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红旗在黑海全军覆没:他们曾是苏联红军精神支柱

红旗在黑海全军覆没:他们曾是苏联红军精神支柱

时间:2024-01-01 05:48:40

相关推荐

红旗在黑海全军覆没:他们曾是苏联红军精神支柱

作者|石智文,网易历史频道专栏作者,多年搜集空军抗战历史资料和亲历者口述,中国航空史和二战空军历史研究者。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俄罗斯媒体25日报道,一架原定飞往叙利亚拉塔基亚港载有93名国防部人员(包括红旗歌舞团在内)的图--154军用飞机从索契起飞后从雷达上消失后最终坠毁于黑海,一个中将,四个上校,两个中校,三个少校,三个大尉,三个上尉,包括上任刚过半年的红旗歌舞团艺术总监,俄罗斯武装力量军乐局中将局长兼军乐队总指挥哈利洛夫在内,俄罗斯军事艺术人才之精华近半折损于此!

俄罗斯军队和军人最有趣的地方,莫过于这些“战斗民族”,“赳赳武夫”和“来自亚洲的野蛮民族”对音乐的态度了。当代中国人对于“战地音乐会”最初的启蒙,恐怕都可以追溯到前苏联著名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亚历山大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在炮声隆隆,同时也是最前沿的前线遮蔽部中,手持电话筒,为奋战在保卫祖国第一线的炮兵指战员们演唱刚刚出炉的“神圣的战争”。虽然这个片段究竟来自于莫斯科保卫战的史实,还是电影合理的艺术虚构创作已经久不可考,但是红旗歌舞团对于前线将士的激励却真真切切像片中时任集团军司令员的罗科索夫斯基说的那样:“这等于派来了增援预备队”。经此一难,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短时间内可能难以重现昨日辉煌,但好在还留下了一部分“种子”:独唱演员瓦吉姆·阿纳尼耶夫、瓦列里·加瓦、鲍里斯·迪亚科夫等人幸免于难。希望歌舞团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本来笔者还十分期待明年2月5日到2月8日,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要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的演出,恢复后的歌舞团还会照样演出,《卡林卡》、《神圣的战争》会继续唱、《邀请跳舞》和《哥萨克舞》也会继续跳,但人却不是那些熟悉的人了。那么,这个“红旗歌舞团”究竟是在谁带领下成为蜚声世界的一代传奇艺术团体的呢?

A·V·亚历山大罗夫命名的俄罗斯军队歌舞学院艺术团,创立于1928年,最初名为“红军歌唱团”,苏联国歌作曲家、指挥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大罗夫是它的创始人和首任指挥,他领导了这个乐团之久,乐团后来也用他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子承父业,成为了该团第二任团长和军乐少将。这支军乐团是苏联红军文化阵线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1928年其成立时,成员仅有12人,到巅峰时期的1948年乐团成员已经超过了300人,现在的编制为128人。

1935年,乐团改名“苏联红军红旗歌舞团”,仅这个名字已经可见它当时的显赫身份。在其影响之下,世界各国的军队陆续建立了各自的军队歌舞团系统,比如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等。二战期间,这支军乐团在苏联前线上演出了超过1500场,足迹遍及战地医院、军营甚至炮火前线。二战结束之后,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频繁在世界各国访问演出,被世界各国公认为俄罗斯文化的名片之一。亚历山大罗夫歌舞团曾9次访问中国,1952年歌舞团首次访问中国,并在接下来的60年里来中国演出达8次。这次集体遇难的亚历山大罗夫乐团中的男声合唱团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合唱团之一。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生活的主要时段是上世纪前半期,跨越沙皇、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三个时期。他少儿时即在圣彼得堡宫廷合唱团的合唱指挥班学习音乐,17岁进入著名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教他的老师一位是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俄罗斯民族乐派“五人强力集团”之一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高足、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杰出传人,另一位阿纳托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利亚多夫虽然作品不多、名气不及前者,但出身世家,受过最好的音乐训练,个人天分和音乐素养极高,担任音乐教师的资格都是一流的。亚历山德罗夫27岁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继续深造作曲。从他的这个人生路径我们容易知道,他在青少年时代受到过系统、正规、一流和严格的作曲及音乐训练,有极好的功底。1928年,前苏联成立了当时苏联红军唯一的歌舞团——红旗歌舞团,他出任首任团长兼合唱指挥,并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到1946年去世。

