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癌症晚期 昂贵的靶向药有必要吗?

癌症晚期 昂贵的靶向药有必要吗?

时间:2020-07-29 02:06:08

相关推荐

癌症晚期 昂贵的靶向药有必要吗?

靶向药的研发成功,是癌症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式进步,让很多癌症病人延长了生命。但是它很贵!《我不是药神》里的老阿婆说,我把房子吃没了……

癌症晚期,昂贵的靶向治疗有必要吗?

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有关一种连毛主席当年都很难买到的抗生素——盘尼西林。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早在唐朝年间,长安城的一位裁缝被剪刀划破了手,血流如注,正好桌子上有一小坛黏布料用的浆糊,她就顺手抹了些浆糊糊住伤口止血,再用布条缠住。我们知道古时候没有防腐剂,浆糊上已经长了一层绿毛(青霉菌),但这位裁缝的伤口并没有被感染化脓,甚至很快愈合了。要知道,那时候缺医少药,一个小小的化脓感染就可能致命。后来口口相传,很多裁缝在划伤时都会使用泛绿毛的浆糊(含有青霉素)帮助伤口愈合。

一位灵魂画手的检验师,用培养基培育的真菌

遗憾的是,这些裁缝们不懂医理,那时候也不知道自然界存在着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她们错过了一个诺贝尔奖。

一直到1200多年后,英国的一位细菌学家叫亚历山大·弗莱明,在1928年因为一次度假疏忽,延长了一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的培育时间,这个培养皿曾经接触过空气,结果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菌(青霉菌),并且有个奇怪的现象:这团霉菌的周围很干净,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法生存,说明这些青霉菌的分泌物中存在一种杀菌成分。弗莱明给这种成分命名为青霉素,但他并没有完成提纯萃取,只把这个研究发表在一篇论文中。这会是什么成分呢?

又过了,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学家钱恩经过多次试验,成功提取了青霉素,在这基础上继续反复攻关,终于在1943年实现了量产。

大家可能会问,青霉素不就是最普通的抗生素嘛,有什么大作用呢?

两个小故事让青霉素(英文译名盘尼西林)彪炳史册:

1.它帮助盟军扭转战局,打败了纳粹军。

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为大量伤病员控制了感染,拯救了数千万人的性命,协助扭转了盟军战局。因为这项发明,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共同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毛主席送药救女娃。

很多人曾经读过主席的一个小故事。1947年,毛泽东东渡黄河后,乘吉普车去往西柏坡。行进途中看到了路旁有一个生病的女孩和泪流满面的妇女,随行医生检查过后,是伤风感冒细菌感染,孩子奄奄一息,毛主席请随队医生使用了最后一支盘尼西林,救活了孩子。那时候盘尼西林有多珍贵呢?毛主席当年去重庆谈判,宋庆龄女士赠送给主席7支,救活孩子的,就是这7支里的最后1支。有价无市!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癌症和靶向药物上来

岁月轮回,人类战胜了很多细菌和病毒,21世纪了,癌症和心血管病又成为制约人类寿命的两大主力敌军。对于癌症,很长一段时期都是靠手术+放疗+化疗,俗称西医的“三板斧”。然而很多癌症病人早期没有症状,确诊时就已经晚期不能手术,放化疗效果也不够理想。

靶向治疗又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下面举例说明:

病例1,女性,48岁,咳嗽咳痰伴有胸痛,CT发现浸润性肺腺癌

右下肺腺癌,气腔播散

这位女士首次检查就已经广泛肺内转移,晚期,不能手术了。幸运的是亚洲女性,不吸烟人群,基因检测EGFR突变率约55-60%,这位女士适合靶向治疗,口服易瑞沙治疗,症状很快消失,16个月后复查,肿瘤显著缩小:

肿瘤萎缩呈一小片,双肺转移灶也看不到了。一二代靶向药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每年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纳入医保,药物本身也降价很多了。就像盘尼西林一样,经历了研发、高价、平价、低价,甚至逐步淘汰的过程。等到将来某一天,出现比靶向药更有效,更持久的治疗方法,说不定靶向治疗也会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那时候癌症患者实现带癌生存几十年的理想,也就该实现了。

病例2,靶向治疗配合化疗,晚期肺癌生存6年

这是一位幸运的老太太,75岁确诊右侧肺腺癌,孩子们很孝顺,也比较有能力,经过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已经带瘤生存6年了。老太太比前面那位48岁的女士花钱要多很多。家属透露说花了几十万了……

一般的家庭,撑不了这么久……

不过可以确定,新药都是最贵的,以后一定会逐步下调,易瑞沙就是个鲜明的例子。等到几年后,每年只要几万块,加上大病补贴等等救济措施,一定会有更多的癌症家庭获益!祝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年轻一辈也要放下抱怨,努力赚钱,给家人更多的健康保障,耐心等待时代的进步。毕竟毛主席当年的愿望也实现了,盘尼西林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都能用上的常用药!甚至我们还拥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