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学院风骨朱圭铭

学院风骨朱圭铭

时间:2022-07-15 01:38:50

相关推荐

学院风骨朱圭铭

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学术邀请展:朱圭铭

-10-28中国在线艺术网

学术主持:

苏金成博士(上海大学硕导)

叶康宁博士(常州大学副教授)

朱亮亮博士(民族美术执行主编)

策 展 人:诸明月(刘海粟美术馆策展部)

展览时间:1月1日-8日

展览地点:江苏省常州市双桂坊刘海粟美术馆

邀 请 函

中国在线艺术网和刘海粟美术馆近期将强势推出“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学术邀请展暨书法教育与学术高层论坛!将于1月1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印制精美作品集,每位博士一篇学术文章(发表过的也可以,字数在五千至七千左右),两件书法作品。全面展示当代主流学术阵线的理论和创作成就,通过艺术家的理论文章、创作状态在微信新媒体平台推出。本次展览拟邀请一百位书法博士参展,涵盖国内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的书法家参与。

同时在线艺术网也可为参展艺术家于中国在线艺术网站上,创建个人微官网。及时显示艺术家本人创作状态。凡愿意参加本活动的书法博士(最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可以与策展人诸明月联系,各类学术研讨会、展览等活动详情请关注中国在线艺术网“书法名家”微信平台。现需要将您的艺术资料发到邮箱:2572458700@, 发完请致电:13801446998 徐顺才(中国在线艺术网);望国内学术与创作兼擅的书法博士艺术家鼎力支持,共襄盛举,共同参与并见证此次能写进当代书法史的盛大展览!

策展人:诸明月(刘海粟美术馆策展部)13685209898

学术主持:苏金成博士(上海大学硕导)、叶康宁博士(常州大学副教授)、朱亮亮博士(民族美术执行主编)

朱圭铭

简介:朱圭铭,1978年2月生于江苏灌南。别署如斋、至乐斋。现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岭南书法院首席书法家、崂山画院特聘书法家、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书法院特聘研究员、广东艺坛书画院学术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文化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艺术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黄惇教授。同年7月调入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为该院中国书画鉴赏专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获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曹宝麟教授。

书法创作五体兼工,尤善行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品已数十次参加中国书协等机构主办的国内外各类重大展览并有获奖,还曾在南京、广州、东莞、潮州、南非等多地举办个展及联展;学术研究方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明代书法史论研究,已在各类核心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先后荣获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中国书法 岭南论坛”优秀论文奖。代表性论著有《从掌指之法到肘腕之法:运笔方式的转换与晚明书风的丕变》、《各极其变 各极其趣——论晚明书家师古观念的转变》、《祝允明在岭南之交游事迹考略》、《风载书声:朱圭铭壬辰草书作品集》、《朱圭铭甲午作品选》、《草书教程》(与金丹等合著)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项目《祝允明人生与书学考论》。

草书陆游诗轴

01读书以明理 闲笔畅吾心——我的学书之路及创作观

文/朱圭铭

如果从儿时的涂鸦开始算起,我学习书法的时间也已接近三十个春秋了。依稀记得是小学二年级时,因为我的字一直写得不太工整而潦草马虎,故被语文老师刘先生在班上戏称为“草字大先生”。这一被全班同学认为是不太好的“绰号”给我当时稚嫩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打击,遂暗下决心,发愤一定要把字写好。

虽然年少时临池不断,其间曾用三四年的光阴系统自学褚遂良《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诸帖,打下比较坚实的楷书基础,稍长,遂对北魏楷书、二王行草、米芾行书及晚明张瑞图等亦有不同程度的染指,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机构组织的少儿书法比赛,偶有陋作入展获奖或被某专业报刊杂志录用,则欣喜之情难以自禁,亦鼓舞和坚定着我学习书法的勇气及信心。但是,让我真正得窥书法艺术之门径,则应是1997年以后的事了。丁丑岁秋,我于弱冠之年负笈金陵黄瓜园,有幸问道于恩师风斋先生门下,不啻为我人生中最大之幸事!风斋师为人之正直耿介、为学之勤勉笃实、为艺之宽博精深,无不引领着我的人生之路,先生谆谆之教诲,更使我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理解变得逐渐清晰和深入,并于创作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金陵寒暑几易,悠忽八载,乙酉夏日硕士毕业后,承蒙铁林先生之厚爱,我乃得以南下羊城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忝列教席,且有幸得侍晏庐师左右,从其攻读博士学位,晏庐师严谨之学风、精湛之书艺及朴实敦厚之个性,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使我于书法及学问一途能够更上台阶。