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纳粹的战争铁蹄在很短的时间狂卷前苏联大片国土,俄罗斯在危急中。饱受苦难的俄罗斯也是盛产诗人的,杰出的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为鼓舞苏联军民的反法西斯斗志,以饱含深情和不屈精神立即写作了不朽诗篇“起来,巨大的国家”,并发表在24日的《消息报》和《红星报》上,立即激起苏联军民的强烈共鸣。受此感染,2当天,一名红军指挥官拿着报纸去找红旗歌舞团的团长亚历山大罗夫。这首诗道出了所有苏联人的心声,也深深打动了亚历山大罗夫,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一遍又一遍地念着这首诗。他连夜把这首诗谱成了歌。第二天早上他把歌抄在排练厅的黑板上,来不及油印,也来不及抄写合唱分谱,大家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抄下了词和曲。6月27号早上,红旗歌舞团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车站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据亚历山大罗夫的儿子博利斯·亚历山大罗夫回忆当时的情景:“我记得那些坐在简陋的军用木箱上抽着烟的士兵们听完了《神圣的战争》的第一段唱词后,一下子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卷,静静地听我们唱完,然后要我们再唱一遍又唱一遍…”27日,就在战争爆发的第六天,红旗歌舞团便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火车站进行了首演,为开赴前线的战士们壮行。《神圣的战争》是响应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是由民间发布、用音符写成的第一篇檄文和战争动员令。一位苏联军官回忆道:“每逢艰难处境,一唱起《神圣的战争》,就会增添新的力量。我和我的同志们意识到,不仅是我们在作战,而且是整个国家在为人民的自由而战,为人类的幸福未来而战。”这首歌后来被誉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

不幸遇难的俄罗斯国防部军乐团首席指挥——瓦列里·哈利洛夫中将

值得一提的还有让各位关注过历年胜利日红场阅兵的朋友们非常熟悉的,这次不幸同机遇难的著名军乐作曲家,指挥家瓦列里·哈利洛夫中将。他于1952年在一个音乐世家出生,现为俄罗斯作曲家协会会员,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军乐团首席指挥,俄联邦武装力量军乐团团长。7月23日被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司令部晋任中将军衔。哈利洛夫中将4岁时便开始与音乐结缘,11岁时他已经是一名佩戴着莫斯科军事音乐学院(就是每年跟在军旗后面的第一个方队)肩章的学生了。7年之后,他考上了莫斯科的国家音乐学院军事指挥系。后来以一名中尉的军衔毕业,第一个指挥的乐团是莫斯科的普希金大学军乐团,并且在他的指挥下1980年该乐团在列宁格勒军区军乐团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之后他被任命为在莫斯科的军事音乐指挥学院讲师。1984年哈利洛夫被任命为苏军军乐团指挥,从那以后,哈利洛夫参加了在首都莫斯科的多次庆典活动,并且带领团队出访过奥地利,瑞典,美国,德国,匈牙利,波兰,瑞士,比利时等国,并指挥过很多的著名军乐团。

哈利洛夫中将曾经多次指挥胜利节阅兵仪式上的军乐演奏,他善于创新,废除了在红场长达50年的《红军节日进行曲》,打乱了红场延续的“三部曲”(去保卫祖国、保卫和平、队列进行曲),不过他又让《苏军之歌》、《万岁我们强大祖国》重返红场,把《为了俄罗斯》等新歌迎进了红场。作为阅兵首长的总统,国防部部长,作为阅兵总指挥的莫斯科军区司令员或者陆军总司令来了又去,只有他这位总指挥从起就是雷打不动的。遗憾的是, 即将届龄光荣退伍的他在红场上再坚持1年的话,就超过了米哈伊洛夫少将执掌红场阅兵军乐团指挥的纪录了。特别要指出的是,不仅擅长于军事仪式与卫国战争歌曲(例如?喀秋莎?, ?斯拉夫送行曲?等)同时在交响乐队指挥方面也非常的出色,例如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还有?慢板?, ?悲歌?, 进行曲 ?少年?, ?青年?等,他在上校时代还创作了著名军乐“康德进行曲”。胜利节庆典上,哈利洛夫中将与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的军事音乐家合作,指挥了一支多国军乐团参加了胜利节庆典,尤其是最后那一曲震撼人心的“欢乐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但那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歌曲还在,那些诞生于这个歌舞团的著名军乐家们留下的曲谱依旧,如同莫斯科红场上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永远不会熄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