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她在洛带古镇建了一座乡愁故事馆丨思念一个荒废的名字

她在洛带古镇建了一座乡愁故事馆丨思念一个荒废的名字

时间:2018-07-10 14:58:13

相关推荐

她在洛带古镇建了一座乡愁故事馆丨思念一个荒废的名字

作者丨谢礼恒

采访&摄影丨张涵

老照片提供丨毛晓初

设计丨西子

望乡。

这场展览讲述的是一个客家小镇的冰凉与温热。

从70年代洛带镇上的“五朵金花”合影,到泛黄的粮本、毛家老合影、缸里的盐蛋、快掉珠的算盘,当然还有120件老照片……像龙泉山上还不成片的桃花荫,我写过一篇“郎迷桃花殷”(?最坦诚的周春芽:郎迷桃花殷),也曾听到在山上,有人拿着手机大声播着原乡浓情迪斯科,岁月混世又迷离,爱人知己,魔幻极了,一点没错。

- 山上池塘生粉桃 @毛晓初 -

“一根红毛线穿上一把钥匙,这就是过去我们回家的标识。要是把它放到展厅进门的位置就更好了。”毛晓初坐在四川洛带华侨城博客小镇“我和你影像生活馆”露天小院的木椅上还意犹未尽地想着它完美的样子。

这场名为《老街坊--来自老照片里的故事》展览,从去年12月开始萌生想法,到3月15日开展的前一天夜里11点,一直在策展人毛晓初的脑海里不停打转、完善,直至在“我和你影像生活馆”里就绪开展。她有句话让我记得深,“家,如果少一个人是永远回不去的。每一个瞬间过了,每个人的表情和状态也是回不去的。影像,最具有传承的力量。”

-我和你影像生活馆 @张涵 -

由一条向负一层穿行的回廊下行,犹如向时间借到一盏倒叙的光亮。纺车、玻板、鸡毛毽、相框、老坛、暖水瓶……这些属于上个世纪后半叶每个中国人生活的日常意象不断带来视觉温度。睹物思情,这些物件里装的是每个人的光阴,更有那些离乡游子的家国亲情。

这120多件老照片和相关的老物件、老民艺,利用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呈现了一个客家小镇的文化脉络与历史渊源,更展示四川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包容和历史沉淀。“我一开始只想收集老照片办一个《老街坊》的照片展览,没想到在收集的过程中让我的情感和情绪都受到了很大触动,促使我要把它做得更完整,这才有了老物件的加入。”毛晓初告诉我,她想以此来寻找,来回忆,来唤醒过去洛带人的那片乡愁。

作为该展的策展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龙泉驿区洛带客家文联副主席的毛晓初向艺术野疯狂介绍了这些展品的来历和找寻它们的初衷,“它们全部来自于洛带镇,都是我从老街坊的家里寻来的。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洛带街上的全貌,记得哪节街,哪条巷,哪个院住着哪些人。记得街坊邻里之间、同学之间好多好多的往事和情谊。我坚信,老洛带人不会忘记洛带,不会忘记在洛带生活的乡里乡情。人离开了家乡,情感不会离开。”

毛晓初说,她想让所有观者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虽然,所有的照片和物件都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至开展前一天,但“年代感”并不是她最想表达的主旨,“‘回归’,我想更能让人心中生出有温度的家国情怀来。”

毛晓初长年在外旅行摄影游学,走访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不同的生活方式,国内富足的生活状态,让她感到幸福,也让她生出许多怀念。“有时,我真的很爱回忆过去那些特别纯粹的日子,拍张‘全家福’对一家人来说是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那些凝固的瞬间,是对幸福最好的保存方式。”在这次收集照片的过程中,也给了她许多启发,“今后,我想为家人每年都好好地照一张‘全家福’,而且一定要是非常隆重的。可以布置好场景,穿上统一的服装,这些行动就是庄重的最好体现,也是很好的传承。”

为了这次办展,毛晓初收集照片的过程似乎也是对她自己内心的一次唤醒。在许多老人的家里,毛晓初对视的不仅是一张张洛带人的岁月面容,还有更多让她不曾预设的感动,甚至因为撰写图说,写到自己数度落泪。