草书孟浩然诗一首

三十多年来,读书、习字、教学,几乎构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在诸位先生的指引训导下,我于书学方面一直努力坚持将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读书及研究,使我对书史发展之嬗变、古代书论之要义、历代书家之成长及其风格形成等问题的认识不断加强,进而深深影响着自己的书法创作。例若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出于个人创作之兴趣,我以历代书家孜孜以求、不断探究的笔法问题为研究对象,并以晚明为切入点,将晚明书家书写高堂大轴时的“肘腕之法”与晋唐书家书写尺牍长卷的“掌指之法”作比较,藉此明白由于晚明书家彻底改变了晋唐书家的运笔方式,从而使得晚明帖学书法与晋唐传统书法之间产生了种种本体方面的差异。历年来,我还相继对南宋以降文人书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代草书的风格流变、历代书家的师古观念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察研究;博士阶段,又以明代吴门书派领袖祝允明为研究对象,此既有缘于当前学界对祝氏书学研究存在某些不足之因,亦有我个人对祝氏书法的特别偏爱所致。通过这些研究,不仅让我对古代文人书法发展的认识有了拨开云雾之感,使我明白传统实实在在是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使我理解李可染的那句“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永远皆有现实和实践意义,也使我对自己的书法创作和审美追求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与古为徒,下笔有由而不再盲从。

当代书法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现状,用风起云涌、旷古未有来形容,可能并不为过,展览、教育、出版、研究、交流等各个层面齐头并进,书法热潮似乎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书坛创作更是呈现出一种多元的格局。就我个人而言,通过对古代书法的研究及风斋、晏庐二位先生的影响训导,以帖学为主攻对象,在书法创作上长期以来一直坚守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则:

其一、在取法对象上,坚持深入的研究、学习经典。现代出版社业的发达,给我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经典的最佳历史机遇,我想这应是自宋代刻帖大兴、清代碑学盛行之后,书法史发展之又一大转变。对于经典,就一般学习者而言,二王,颜柳欧赵,苏黄米蔡,赵董文祝,他们面貌似乎很熟悉,但其艺术风格背后的内涵,则就不一定了。我认为,经典本身有也有层次之分,强弱之别,若要正确的认识每一个经典,也要给经典分类,深入了解其“源”、“流”、“变”,唯有如此,学习时方不会迷茫,有的放矢。

其二、在创作层面,坚持通过学习经典来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而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拟古主义”,同时也积极回避一些当代名家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其实书法史上已经有很多现象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反思。近些年来,由于当代展览机制的影响,书法艺术的发展虽有向传统不断开掘的趋势,但是也出现了创作面貌雷同、互相模仿、个性不足及“化妆”痕迹太重的现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足够重视、引起警惕的不良现状。而我在书写时,则多崇尚闲窗散笔、乘兴而为的自然创作状态,聊写心中所学所感为主。

其三、在审美追求上,则以“古、雅、精”三字经为目标,远离“野、俗、丑”。追求“古”不是守旧,而是提倡一种文化精神传承,是与古人的“不合而合”;至于“雅”,钱穆先生曾谓其为中国文化一特殊精神之所寄,中国文艺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雅正,轻视流俗,那么书法艺术当然亦不应例外;“精”则为精巧、精致之意,我认为书法唯精致方可耐得久观,寓巧于拙、巧中藏拙皆须精也!我们读晋唐人论书,他们多以“精熟”为要旨,而明董香光有“字须熟后生”之语,斯可谓精能之至,而后反造疏淡,求真率之美。

草书于良史诗轴

除此以外,我还认为书家必须不断加强自我文化修养,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只有深通中国文化、修养较高者,方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来。书法不需要中西结合,虽然我们今人已经现代化,但吃汉堡、喝XO、蹦迪跳街舞是另外一种文化的产物,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无认知者,一定不可能写好书法。时至今日,我们当代学书者学晋、学唐、学宋、学元明,其迹可学,而其神难求,所谓时过境迁,实不可逮。要者修自我之心最为关捩,作书当如董香光云以吾神代他神,唯此方可合刘熙载所云书者如也。

书法虽为小道,但俨然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也是最有意义的那个部份,更未曾想及自己的儿时一念,竟成终身之学,冥冥中颇有几分天注定的意味,在此,倒也要真的感谢当初刘先生的那句戏言。书法艺术净化了我的心灵,提升了精神,伴随着岁月的年轮,对其爱意亦愈浓愈深。如今,我作为一名书法专业教育工作者,在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及研究的同时,更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自己的身上可谓多了一副份量不轻的担子,书法这门艺术似乎赋予了我特殊的人生使命,此亦无疑促使我在书法这条道路必须更加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10月10日夜于暨南园

