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细思极恐!你与贫穷 只有一线之隔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笔下的「穷人思维」 你占

细思极恐!你与贫穷 只有一线之隔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笔下的「穷人思维」 你占

时间:2019-10-12 14:14:50

相关推荐

细思极恐!你与贫穷 只有一线之隔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笔下的「穷人思维」 你占

与智者对话,10分钟读懂一本好书,

点击上方△书语人间关注我们哟!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289本书

《贫穷的本质》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的共读。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聊到了,各国政府、慈善机构和普罗大众对穷人们的误解,才是导致「扶贫计划」一再失败,继而与穷人们一起掉入「贫穷陷阱」的根源。

(更多内容,请戳:深度走访18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告诉你:为什么对穷人的援助,大多没用?)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来看看穷人们在思考金钱问题时,与富人都有哪些不同,以及若是想要帮助穷人摆脱贫穷,我们除了把钱给他们外,还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01.

知识的匮乏,贫穷的根源

现在,我们先来简要地复习一下,穷人们对食物、健康状态、教育和生育这四件事情的看法。

首先,穷人们不是吃不饱,而是因为缺乏营养知识,常常会把钱花在一些美味,但是营养价值低的食物上,以至于因为营养不良,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因此,我们除了给穷人提供粮食补偿,发放救济粮,更重要的是教会穷人们如何正确地搭配食物,吃得健康。

其次,穷人们不是不在乎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是因为缺乏了必要的预防知识,常常会染上各种疾病,不得不花费大量治疗费。

再加上医疗系统的不健全,要么医院离村民们的居住地太远,要么缺乏医术精湛、有责任心的医生和护士,使得穷人们在遇上疾病后,会放弃公费医疗的便利,继而求助私人诊所和巫医,浪费了钱,还治不好病。

因此,在医疗上,政府部门不仅要给予穷人预防疾病,和治疗重大疾病的补贴政策,还要制定配套的激励政策,鼓励穷人们把疾病防范落实到细微之处,减少疾病致贫,和疾病致死的概率。

再次,穷人们不是上不起学,而是缺乏接受教育的意识。

在不少父母的认知里,接受教育并不是孩子的权利,而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赌注。于是,一个孩子若未能在年幼时展现出读书方面的天赋,往往会被父母劝说,离开学校,做农活补贴家用,或是跟着亲戚去大城市里的打工。

因此,减少适龄儿童的失学率,比捐赠希望小学更有效的,是给予坚持送孩子接受教育的父母足够的补贴,继而让更多的父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愿意送孩子去接受教育,给孩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最后,穷人家里会有许多孩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贫穷的妇女们往往缺乏避孕的常识,并且,因为经济不独立,不得不听命于自己的丈夫,无法决定自己要生几个孩子;二是因为穷人往往存不下来的钱,「养儿防老」则是主要的养老手段。

因此,在无法确定哪个孩子有能力替自己养老以前,穷人家庭不得不选择用「多生」的方式,来分散风险。

于是,我们不难发现,

穷人们之所以一再掉入「贫困陷阱」,往往是因为物质条件的匮乏,和认知的局限性,在孩子成长的多个关键节点上,接二连三地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使得绝大多数孩子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得不在山沟沟里过了一辈子。

因此,我们在帮助穷人的时候,不仅要给他们政策(即,把「梯子」伸向他们),还要改变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借助相关的政策,来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

那么,抵御风险能力极弱的穷人们,又是如何看待保险的?在资金极度匮乏时,穷人们又会采取哪些方式来筹集资金呢?穷人们是如何看待储蓄的?那些开着小商铺的穷人们,会是未来的企业家吗?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看今天的这篇文章吧。

02.

国家的福利,穷人的保险

对穷人来说,他们生活中的任何一场意外或是重大疾病,往往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比如,前些日子,灵遥便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一个两难的抉择:自己的母亲需要80万救命钱,家里有一儿一女,现在自己想要卖房子救自己的母亲,老婆不同意怎么办?

