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火力至上:苏联时代最受士兵宠爱的两件大杀器是什么?

火力至上:苏联时代最受士兵宠爱的两件大杀器是什么?

时间:2023-01-10 08:25:17

相关推荐

火力至上:苏联时代最受士兵宠爱的两件大杀器是什么?

他们的“管风琴”??对神经的震动更大。我已经看到一些伤员身上布满了30个甚至更多的弹片。谁要是没听过他们的“管风琴”,没经历过它的炮火,谁就不懂俄国??

——德军上等兵В·舒尔茨(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死)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在20世纪,或许很少有一个国家元首像约瑟夫·斯大林一样重视炮兵的地位。1937年,这位苏联领袖公开表示:“我希望我们的火炮能够展现出一流品质。”到了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之后,斯大林更是断言:“在现代战争中火炮就是战争之神??火炮决定着战争的命运。”

20世纪30年代末,年轻的苏联火炮设计师利昂契夫发明了一种新式火炮,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这就是“BM-13”,这是一种16管132毫米口径、弹架能进行180度旋转的自行火箭炮。它以吉斯-6载重卡车为平台,每门弹架上有8根工字型导轨的发射架,每个发射架挂载2枚火箭弹。每发火箭弹的威力据说相当于6英寸榴弹,更为惊人的是,16发火箭弹只要7-10秒钟即可发射完毕,重新装填一次需要5-10分钟,即可再次发射。也就是说,这种火箭炮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起猛烈而突然的火力,达到空前的破坏力和威慑力。

“BM-13”的威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的卓越性能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1940年,当时的中央炮兵局局长库利克元帅对其发难,原因居然就是担心这种火箭炮的使用会淘汰原有的火炮品种。由于这位保守派实权人物的阻挠,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直到1941年4月才正式为其定下了“BM-13”这个军用编号。

不过,这个正式名称很快为另一个别称所取代。当它作为一种神秘的新式武器被送到浴血奋战的苏军战士手中时,这种武器没有任何标记,只是在炮架上醒目地刻着一个“K”字。所以红军战士们亲昵地将它命名为“喀秋莎”——一个他们只会给最亲密的女友使用的昵称。“喀秋莎”火箭炮从此名扬四海。

1944年,反攻至喀尔巴阡山的某苏军部队正在实施喀秋莎火箭炮齐射。喀秋莎火箭炮一次齐射仅需7至10秒,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可达8000平方米,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并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自二战中发明以来,很快风靡全球,成为许多国家军队青睐的火炮

德国侵略者很快领教了“喀秋莎”的凶猛火力。“BM-13”首次投入实战是在1941年7月13日的斯摩棱斯克会战期间,德国中央集团军和苏联西方面军在奥尔沙地区对峙。根据时任西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的回忆录中记述,“4辆‘喀秋莎’齐射,战果极大。我军的一些官兵在未接到通知而目睹了那巨大的威力后,甚至吓退了回来。”德军方面也有类似报告。正在行进中的第9军第12装甲师报告:“我们遭到不明型号火炮的攻击,损失惨重。”德国前线指挥官在给上级的报告中甚至不无夸张地描绘道:红军火箭弹袭击过的地方,“钢铁在融化,土地在燃烧”。

从此之后,胆战心惊的德国人经常将“喀秋莎”火箭炮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从德国炮兵О·扎博尔德(1941年秋天在莫斯科附近战死)的日记中看到,在德军士兵的行话中,更是用一些恐怖的名字描述“喀秋莎”,譬如“死亡管风琴”“地狱管道”以及最为贴切的“一百公顷大炮”。另一位德军上校B·亚当也在回忆录中记录了从斯大林格勒前线退回的士兵的想法:“在这个鬼地方,甚至说整个东线,我已经没法打仗了??俄国人的火炮太厉害了。它们干得很漂亮,无论发射什么,都直直地落到我们的阵地上。他们的火炮使我们很多人都苦不堪言。最该死的就是他们的‘喀秋莎’。”

柏林战役(1945年4月16日-5月9日)中的苏联红军战士正在给喀秋莎火箭炮装弹。从图中可见,当时的喀秋莎共有8条发射滑轨,每条滑轨上下各悬挂一枚火箭弹,可单射、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虽然这种火炮精度低且装弹时间较长,但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且实战效果惊人。1941年苏军首次将其投入实战时,曾让德军以为遭到了一个炮兵师的攻击(实则仅有一个连)

虽然“喀秋莎”并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武器:它在发射时火光明显,阵地极易暴露,且完全没有防护;但它依旧成为苏联炮兵的首选武器,只要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都会大量使用,甚至“喀秋莎”也成了苏联红军的代名词。

到了1945年4月16日,最后的决战来临,红军包围了纳粹德国的巢穴——柏林。那正是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在苏军发起冲锋的时候,许多部队齐声唱起了《喀秋莎》,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正是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怒吼!一位苏联随军记者当时激动地写道:“天哪,这是怎么了,简直就是‘喀秋莎’的歌声在向柏林进攻!”最后,正是在“斯大林的管风琴”的刺耳呼啸声中,躲在帝国总理府地下室里的希特勒自杀身亡。

永远的“AK”

如果有一种苏式武器将“火力至上”与“简单实用”这两个特点完美杂糅在一起的话,或许非“AK-47”突击步枪莫属了。

1946年,年仅27岁的“自动武器之父”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在卡宾枪的基础上研制出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结实耐用的自动步枪,这一型号步枪很快被国家选中定型并命名为“AK-47”。字母“A(Автомат)”代表“自动步枪”,“K(Калашникова)”为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的首字母,数字“47”则用来纪念这款枪正式问世的年份(1947年)。

