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时间:2022-08-01 16:36:49

相关推荐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是由于感染虫体对机体产生的机械和化学作用,导致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宿主反应。分布呈世界性,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接近于流行,发展中国家感染人数约为2.5亿。中国分布也很广泛,各地感染率0.48%~10%之间,儿童高于成人,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人体感染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病原体

蓝氏贾第虫是鞭毛纲的一种原生动物。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简称蓝氏贾第虫,主要寄生在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内,为纪念本虫的研究者A.雅尔和W.D蓝布尔而命名,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携带包囊者,往往一人带包囊全家感染,国内外均有记载。鞭毛纲多鞭毛目。体长9-20微米,宽5-10微米,呈梨形;背面隆起,腹面凹入成吸盘。有鞭毛8根,核2个。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可引起腹泻。能形成包囊,并藉以传播。1988-1989年抽样调查,江西人体感染率2%。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虫体对机体产生的机械和化学作用,导致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宿主反应。

1.滋养体

为倒置梨形,左右对称,长9-21μm,宽5-15μm,厚2-4μm,前端钝圆,后端尖细,侧面观察面隆志,腹面扁平,其前半部向内凹陷,在凹陷处有一个分左右两叶的吸盘。电镜观察,可见吸盘由微管和微丝加固,周围有条纹状含收缩蛋白的胞质边缘,柔软而具收缩性,借以吸附宿主的肠粘膜。吸盘两叶间有腹部凹槽,增加吸着作用。染色标本可见每叶吸盘背侧各有1个圆形的泡状胞核。核内各有1个大核全,四周有空隙区,使并列的双核构成独特的形态。细胞体有轴柱1对,平行纵贯全虫,中部可见1个半月形的基体复合器,为4对鞭毛发源处。鞭毛按伸出虫体的部位,分前侧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各1对。滋养体借鞭毛作活泼的翻滚活动。腹鞭毛摆动产生的液流各提供吸盘产生吸附的动力。虫体通过胞饮作用摄取营养并从体表吸收葡萄糖、类脂等。

2.包囊

椭圆形,吓壁厚,大小为10-14×7.5-9μm,碘液染色后呈黄绿色,囊中有4个细胞核,偏在一端,并有鞭毛和轴柱组成的丝状物。铁苏木素染色时囊壁不着色,细胞核内有核仁,丝状物染黑色,并有弯曲的副基体。

临床表现

人体感染贾第虫后,潜伏期平均为1~2周,最长者45天。相当一部分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成为带虫者,有出现轻微症状者,也有出现严重症状者,其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厌食多见,典型患者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可有爆发性水泻,恶臭、无脓血,含大量脂肪颗粒。儿童久病不愈可致营养不良、贫血、发育障碍等。如寄生在胆道系统,可出现胆囊炎或胆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可分为全身性症状、胆道系统症状和肠胃道症状3类。

1.全身性症状

(1)神经症状如失眠、头痛、乏力、眩晕、眼发黑、出汗、神经兴奋性增强、肌腱反射亢进等较为常见。

(2)甲状腺机能失调曾有人发现部分(15.5%)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患者的甲状腺机能有改变,其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占大多数,基础代谢增高16%~20%,部分患者可增高30%,因而也会产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2.胆道系统症状

蓝氏贾第鞭毛虫在胆道系统寄生,可以引起胆囊炎及胆管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嗳气、胃部烧灼感、肝脾肿大、有压痛,进食油腻时加重,有时可出现黄疸。

3.胃肠道症状

(1)十二指肠炎型有似十二指肠溃疡样疼痛,伴有纳差、低血压等。X线检查多显示球部变形,甚至有溃疡征。抗虫治疗后可以消除上述症状。

(2)急性或慢性阑尾炎型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似。切除的阑尾,呈炎性病变,黏膜有时可见溃疡,绒毛间可发现大量滋养体。

(3)结肠炎型主要症状有腹部钝痛,阵阵加剧,伴恶心、呕吐、腹泻,常被误诊为痢疾。

(4)直肠乙状结肠炎型与一般直肠乙状结肠炎相同。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者有圆形溃疡,溃疡表面覆有渗出性假膜。拭子检查可见大量滋养体。无特殊病理改变。

急性感染的症状为突然发作,有暴发性腹泻,水样大便,很臭,伴腹痛等。所以急性期症状很像急性阿米巴痢疾或细菌性痢疾及沙门氏菌属感染,应注意鉴别。有些患者出现亚急性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稀便、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慢性患者最为多见,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因患者不加重视,病程往往可长达数年。慢性感染的儿童每有体重减轻,发育滞缓,患者常有乳糖、木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以及脂肪吸收异常。

根据Schulz的324例临床观察,腹泻者占96%,疲乏者占72%,体重减轻者占60%,腹痛者占61%,恶心者占60%,稀软大便者占57%,腹胀者占42%,发热者占17%。据Wolfe报告,急性感染的症状为突然发作,有暴发性腹泻,水样大便,很臭,伴腹痛等。所以急性期症状很像急性阿米巴痢疾或细菌性痢疾及沙门氏菌属感染,应注意鉴别。有些患者出现亚急性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稀便、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慢性患者最为多见,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因患者不加重视,病程往往可长达数年。慢性感染的每有体重减轻,发育滞缓,患者常有乳糖、木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以及脂肪吸收异常。

实验室检查

1.病原诊断

(1)粪便检查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滋养体,经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也可用甲醛乙醚沉淀或硫酸锌浓集法检查包囊。通常在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而在水样稀薄的粪便中查找滋养体。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宜。

(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粪便多次阴性者可用此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3)肠检胶囊法让受检者吞下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的游离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尼龙线上,然后慢慢地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

2.免疫诊断

为辅助诊断,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方法,其中ELISA简单易行,检出率高(92%~98.7%)等特点,适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

诊断

本病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典型病人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取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滋养体,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治疗

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氯硝唑等。近年来报告吡喹酮连服2天也有效。

经彻底治疗后,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粪便检查无包囊即为治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