说真的,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灵遥的内心也难免咯噔了一下。

因为,对这位提问者来说,病床上躺着的,是他的亲生母亲。若是母亲自己渴望活下去,儿子因为家里没有钱,自作主张放弃治疗,那么,即便是周围人不说三道四,自己的往后余生,多半也会在自责与内疚中度过。

但是,他若是卖了房子,去治疗自己的母亲,便毫无疑问地把自己妻子和孩子的未来,置于风险之下,一个不留神,便会拖垮他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这个小家。

由此可见,与富人相比,穷人往往承担着更大的资金风险,稍微遇上个麻烦,便会陷入到举家借债的困境中去。

虽说有人会认为母亲得了重大疾病这件事情,只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务农为生,还是做小本生意的穷人们,都有可能因为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或是生意的不景气,落入到「吃不起饭」的陷阱中去。

比如,在灵遥现在居住的这个镇子上,几乎每一年都会有穷人,因为吃不起饭,养不活自己和家里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周边城市里打工赚钱。、

更加可怕的是,穷人不仅比富人过着风险更高的生活,而且,在面临着同样的一场灾难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打击。

我举个例子,同样是收入比以往减少了,一个不算太穷的家庭,只要少用会儿4G、少出去吃几次饭、少打几次车、少买几件衣服,便能够很快地度过这个难关。

但是,对收入本来就少的穷人来说,便只能减少生活里必要的开销,如,少吃饭、不让孩子接受教育、病了便直接等死等方法,来勉强度日,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对于穷人来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往往会更加容易找上他们,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决策能力,让他们失去更多原本属于他们的机会。

那么,穷人们都是如何应对收入下降的风险呢?他们有一个法子,也许你也在用,那就是,增加工作量。

然而,这有时会是一个很糟糕的做法,因为,如果在经济情况不好的年代,如,大萧条时期,工作量十分有限的时候,穷人们渴望增加工作量的想法,往往会激起恶性竞争,导致平均工资水平进一步下降,大家一起饿死。

于是,除了增加工作量,不少穷人们还学会了另一个增加收入的方法,发展自己的副业(是不是和你很像?)。

比如,在对孟加拉邦27个村庄的一项调查中,即便那些声称以务农为生的家庭,也只是花了40%的时间在耕种,把剩余的时间用在了去工地上干活、去镇上打工,或是开小铺子上,来试图分散土地颗粒无收对一家生计的影响。

另外,有的穷人也会采取联姻的方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另外一个村庄里,让娘家人和婆家人建立起一条纽带,在遇到麻烦时,相互帮助,共度难关。

但是,问题来了。

无论是分散经营,还是联姻,力量本身都是有限的。

一方面,分散精力会使得穷人们无法专心做好一件事,超越大多数人,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继而实现财富的爆发式增长。

另一方面,互帮互助必须建立在对方与你有交情、有能力的前提上。一旦你的资金缺口,超出了对方的能力承受范围,那么将有可能会面临求助无门的困境。

再加上对对方能否还钱,和能否在自己需要时伸出援手的担忧,不少穷人们在谈及是否愿意借钱给对方,共度难关时,回答往往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乐观。

那么,穷人能否通过买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呢?这一点灵遥只想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方面,我们都知道,保险的本质是一个期权,就是你现在给保险公司一笔钱,在未来如果发生了保单上的理赔情景时,保险公司便会补偿你一笔钱,帮你度过难关。

但是,对资金状况本来就不是很充裕的穷人来说,以后若是没有遇上困难,这笔钱不就白给了吗?

另一方面,如何防止投保中的欺诈也是一个问题。

比如,这些日子里,正在热播的《受益人》便讲了一个骗婚,然后制造意外死亡,骗取巨额保险的故事。

那么,如何保证穷人在购买了保险后,不与当地警方和医生一起,伪造证据来骗取保费呢?这也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

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坚定立场,在为穷人支付部分保险金额的同时,也对私人保险市场进行监管,避免穷人或是保险公司任何一方,因为对方的骗保行为,失去了对保险制度信任。

而这,其实也是「农村合作医疗」背后理论依据了,即,国家做庄,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来分散穷人的风险,减少意外和疾病带给穷人的打击,也算是一种「先富带动后富」的手段了吧~

03.

高价贷款给穷人?

