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巢湖柘皋老街

巢湖柘皋老街

时间:2023-10-14 10:07:03

相关推荐

巢湖柘皋老街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遗存丰富,文化遗产厚重。近年来,安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走进安徽,徜徉在城市与乡村的深处,会经常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和积淀,尤其那一座座古镇、一条条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艺、老物件,无不承载着悠悠的历史记忆,诉说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本期,我们带您走进合肥市巢湖柘皋老街。

俯瞰柘皋老街(摄)。

柘皋,清末曾为安徽三大重镇之一。清末民初柘皋镇有九街十三巷,现存的老街叫北闸街,被誉为皖中保存最好的明清古建筑。1月,柘皋老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主要对沿街4家古作坊(陆记窑货坊、宋记糖坊、王记染坊、李鸿章当铺)进行修复。

拍摄手记:

前后断断续续拍了4次柘皋老街,我仍觉得不过瘾。

我第一次去柘皋老街是凌晨5:30起身,坐中巴车弯弯绕绕,到地方已近中午。攻略做得太失败,肠子都悔青了。这次去柘皋老街,恰逢工程改造。据悉,改造项目采取“重建、恢复、修缮、整理、清洁”等不同修缮方案。有媒体报道说,沉寂百年的柘皋老街即将被“唤醒”。那么,之前的柘皋老街是不是一直沉睡着。

到老街口时,70岁的刘荣祥在屋前做木活,谈起昔日的柘皋,他猛然来了劲:“我们这以前是巢湖最热闹的地方,老房子可多啦。”对柘皋老街,刘荣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豪感。在老街一间临街小屋,65岁的金永志和71岁的吕志业正在削木料,锯、砍、雕、挖,他们不紧不慢,动作娴熟。两位老木匠很自豪,因为他们为老街改造出得上力。“如今的年轻人少有喜欢手工的,愿意当木匠的少之又少。”他们又感叹说,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不久的将来,民间手艺人的春天也会来到,不知在余生能否看到。“肯定可以的,社会进步快,对手工艺人也越来越重视。”我话音刚落,俩木匠笑得合不拢嘴。

总结第一次去柘皋老街的所得,第二次故地重访,我认真研读了相关知识,补习了一下历史。这次,我选择坐高铁再转中巴,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老街有老街的气质。行走在柘皋老街,记忆似乎在这里停滞。在生锈的“巢县柘皋小学”铁牌上,在校门前那被井绳勒开的道道沟壑的水井口,我感触到沧桑岁月里时间的珍贵无比。这次,我完整看到建于1870年前后,号称“天下第一铺”的李鸿章当铺已修缮完工。修旧如旧的当铺古色古香,在光影的调和下韵味十足。站在当铺二楼,眼前豁然开朗,我被眼前的景致吸引,也被过往的历史泛起思绪,几次欲挪步前行,发现自己仍站在原地。

老房子,过去的生活用具,还有似曾远离我们的生活场景和生产场面,几乎都可以在柘皋老街邂逅。柘皋老街最吸引我的,是在老街东区和西区如今还存活着一些生命力旺盛的民间手工。银匠洪金泉老人从12岁开始跟父亲学做银器。他是洪氏银器第五代传人,店内高搁着他父亲的遗像。老街另一家手工银器店主人叫夏世棋。他俩皆出身银匠加工世家,两家店铺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在老街拐角,阮树金做小物件修理已55年,他的店竟然没门牌,但生意很好。豆腐坊师傅、弹棉絮师傅、银匠、刻字人、修理匠,面对工业化的浪潮,他们选择了坚守,用各自的方式存活下来。一些民间手艺以及民间手艺人,在历史的长河里,在民间的土壤一年又一年地沿袭传统又浸润着时代的审美,在一片惊讶与赞叹中,开出了别样的花朵,光彩夺目。

去柘皋老街不仅能感受老建筑的魅力,还能感知居民的善良热情。中午在街巷一转身就似乎步入了桃花源。穿过几排盆景和绿植,69岁的金本培与老伴在享用午饭,他们倒上一杯酒,不约而同碰杯,再浅酌一口。“我们三代人都住在这里,房子是1984年翻新后沿用至今。”金本培说,他以前在柘皋做了25年的店员,退休后在家种盆景。“这些盆景,我自己弄着玩,不卖。”金本培说着,又与老伴举杯同饮。“年轻人,要不要来一杯啊。”他们热情相邀,全然不当我是陌生人。

在老街碰到最年长的老人禇秀珍,已94岁高龄。看我俯身拍照,老人用拐杖指了指我,原来是提醒我注意安全,因为屋顶上的瓦片还没被清理干净。她的小儿媳告诉我,老人每天饮食起居很有规律,经常一个人在老街到处逛。“她哪里都不去,就爱在这里,看人来人往。”我们正聊着,巷子走过一群小孩,老人又扬起了她的拐杖,这次是提醒孩子们快点上学,不要在路上闲聊。这个“爱管闲事”的禇秀珍老人,眼里满是慈祥和大爱。

写完这行行字,愣愣地在电脑前坐了好久。我这个忠实的影像和文字记录者,为两位老手艺人陷入了沉思。一位是银匠洪金泉,他的祖传手艺目前没能被继承,或面临失传。另一位最让我遗憾,82岁金远孝的活字印刷厂已不复存在了,我寻访柘皋老街时,他刚把活字印刷的全套工具当废铁卖给了芜湖的商家。那天,我站在金孝远曾经工作过的印刷车间里,想象着昔日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翻腾的记忆滚滚而来……

位于老街中段号称“天下第一铺”的李鸿章当铺,是李氏当铺的仓库和港口运输货物集散地之一,该当铺建于同治和光绪年间。

老街民居(摄)。

70岁的阮树金从事小物件修理50多年,面前的小木桌有30多年了(摄)。

门口写有“哑巴弹棉花”的小作坊(摄)。

老街民宅里的凉床。

施永家的酥糖店有30年历史(手艺由其父亲施法坤传授),产品为全手工制作(摄)。

69岁的金本培和66岁的唐述秀夫妇。金本培三代人都住柘皋老街,年轻时做了25年烟酒店店员,退休后痴迷花艺。

柘皋百年银铺师傅洪金泉12岁开始随父亲学做银器,祖上五代人以打银器为生 。洪金泉称,他的子女没有继承该手艺(摄)。

百年手工银器店,工匠师傅夏世棋在打制银器(摄)。

82岁的金远孝曾从事过活字印刷,新中国成立后专注印刷工作,1988年退休。他卖掉整套活字印刷设备(摄)。

总投资2200万,柘皋镇北闸老街全面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摄)。

柘皋老街改造时的情景(摄)。

老街居民在商店里买钟表。

老街里的竹器店。

柘皋老街陈列馆全面展示了各时期的柘皋名人(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