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立秋节 | 农谚三句话立秋

立秋节 | 农谚三句话立秋

时间:2021-08-12 13:03:38

相关推荐

立秋节 | 农谚三句话立秋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上小学时学过的这篇课文,至今清晰地留在记忆里。

秋天的到来和所有节气的变换一样,是循序渐进的,分阶段、有次序,不会随心所欲、乱了规矩。斗指西南纬,日行黄经135度,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人们认为立秋节气的交替时辰越晚越好,即俗语所云:

“春要早打,秋要晚立”。

人们格外看重立秋,史来有关咏秋的诗词歌赋、短章美文数不胜数;但毕竟节气属农耕文明,总是与农历、农业和农民有着筋骨般的联系;因而也总是农谚说立秋来得更简洁、更直接、更实在,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信,咱挑上三句试试。

第一句:

“立了秋,把扇丢”

说的是气候。立秋之后气温渐渐下降:

[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

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立秋前,溽热难耐。一立秋,就会有凉风阵阵。民谚有:

“早晨立了秋,晚上凉悠悠”

而且风干爽了,失去了夏日的粘湿。秋爽媚人,也使人长舒了一口气:“哎,一年中最难过的酷热时期,终于过去了!”于是,人们尽情享受秋天的舒适和快乐。摇了一夏天的扇子也可以丢下了。故还有打油诗曰: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

有人来借,等到秋冬”

立秋转凉,是一般情况;还有“二般”情况,秋后一伏,“秋老虎”仍须警惕,注意立秋后的防暑降温。“立了秋,把扇丢。”只是说的一般情况和总体趋势。

第二句:

“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粒”

说的是物候。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豆结荚泛黄,玉米灌浆硬粒,高粱晒红米,地瓜拱地皮……立秋一过,空气中弥漫着即将成熟收获的瓜果五谷的味道。即使是长不过寸的小草,也结满了籽粒。秋日的魅力,不仅在于丰收在望,还在于有令人舌尖微颤的“咬秋”习俗,让人过口不忘。人们在立秋这天,从地里带回青玉米棒、毛豆角、鲜花生和红薯等,蒸煮或烧烤而食,俗称“吃新粮食儿”和“咬秋”。

世间万物,这时都像一个人,从少不更事、青涩轻狂到稳健成熟、顶天立地。沉甸甸的金秋充满沁人心脾的五谷香气,让人从心底溢出喜悦。

第三句:

“立了秋,挂锄钩。”

说的是农事。立秋时节,各种农作物已渐次进入成熟收获期,农家到了“小农闲”的档口,可以缓口气、歇歇劲儿了。

当然,挂锄钩并不是一点农活没有。农家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闲时候。此时的棉花,正在保伏桃,抓秋桃的关键期,要实现“庚桃坐底,伏桃拦腰,秋桃盖顶”全面丰收的目标,除对长势较差的地块补施速效肥或喷洒叶面肥外,诸如打顶心、打边心、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措施都要及时跟上。

此时棉花的蕾、花、桃、熟花同株,早开的棉花也要及时摘拾。秋收即至,工具、车辆、秋场及仓储的准备都要做好;秋收过后紧接着就是小麦播种,还要做好良种和施肥、整地的前期准备。“三伏天里栽白菜”,白菜苗的移栽正是时候,只有适时栽植,才能保证在低温到来之前有足够的生长量,实现高产优质。再说,“小农闲”本来就小,三秋大忙很快开始了。

三句农谚,细说起来就不是三言两语。因为简简单单的一个“秋”字,本就有着丰富的内涵,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实践中淘沙见金而成就的农谚,便显示出她简练而形象、准确又深刻、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自身魅力,让人尽享“立秋”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安然。

——作者●郑天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