(该文原刊于(中国书法)杂志第11期)

道德经局部1

02书之品格,本乎性情——读朱圭铭书法

文/祁小春

朱圭铭君性情豪爽,而勤勉质朴。他具有一个当代书法家所应具备的学术修养,不慕时流。沉醉墨池,心追手慕历代书法经典已三十年,逐渐形成自家面目。并且对于他而言,这种面貌不是有意追求的结果,而是养性怡情、自然而然的产物。

我观其书法,系以古代经典为旨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君学书,同历代名家高手一样,既有主攻目标,又遍习历代名碑法帖,有过硬而扎实的基本功。当然,从学书而言,无论是追某家碑帖,还是摹某家墨迹,其历练的功夫在于精与通,在于师法有道,在于不泥古,在于进而能出,最终目的是融会贯通,以彰显其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风格。我以为,这才算是学书有成。在这一点上,朱君是深有体悟的。

朱君在对传统经典艰苦的历练当中,显示出其兼融的努力,他师古不泥,思路敏捷,理念明朗,且具备创新的能力。古人云“书为心画”,“书道妙在性情”,见朱君字,落落乎即见其性情也。

观其创作,对各种书体有全面的把握,篆隶真行草,皆称能手,然最为突出者,当推其草书,也是他最为用心的一种书体。我认为在诸种书体之中,其草最得古人法,追求一种“字字传古意,笔笔有所宗”的境界,同时字里行间又融入自己的人生体悟与创新。朱君所书写的草书活脱而生动,笔画遒劲而有力,其中佳品,有气脉通灵之感。从字里行间可以让人感到,朱君草书崇尚自然、和谐之境,旨在于融会贯通中自出机杼。这种追求,足以体现朱君的对于书法的理解与过硬的基本功。就其真书而论,这种字体古来书家无不擅长,朱君自然不甘示弱。其用笔不仅注重技巧的变化,同时,又不忽视笔趣中精妙之处,这是书写真书成功的关键,遍观历代书家用笔精妙之处无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这也正是朱君书写真书的特别留心之处。

道德经局部2

再观其行书,亦能有所心得,独树一帜。他的行草书,用笔讲究提按使转,注重法度,笔法比较熟练,运笔追求一种从容不迫、遒劲而温润的感觉,显示出一种灵秀之气,写得颇有味道。观其用笔、行气,有值得细嚼慢咽品味之处,使观者能感受格调的雅致。我以为,行草书的笔性锤炼,如果没有几十年各方面蓄养修炼之功力,难以臻入化境,对此朱君一定有明确的认识。

所谓用笔,当然包括了起笔、行笔和收笔的整个过程,直接作用于书法点画的质性如何,从而表达一种由运笔而至的特殊美感,这是笔意表现的命脉所在。书法术语中常有“峻落平入”、“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之语,这些话讲的都是书法用笔的具体方法,换言之,只有运用此类方法书写的笔调,才会显得厚实、饱满、坚劲和游刃有余。古人所说的书法线条的“一波三折之妙”,正说明是由高明运笔之法而产生的别样境界。

简单归纳朱君之书法,可以看出其所追求的是一种格调高古自然的气息,结体不枝不蔓,用笔简洁而追求内蕴;章法上也向往一种自然流转、意生笔端的境界。在总体上,朱君书法正在向着一种“朴拙大气,沉着浑厚”的境界不断前进。

楷书诸葛亮诫子书

朱君喜交友、性耿直。其据理直言,或不群于俗理,其肝胆冰雪,每激赏于诤朋。常怀赤子之心,在当代青年书家中实属性格突出之佼佼者。书之品格,本乎性情。朱君的笔性墨情,一方面本于他的真诚、淡泊、质朴、勤勉、正直的品格,同时也体现了其几十年来在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的劳顿与收获。我相信他在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本文作者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著名“王学”专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品欣赏:

临薛绍彭草书札

五味处事联

行书欧阳修渔家傲

行书陶渊明饮酒

行书朱庆余诗一首

养就学到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学院风骨刘灿铭

学院风骨刘灿铭

2023-08-20

学院风骨顾 工

学院风骨顾 工

2018-11-07

学院风骨:顾琴

学院风骨:顾琴

2024-08-05

学院风骨常 春

学院风骨常 春

20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