小额信贷的局限性

前面已经说了,穷人们自身可以调动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无论是想要做生意,还是要渡过难关,穷人们唯一可以采取的方式,便是贷款。

但是,调研中,我们却发现,越是贫穷的人,越少向正规贷款机构借钱,越偏好民间高利贷,或是向亲戚、朋友们借钱,即便这个利息远远高于商业银行,或是合作社给出的利息。

难道是因为穷人们不懂得计算资金成本吗?其实,答案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我举个例子,你如果有去银行办理过贷款,便会发现,审核的流程往往会相当复杂,需要你提供个人工作流水、存款证明、房产证明等等,来确保你有还款的能力。

但是,你若是在网上借贷,那么,则会相对来说容易许多,比如,你在微粒贷,或是支付宝上做分期,最多2-3小时便能放款。

不过,钱拿得这么容易,背后也是有「坑」的,那就是,你的资金成本与违约风险呈正比,越是容易还不上钱,收取的利率也就越高。

比如,在超过50%的人违约时,一个放债人平均每贷出100元,便必须拿回220元,才能够在保证自己不亏的前提下,赚到利息收益。也就是说,当你开始借高利贷时,便已经在用你的钱,来替那些可能还不上钱的人,偿还本息了。

最终,我们便会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

不缺钱的富人,往往会因为有充足的抵押物,更容易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继而用更低的资金成本,贷到钱,也更容易赚到更多的钱,越来越富。

而,那些缺钱的穷人,则往往会因为高昂的资金成本,越赚越少,越努力越贫穷。

另外,再加上银行往往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调研穷人是否有能力还本付息,便给了很多网贷和小额贷「机会」,去向穷人发放超高利息的贷款。

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小额贷真正地帮助穷人摆脱困境,告别贷款越滚越大,最终破产呢?

一方面,在小额贷款审核上,小利贷机构同样也要像银行一样,对贷款人的还款实力进行评估,只把钱借给那些能够把钱用在正途上,且能够按时还款的穷人,拒绝那些好吃懒做的申请人。

另一方面,政府部分也要不遗余力地开发适用于中等机构的贷款产品,帮助那些靠着小额贷渡过了最初经营难关的经营者,借到更加廉价的资金,用于公司日后的经营发展。

04.

节省一砖一瓦,

穷人为什么存不下钱?

既然穷人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借到应急资金的难度还高,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多存些钱,来抵御未来的风险呢?

在这个问题上,一个常见的反应便是,开什么玩笑?穷人怎么存钱?他们没有钱呀!

的确,在把第一笔资金存入到理财账户中时,灵遥同样也抱持着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每个月钱都不够花,怎么存得下来?

但是,在存下了自己的第二个1万元时,灵遥才发现,存不下来钱,其实是个心理问题。(开源节流书单,请戳:书单 | 入门理财,让钱生钱,读这7本书就够了;书单 | 读了这5本书,你也能成为朋友圈里最会过日子的人!)

比如,在肯尼亚西部的一项研究,便发现,虽然穷人们知道每年存下1美元来购买化肥,可以每亩地多增加70%的收益,但是,每每耕种季节到来时,他们的手里却恰好没有这1美元用来买化肥的钱。

归根结底,是因为当穷人们手里面有钱时,他们家里总会有要用钱的问题出现,如,有人生病,有人要读书,有人结婚要随礼,有朋友来了要招待等等。而且,穷人们往往很难对别人提出的要求说「不」。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克雷默、罗宾逊和埃斯特设计了一个存款与化肥行动计划(Savings and Fetiliser Initiative,SAFI):在收割过后,农民们便可以购买一张优惠券,然后在耕种季节,拿着这张优惠券去交换化肥。

结果,在实行了这项计划后,当地化肥的使用率同比增加了50%,足以见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的合理性。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知道这笔钱若是留在未来花,将收获更大的价值,穷人为什么还是存不下钱呢?

这主要是因为人脑思考现在和未来时,会有很大的不同。换句话来说,与遥不可及的未来相比,分明是「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这八个字,对我们更具吸引力。

因此,正如同你会把这个月应该用于储蓄的钱,用来在双11上大买特买一样,穷人们也会把应该用来买化肥的钱,用来购买食物和招待客人。

并且,与富人的「喝了一杯咖啡又怎样」不同,穷人若是想要存下钱,往往会需要更大的毅力,来说服自己,为什么应该把这杯买星巴克的钱存入自己的银行卡账户里。

结果,当富人们把大量的钱存入到理财账户,继而获得收益,实现财富自由时,生活在重重压力下穷人们依旧过着「钱永远都不够花」的苦逼日子。

那么,如何才能够帮助穷人们逃出存不下钱这个陷阱呢?