- 19前后的洛带老街 -

- 洛带上场口 -

- 洛带中学同学在老指导下正作物理实验 金士廉摄 -

在她的走访中,九姊妹那家并不富裕,但却留下了不少“全家福”。问其来由,家里老父亲的话让毛晓初心酸不已,“九姊妹太多了,当年说不好她们能不能长大,长大后在哪里也都不确定。所以,我要求能照相的时候全家人都要照张相,今后看到照片就如同看到亲人。”

方家母亲是给洛带留下最多照片的女摄影师。一开始,当毛晓初找到老人的孩子时,对方告诉她家里并没有老照片,这样的答复让毛晓初简直不可思议,“你和你母亲都是摄影师,怎么可能没有老照片?”后来,因为她的执着,才从方家老母亲的家里找到了一张极其珍贵的“全家福”留念。

老人的亲口讲述给这张照片赋予了更多鲜活的镜头。当年,有个人到她负责的相馆里冲洗胶卷,要得急。但胶卷里还剩下一张未用的底片,心想不能浪费,女摄影师让对方稍等,她疾步跑回家叫上全家老少赶回相馆里自家消费了这张唯一的“全家福”。为此,毛晓初搬来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相机摆放在这张“全家福”的一旁,以示对老摄影师的致敬。

从这架相机开始,毛晓初便萌生了从“老照片”展到“来自老照片里的故事”展内容的丰满想法。在搜寻老物件的过程中,成都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馆长邱伦阔向她伸出了援手,他从自己的收藏里找来了不少应景的岁月留存,填实了展厅角落。用邱老的客家话说,这叫“想啥子就有啥子,做啥子也就有啥子”。

-50年代末棕绳车间女工正在积极生产-

-50年代洛带纤维厂的织布车间工人正在织布 -

-50年代末文具社 -

-50年代末饮食业工人正在磨豆腐-

83岁的蒋德成已是洛带镇上不多的能做土陶的老人了,看到毛晓初寻来的这些摆件,勾起她许多情愫。见到初进自己家的毛晓初,晓得她要干的这件事,便爽快地说:“我家的每个房间你都可以随便进,随便找,只要觉得合适的都可以拿去办展!”

展厅显眼处,赭石色的陶罐里装满咸鸭蛋。这是毛晓初为了保护容器故意将自家的食材放入填塞空隙,也让老人的这件传家宝保持了它最常态的陈列。“这样的展览让人看了想落泪,我甚至还看到了当年洛带街上的‘五朵金花’的照片。”现场一位老人说。

-上世纪70年代洛带街上的“五朵金花”集体照 -

“这里所有的展品都是每家人的传家宝,大家信任地交给我,我就要对得住这份责任,保护好。”这场展之所以赶在清明前开展是想让更多回乡祭祖的洛带人有份望乡回家的感觉,此展将至5月3日,并免费对公众开放。

今年10月毛晓初还会推出该系列的第二次大展,主题会更偏向于“时代的变迁”。她想邀约那些老照片上的街坊四邻、老同学们在同样的位置重拍“全家福”,那些藏在照片里的洛带客家往事,还将浓情万里寄到每位游子的心上。

我找老照片找到罗定芳姐姐家,当91岁的王宝珍罗母母出现在我面前时,就是她照片中的这个样子。在老洛带,罗高兴伯伯名气不大,罗母母的名气大着叱。虽然她干的是商业工作,却一生热心社会服务,哪个找她帮忙,她都热心应允,到了退休,还在社区干了好几年的人民调解员。

他们这家人极其普通,但却是在我寻找老照片过程中最积极的一家。罗母母和定芳姐为了帮忙找老照片,跑了很多路,找了不少人。她们为这次老照片找得不够多而遗憾得不得了。她们很明白,一个小家的快乐与幸福是一个街道社区甚至与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事,我们都积极去做。

走出罗家,定芳姐送了我很远。因为这个老照片展览,她不停地感谢我。我说谢我什么呢?要谢,就感谢我们曾生活在一条街上的缘份;要谢,就感谢我们今天过上了好日子;要谢,就感谢我们洛带人都有这浓郁的街坊情。