与其他俄式武器一样,火力强大也是“AK-47”的一大特色。它可以在4秒内射出90发子弹。在50米交战距离上,“AK-47”发射的7.62毫米口径子弹可以射穿普通建筑物、水泥墙,只要命中人体,就会立刻将其打翻,即使没打死对手也让其难有反击机会。在100米距离上AK拥有足够的精度,点射散布合理,形成了强大的压制能力。

但真正使得“AK-47”在众多枪械中脱颖而出的是它的使用可靠性。对此,卡拉什尼科夫自己曾非常自信地说过:“我的枪可靠、耐用、很轻,不论谁都会使用,因为它构造简单。”另外,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机匣盖和快慢机对防止尘沙落入枪内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华约军事演习中,手持最新的AK74自动突击步枪的苏军士兵。1987年3月,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在波兰北部举行代号为“ 友谊-87”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中,苏军士兵使用的AK74为1985年后改进的型号,这批AK-74是第一批使用玻璃纤维护木和枪托的AK系列,由于使用了先进的组装技术,使得该系列枪械造价更加低廉

早在研发试验阶段,“AK-47”就显示出了异常出色的可靠性。浸污水射击试验需要将枪浸入沼泽内,“这个‘宠儿’在洗过澡后,没有喘气,它一直唱着悦耳的歌曲呢”,卡拉什尼科夫这样形容“AK-47”顺利通过最复杂的试验条件。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种步枪的射击可靠性能和“AK-47”相比——经过泥水浸泡,黄沙掩埋,跌落碰石,严寒冰雪,还有哪种步枪照样能正常使用?还有哪种步枪的结构简单性和操作的简易性能和“AK-47”相比?甚至没有哪种现代步枪的低生产成本和低市场价格能和“AK-47”相提并论:一支“AK-47”售价不超过300美元(非洲市场上每支仅售6美元,等于一袋玉米),而任何一支西方现代步枪不带白光和夜视瞄准镜单价至少500-600美元。

正因如此,当20世纪50年代初“AK-47”步枪全面装备部队后,苏军军营内的士兵手握新枪一片欢腾!时年30岁刚出头的卡拉什尼科夫也被尊称为“苏联技术领域内的民族英雄”,苏联政府曾称卡拉什尼科夫“在加强苏联国防力量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1949年授予其斯大林一等奖金——大约16万卢布,而当时苏联出产的“胜利”牌轿车的售价才1.6万卢布。除此之外,卡拉什尼科夫还曾两次被授予“社会主义者劳动英雄”称号、“劳动红旗奖章”和“爱国战争一级奖章”、三次被授予“列宁奖章”,1964年获得列宁奖金。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共生产了超过1亿支“AK-47”系列,100多个国家的士兵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这种武器。“AK-47”系列生产数量一直高居世界轻武器榜首,是名副其实的“枪王之王”。“AK系列几乎具备了全部现代突击步枪所可能有的优异性能”;“手里提着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这就是我们所处时代的象征”;“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注定将与汽车、飞机、内燃机等伟大发明一样被载入史册”。即使是美国专家也不吝惜对“AK-47”的褒奖之词。

从冷战时代开始,“AK-47”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再到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从非洲大陆到南美洲,从东欧到东南亚和北美,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有西方评论家揶揄道,“美国出口的是可口可乐(饮料),日本出口的是索尼(电器),而苏联出口的是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

手持AK 自动突击步枪的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1911月10日- 12月23日)中将。1946年,年仅27岁的卡拉什尼科夫根据前线战士反馈,设计出一款自动步枪。1947年,该枪被选中成为苏军的制式武器。1949年装备现役。之后,卡拉什尼科夫又主持了多款自动步枪的设计。今天的AK系列步枪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步枪之一

在越南战场,“AK-47” 面世以来第一次在大规模的战争中露面,并在这里遭遇了美国制造的另一种世界名枪,作为后起之秀的“M-16”。越南是热带地区,阴雨多,云层厚,空中力量的使用受到不少限制,道路网很少,到处是难以通行的热带密林和沼泽地,给地面部队的重型装备输送带来很大麻烦和困难。于是,单兵对抗成为主要作战方式。“皮糙肉厚”的“AK-47”非常适应环境。相比之下,美军装备的M-16式突击步枪虽然枪身更轻便、射击精度更高,但其对使用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越南地形复杂、气候潮湿的恶劣自然环境下出现枪械机械故障如同家常便饭,遇到风沙、雨水便不停地出现长壳、射击精度降低的情况。越南当地炎热潮湿的气候也使M-16容易锈蚀,在欧洲可用8年的枪支,在越南也就只能用一年。这极大地影响着美军的战斗力与军心士气,深受其害的美军士兵称其为“贵族枪”,甚至出现了这样的笑话,“假如在战场上你的M-16步枪坏了怎么办?答案是捡起AK47继续战斗”。

即使到了21世纪已经过去将近1/5的今天,“AK-47”仍然是个尚未结束的传奇,继续展现着苏联枪炮独特的“暴力美学”??

(参考文献:李可、韩奎元编著:《AK-47突击步枪》;Н.Н.尼基弗罗夫著:《迫击炮》;瓦皮林:《苏德战场上德军眼中的苏联火炮》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