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城 还是那座城 北京 却再也回不去了!

城 还是那座城 北京 却再也回不去了!

时间:2022-10-14 21:42:52

相关推荐

城 还是那座城 北京 却再也回不去了!

北京还是叫北京,城还是那座城,面对着满目繁华,熙熙攘攘的人群,站在这座打小长大的城中,我们茫然了,都说要回家,我们的家在哪?

那个一小伴随着我们长大的北京,却再也找不到,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的家乡——北京,就是那些被我们熟视无睹而又随意拆迁的过往;是那些七拐八拐的小胡同;是那些高高低低的破旧四合院;是那一碗炸酱面里的生活滋味;就像老舍先生笔下曾形容过的北京生活“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叱白脸的。”

【那才是我们回不去,找不到的北京】

那时的北京,没有现在林立的高楼大厦,我们也不会像歌里唱到的“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我们的北京是一水儿的招牌幌子,比起现在满街琳琅满目的霓虹灯,更让我们觉得这是家。而胡同的一砖一瓦、街巷门墩儿,比起现在关起门来,都不知道邻居是谁的高楼,更让我们觉得那才是家。

那时的北京,胡同里总能看到一边忙活,一边扯闲篇儿的大妈们;还有为了一盘棋,脸红脖子粗地在树下叫板的大爷们。夏天,四合院里飘着茉莉高碎的香气,冬天,蜂窝煤炉子上烤白薯的香味,那是我们闻着味都能找的家。

那时的北京,独生子女也不会寂寞,一群玩伴,就在胡同里追着捏糖人、捏面人的手艺人,看得目不转睛,谁能买到一个,拿到手里都不舍得吃,直到干巴了。最爱冬天,胡同里那一声吆喝“葫芦儿,冰糖的”。

那时的北京,是我们手里握着的“千年老根”;是放学后,奶奶带着我们吃一口稻香村羊肉串的味道;是放学,和发小们游荡的少年时光;是后海边上,没心没肺喝着北冰洋的幸福;是那一周的期盼,爸爸带我们吃一次麦当劳的期待。

那时的北京110103是打小长大的崇文区,110104是宣武区,伴随我们长大的这两个区,已然成为了历史。当外地朋友问,崇文门菜市场怎么会在广渠门?我们竟无言以对,要知道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崇文门的崇文门菜市场买好吃的嚼谷儿。

那时的北京,是我们要吃灌肠,一准会去隆福寺灌肠,而现在谁还认识那一片死寂的隆福寺。头吃炸酱面的时候,必然有人问你,面条要不要过水?而不是现在反复嘱咐面条不过水,还是上了一碗过水的面条,剩下的只是我们北京孩子的叹息。

那时的北京,真的是“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就像德国摄影师Hedda Morrison所讲“世界其它城市中,没有一个的城墙比得上北京。”而如今只剩寥寥无几的残城墙。我们常去溜达的西单和动批,也早已物是人非了,雅秀也不再能淘唤出好东西了。而打小生活的胡同,只剩一张牌子。

那时的北京,没有熙攘的人群,没有水泄不通的车流,只听得到二八车清脆的车铃声和鸽哨的声音从上空划过。那时冬天的昆明湖,四下望去,一片白雪茫茫,而不是现在乌央乌央的人群。

北京的变化越来越快,它已然成为了世人眼中趋近于完美的都市,那么多人因为它的完美而选择北京,爱上北京。而北京之于我们,却是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一个城市即使尚未臻于完美,人们也依旧会喜欢它”。我们希望它能放慢脚步,甚至自私的希望它变得不那么完美,只要还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北京。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这是我们每个打小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北京孩子的无奈,谁又能真的明白?我们那个回不去,还不回来的北京,那个天很蓝,护城河水很清的北京,那个承载了我们太多儿时回忆的北京,正在慢慢消失。

骨子里的北京味道,是漫长时光和红墙碧瓦共同孕育出来的,我们记忆中的北京应该是清澈耀眼的,而现在这些,只存在于小说里、在图画中,甚至无奈的存在于我们每个北京人的记忆里……

招聘启事

注意啦!老北京城开始招收全职小编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们,请把简历发到下面的邮箱,期待您的到来!

招聘条件:

1、全职坐班!(兼职勿扰)

2、北京土著,了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创写作能力强,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创新思维。

4、有新媒体运营经验,摄影经验,采编及美食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

非诚勿扰!邮件标题请加上“应聘编辑”几个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