这是当年住在北巷子的林鹏、李继华一家。由于老四林红玉是我从小到大的同学,我便成了她家的常客。我和红玉经常说过去简单生活的快乐。最记得起李妈妈的花板床和连二柜里锁着的食物。

然而,这家人里不得不说的是林南坤。她11岁就进馆子当学徒,一直在新民饭店干到64岁,一干就是53年。也许来过洛带的人都知道新民饭店,却不知道南坤姐为新民饭店这个集体所有制牌牌贡献了自己的一身。

如今已退休的南坤姐随口谈来几乎都是“印刷本”。她说:我作为一个老党员,我知道“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的份量。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教育我清清白白做人,正正直直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工作。党的培养,父亲的教诲经早就融化进了自己的血液中。那时先是没钱拍照,后来是不重视拍照,现在是后悔没有拍照。

不过也没啥后悔的,我们姐妹经常在一起,我们很满足,很幸福。

这组“全家福”下面的坛坛罐罐,全部出自照片主人刘付春、蒋德成夫妇的手工。蒋孃孃说:她和泥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做了多少缸缸钵钵数也数不清。

那时做土陶的人是被别人看不起的。过去流传一句俗话:做土陶的人像叫花子一样,用的就是一个钵钵一坨泥,拿起棍子转不停……

但是蒋孃孃自豪地说:我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我们做的坛坛罐罐、缸缸钵钵不仅全洛带人家家户户在用,而且当时还卖到了成都。那么多人用你做的东西,就是好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物件做好,做漂亮。

我一生最喜欢花草,至今仍留下了60年代我们夫妻共同做的一个钵钵。老刘做的坯子,我画的花,画的我喜欢的兰草和牡丹。

这是一组我家的照片。一提笔,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我想念我的妈妈。我妈妈是洛带中学的语文、音乐教师。她能编排、指挥一场两小时的文艺晚会。我相信六、七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初,在洛带中学上过学的学生都认识她。

我的妈妈虽然因病过早去世,但她善良、能干的品德和气质深深影响着我。我在这个年龄回到洛带开“我和你生活影像馆”,就是要在我生长的地方唱一片情怀。

如今我爸爸毛凤扬找到了他的老伴,我的一家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感恩洛带的这方水土养育了我,感慨洛带有了华侨城的进入,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一个女性摄影师的我,将用好我的相机,为家乡的变化做最美丽的见证。我相信“影缘故事”是最有魅力的保存。正如这次的《老街坊》展览。

向家,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我们洛带的向朝蒿、蔡惠清夫妇真的就生了九个娃娃。蔡母母为此还得过“英雄母亲”的奖状。向家九姊妹虽然长相各不相同,但他们相同的是个个都成了社会有用的人。他们感恩父母在艰难的条件下抚养九姊妹长大成人,庆幸九姊妹和母亲有一张可以留念和传承的彩色照片。

我在这家人的“全家福”旁摆了个老相机,是为了纪念照片女主人林正芳阿姨。可以说,洛带的老照片有一半出自她的手。当我找方发兴,林正芳的儿子方全明要他们家的老照片时,全明回答我:家里几乎没有什么老照片。

无论如何我都难以理解,一个在照相馆当摄影师的人,几乎没给家里人拍过什么照片?

全明给我讲了他家第一张“全家福”的来历:有一天,妈妈着急跑回家,叫奶奶带着全家人到相馆去照相,把幺爷爷也喊上。妈妈着急又兴奋的样子,像是家里有什么大喜事。当全家人心急火燎地赶到相馆拍完一张合影时,妈妈才告诉大家,这卷胶卷还剩一张,里面拍的人急着要用照片,而一时半会儿又不找不到哪个来拍,反正家里没一张合影,就趁机拍一张“全家福”吧。

听全明讲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敬佩这个当年为了洛带拍照的女摄影师,我要向正芳阿姨深深鞠躬。

《老街坊——来自老照片里的故事》

策展人:毛晓初(联合策展)

指导单位:中共龙泉驿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省女摄影家协会、龙泉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洛带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洛带古镇客家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洛带华侨城

承办单位:我和你影像生活馆、成都博艺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3月15日至5月3日

展览地点:洛带华侨城博客小镇“我和你影像生活馆”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刚刚斩获“度海峡两岸最美十大图书”荣誉,爱美的书迷不容错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