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特征解读及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特征解读及教学策略

时间:2021-01-01 08:38:31

相关推荐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特征解读及教学策略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特点以及文本特点精心编制的,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后习题的目标指向与编者的观念与意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于传统教材来说,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针对性更强,对学生目标能力的训练要求更为细化、明确。正确解读课后习题的特点,了解编者意图对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后习题训练的目标指向更清晰

统编语文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及表述上更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课后习题中常见的“诵读积累”为例,新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从单一走向复合,定位精准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关于“诵读积累”大都是提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本要求,而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关于“诵读积累”则是对学生的朗读与积累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词大体上也可以说是南方文学,早期的词作者主要是以浙江、江西、江苏、福建为代表的南方人,词中的景象与人物也多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杨柳依依、莲娃歌女等。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的课后习题为例,其中对朗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朗读课文,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从这个习题要求来看,不光要求会读,还要求边读边思,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二年级上册《风》的课后习题,对于朗读的要求是:“你觉得课文中的‘风’好玩吗?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从这个朗读要求来看,不再是单一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去读。

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这种复合型的朗读要求有了更准确的目标定位,也更加符合学生体会情感的阅读规律,有助于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从模糊走向清晰,要求细化

关于“诵读积累”的课后习题,在语言表述上,统编教材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关于朗读的要求更为明确、具体,对于如何读、怎样读给出了具体指导。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为例,课后习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不”二字的读音变调一直都是他们学习的难点。在以往的教材中,关于如何读,教材中并没有明示,这就导致了几乎小学阶段各年级段都有讲解如何变调的现象,而在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朗读变调要求,为教师的正确指导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姐约有五十多岁,是那种一看面相,就知道是见过世面的女人。才与老婆相识,便一把挎过老婆的胳膊,亲热的就像多年未见的闺中密友。任谁见了,会相信两个人在此之前,仅仅通过一回电话呢?

由统编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要求来看,由于教材中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具体,教师就可以依据文本特点,采取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形式来展开教学,不缺位,不越位,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对生物神经网络简化和模拟。使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求解对象相关数据、机理等情况要求不高。只需给出输入、输出数据,通过对网络的训练,让网络自己成为一个逼近真实函数的数学模型。由此可以在不了解求解对象的结构、参数、动态性等方面知识的情况下,得到结果,达到预测的目的,非常适用于解决不确定性较大的系统预测问题。

二、具有整体架构、有序发展的特点

课后习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但这个提升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这点,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能够从整体上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更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从单一走向递增,循序渐进

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能够充分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并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为起点,采取逐步递增的练习形式,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因此,精益医疗之路才刚刚启程——丰田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70年代末理论趋于成熟,80年代开始推广,直到现在才被全世界医疗界认可。“它们走了60年的路,我们才走十几年,长远的质量习惯养成还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一课中初次出现了量词,在课后习题中对这些量词提出的要求是“读一读,记一记”,旨在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完成知识的积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同样是积累量词,在课后习题中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年级上册《场景歌》一课中,在有关量词的课后习题中,则提出了“说一说,看谁说得多”的要求,如“一( )鱼塘,一( )稻田,一( )石桥”。这样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上不同的量词,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从知识学习走向实际运用。由此可见,不同年段在课后习题的训练方面要求不同。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适用于经积极内科综合治疗和/或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不能通过上述方法好转或恢复者。

(二)从提取走向整合,提升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做课后习题的时候,是否能够从习题的语言中准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学生能否正确解决课后习题的关键与基础。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对于学生准确提取信息方面针对性更强,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为例,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这个课后习题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这一问题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可以很快搜集到信息,即青蛙写诗的时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来帮忙了。另外,根据这个习题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它们分别帮了什么忙?”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这样的课后习题编排,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规律,遵循了由易到难,逐层提升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迁移运用

传统教材多是以人文为主题构建阅读单元的,而统编语文教材则以双线并行的结构组织阅读单元。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更是通盘考虑,通过恰当的支架把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渗透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中,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从意会走向言传,关注表达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通过搭建恰当的支架,不仅让学生在练习中达到了意会,而且还促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为例,课后练习要求:“读课文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由这个课后习题的要来看,编者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由知道到表达,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从发现走向创作,注重提升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充分挖掘了文本语言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恰当的支架,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模仿与迁移,能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一是指导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按照上述各个部分及内容,对本单位所有储量评估单元逐个分析,将分析结果结合本单位勘探开发形势,提出下一步改善储量状况的措施对策;与开发单元的可采储量标定结合起来,并用于新老区开发方案的技术政策优化及实施前后评价分析;还可以用于制定采油厂的开发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及部署。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课为例,课后习题要求:“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接着,习题中先出示了课文原文,然后又出示了两个句子:“公园里的花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__。”“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_______,丰富多彩,热闹极了。”第一个句子要求补充的是后面概括写的内容;第二个例子则需要学生把前面具体写的内容补充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知道了自己要写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支架搭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写话内容的构建,而且让学生明白了写话不是随意的表达,而是有一定方法的。这样由扶到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可见,在课后习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支架,让学生在支架的作用下,逐步学会语言的迁移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综上所述,认真分析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探寻课后习题的言语密码,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编者意图,合理运用课后习题的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