一方面,你要有一个看得见的长期目标,并习惯为此做出些短期牺牲,比如,少打一次车、少喝一杯星巴克、少买一件衣服等等。

另一方面,你要给自己提供一份保障,如,买一份保险,来让自己无需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活不下去。

这样,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激励下,你将更容易相信自己会在未来过上好日子,继而激发起走心工作,和努力存钱,过上好日子的念头。

因此,不要担心提供必要的帮助会宠坏那些穷人。毕竟,比宠坏更可怕的,是生无可恋下的「破罐子破摔」。

05.

穷人的小本生意

不情愿的企业家们

最后,我们来看看,穷人是否是天生的企业家。

不得不说,与从小泡在蜜罐子里,不愁吃穿的富家子弟不同,穷人从小便在为了赚到更多多钱而努力。

因此,在做同一件事情时,我们常常发现,穷人家的孩子们往往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更愿意吃苦耐劳,替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是,当穷人开始自己创业时,事情是否会依旧如此呢?

我们不妨来一起看一个故事:

在1982年,绍兴村子里的一位劳动妇女 —— 徐爱华在学校毕业后,借来了一个扩音器,走街串巷,以15元/人的价格,教女弟子做衣服。

在收到了100位学生后,她便用这些学费买了一台二手缝纫机,去当地工买了些废布料,开始自己的教学。

课程结束后,她从100位女弟子中,选出了8位最优秀的学生,一起开了一家服装店,为当地工厂里的工人们制作衣服。

直到1991年,徐爱华已经积攒了大笔做生意赚来的钱。于是,她便扩大了工厂的规模,购买了60台电动缝纫机,实现了每年近10%的资本利润增长率,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企业主,与美国多家大公司展开了跨国合作,成为了人大代表。

虽说徐爱华的故事可能会让你感到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但是,一项针对18个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虽然穷人们都在做生意,大多都是可能会赔钱的小本生意。

因为,对穷人来说,虽说一开始的投资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通常在你开门营业的前些年,新客户大量云集,然后先后给你带来回头客,但是,随着一段时间的经营后,利润的增长速度会越来越慢,直至与投资持平。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穷人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可替代性太大,贷款成本又太高,很难在规模上碾压别人,最终不得不走「薄利多销」的路线,结果大家都赚不到钱。

另一方面,穷人们大多缺乏生意头脑,也不敢冒险,做生意的初心也无外乎是为了分散风险,维持生计。

因此,即便是遇上了投资机会,穷人们也会因为担心风险,畏手畏脚,最终错失了扩张商业版图的良机。

于是,虽然在大街小巷都能够见到穷人们开的各类铺子,但是却很少见到店铺,能够做到王府井、仁和春天、万代一样的规模,不过也就是多个谋生渠道罢了~

因此,家里越是贫穷,越是要努力地通过接受教育,去写字楼里,做一份有着固定收入的稳定工作,然后带着自己的父母、妻儿去到大城市里发展,而不是每天想着家里那一亩三分地,和开个小超市呀,亲~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不得不承认,灵遥在阅读与保险、融资、创业有关的章节时,曾经不止一次地从作者的描述里,看到了大多数人的生活:

我们虽然明白用小额保费来分散巨额风险的重要性,但却常常会因为高昂的保险,一再地拒绝给自己投保,直至酿成大祸;

我们虽然知道低成本借钱的重要性,却依旧在需要用钱来满足「买买买」的欲望时,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手伸向了小额贷和分期;

我们虽然知道存钱的重要性,却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花掉自己手里本来用来投资理财的钱;

我们虽然知道只有干好自己的主业,超过大多数人,才能够真正地赢得老板的器重、客户的信任,升职加薪,发家致富,但却依旧在寻找着各种「弯道超车」的捷径。

也就是说,我们一边与穷人做着类似的人生决策,想着「天上掉下馅饼」,一边却因为自己每月的收入,比穷人多上那么一丢丢,各种作死,一再掉入「贫穷的陷阱」里。

因此,灵遥希望这本《贫穷的本质》,不仅仅是一本帮助你了解穷人们都在想什么的小册子,更是一本帮助你借由思考穷人的命运,反观自身,认真对待你人生的每一个决定,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致富之路的「人生指导手册」。

祝好!

细思极恐!你与贫穷 只有一线之隔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笔下的「穷人思维」 你占了几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