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解剖•变异]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及解剖变异(建议收藏)~~~

[解剖•变异]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及解剖变异(建议收藏)~~~

时间:2020-09-02 21:51:44

相关推荐

[解剖•变异]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及解剖变异(建议收藏)~~~

窦口鼻道复合体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是开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之后提出的一个功能性解剖区域,并不是独立的解剖结构,是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开口等一系列结构,是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通气引流的共同通道。这一区域的解剖异常,如钩突肥大、中鼻甲肥大或气化、中鼻甲反向弯曲、筛泡肥大等,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导致鼻窦炎。

1钩突

钩突是胚胎发育阶段第一基板(筛甲板)降部的残部,属筛甲降部的末端。钩突位于泪骨、筛骨、额骨、上颌骨的交界处,形如一小叶状薄骨片,其前上端与鼻腔外侧壁结合,呈矢状位从前上方弧形走向后下方,其前缘上部与鼻腔外侧壁的连接部位多数附着于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参与构成筛漏斗前部倒V形盲端,其尾端与下鼻甲筛突的上升部连接跨于上颌窦口内侧,参与构成上颌窦自然口,其头端向上可附于纸板、颅底或中鼻甲(图1)。

图1钩关解剖

图A、B为同一患者。A:冠状面CT示钩突附着于筛窦纸板;B:倾斜冠状面MPR重建显示右侧钩突附着于中鼻甲;C:冠状面CT示右侧钩突附着于前颅底

A:冠状面CT示左侧钩突气化;B:与A为同一患者,横断面CT示左侧钩突气化;C:冠状面CT示双侧钩突肥大

2筛泡

筛泡是前组筛窦中最大的一组气房,其前下壁为筛漏斗的底,前上壁为筛前动脉和额隐窝后壁,上壁为筛顶,后壁位于中鼻甲基板之前,外侧壁为纸样板,内侧壁与中鼻道相邻。筛泡的解剖位置比较恒定。

3半月裂

半月裂是鼻腔外侧壁上弯曲线状开口,位于钩突的上方和筛泡的下方,该裂隙将钩突从筛泡上分离,并且沟通筛漏斗和中鼻道。分为上半月裂和下半月裂。上半月裂位于筛泡后上壁与中鼻甲基板之间,是侧窦引流至中鼻道的通道,筛泡上方的开口也多位于上半月裂;下半月裂位于钩突上游离缘和后上方筛泡前下壁之间,呈矢状位的弧形裂隙,此裂隙向前下和外上延伸,逐渐膨大形成筛漏斗,下半月裂也是筛漏斗在中鼻道外侧壁上的开口。

4筛漏斗

筛漏斗是沿下半月裂向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形成的漏斗状三维空间,是前筛房的一部分,是前组鼻窦主要的通气引流通道。其内侧壁为钩突,外侧壁为纸样板、鼻肉门、上颌窦自然开口,前部是上颌骨额突和泪骨。筛漏斗上界为额隐窝气房和后方的筛泡前下壁,下界平下鼻甲附着缘或略低(图3)。

图3窦口鼻道复合体

5额隐窝

额窦内口以下逐渐增宽形成额隐窝。额隐窝通常呈倒置的漏斗状,外侧壁为筛窦纸板,内侧壁为中鼻甲垂直附着部,后壁有变异,取决于筛泡。额隐窝为额窦、鼻丘气房和眶上筛房的引流通道(图4)。

图4额隐窝

图A、B为同一患者。A:冠状面CT;B:矢状面示左侧额隐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