斜”读xia或qia,这不押韵了?若是翻开诗韵, “斜家、花”都在十八韵中的“麻”部。

2.平仄。古汉语语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到了近代,平声逐渐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字渐渐消失。现代的阴平阳平大都可归为平声,上声去声大都可归为仄声。由于古汉语中入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已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了,情况已相当复杂,这样要分析诗词的平仄问题就有不少问题。比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guo),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e),此物最相思”。按平仄要求,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第三句为“平平平仄仄”,用普通话读“国、撷”均为阳平,显然不含乎平仄规律,但我们用客家话来读: “国、撷”都为入声字。由此可见,这首诗的平仄是完全合律的。又如王维《渭城曲》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按平仄规律这两句应是“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一”和“出”在客家话里都读入声,可见此诗也是完全合律的。此等例子亦举不胜举。

3.释义。古汉语释义常用两种方法: 通假和相训。通假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字形相近, 如“说”通“悦”, “知”通“智”, 二是字音相同或相近, 如“故”通“固”,“耳”通“尔”。相训常用声训, 声训要求同音( 近音) 或双声, 如“帅”同“率”、“暇”同“闲”。但有些词的通假或相训从普通话看来不大好理解,若能结合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就较好理解了。客家话中往往把双唇音f读b或p ,如“飞”不读fei,而读bei,“分”读ben, “蜂”读pen。客家话的这种读法正是中古汉语语音的遗存。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好理解一些文言词汇的释义了。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为什么可以相训为“背”呢?根据上面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断,在古代, “负”、“背”应是同声母的,它们的声母都应是b ,它们是同声相训。又如“汝见我不?”“不”即“否”,在古代它们也应是同声母b。再如“亲成畔之”,“畔”通“叛”,它们在客家话的读音完全一样,均读pan,可见它们是同音通假。另外,我们还可用客家语音解释一些联绵词。比如“微茫”和“容与”,用普通话读很难看出是联绵词,但用客家话读就很明白了,前者读mimon,声母都是m ,后者读yongyi,声母均为零声母。

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已占大部,而古汉语却是单音节词占多数。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单音节词就有: “有、朋、自、来、不、亦、乐、乎”十个。而客家话就累存了众多的单音节词。略举例如下:

2.词义。汉语发展到今天,不少词的意义已有较大的变化,而客家话却还有不少词汇保存了古汉语的语义。比如《木兰诗》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中的“爷”是不是“祖父”呢?联系全文,这样解释显然不当。这里应是“父亲”的意思。为什么?用客家话来比照就明白了。客家人叫父亲为“爷哩”、叫祖父为“爹爹”(读作dada)。杜甫《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中的“爷”也同样是“父亲”的意思。

下面几例句中的加点词,都可从客家话中找出相应意义的同形词汇。

客家话还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特殊的构词方式,表达较特别的意义。

三、语法方面

客家话中还保存了古汉语的一些语法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和客家话比比,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性活用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一狼洞其中”,“洞”这里是名词作动词,作“打洞”解。初学者难以理解,名词怎么可以用如动词?但一结合客话家就能较好理解古汉语的这些特点。比如客家人讲“风(车)谷”, “风(车)”这里就是“用风车吹”的意思,是名词作动词了。再如客家话“这个人很牛”, “这姑娘长得很水”, “牛”是“无理”的意思, “水”是“水灵”的意思,这里是名词作形容词了。句式上也有可比的地方。比如宾语前置句式, “何陋之有?”“吾谁与归? ”客家话中也有这种句式。如“那支笔拿我还”。还一些很特殊的句式,如“是儿少秦武阳二岁”,客家话中也有相同句式:“渠(他)少涯(我)两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客家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点,客家话确实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本文原题为《谈谈客家方言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作者早年的文章,略有修改。)

本文作者:邱甫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