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走遍济南——出水芙蓉华不注

走遍济南——出水芙蓉华不注

时间:2019-07-14 04:07:30

相关推荐

走遍济南——出水芙蓉华不注

(-05-28 09:44:02)

济南是名满天下的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优雅韵致,让这座北方城市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但是如果你仅仅停留在“济南有泉”的认知层面,那么你对济南的阅读只能算是一知半解。济南,不仅是泉城,也是全球山体公园最多的城市,被誉为“世界登山之都”。济南的山,需要花费些时日,放松心情,慢慢地,细细地,一一品来。

济南华山

济南,南依泰山,北纳黄河。城之南,泰山余脉延宕,群峰连绵不绝;城之内,座座特色各异的孤立山头,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城市之间,宛如缥缈的云雾之中漂浮着点点岛屿。难怪唐朝诗人李贺在登千佛山时,俯瞰城中点点峰峦,激动地写下“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著名诗句。如今,若是去爬千佛山,一定要走北坡西盘道,因为在半山腰处,有一座“齐烟九点坊”,那里是看“齐烟九点”的绝最佳所在。站在“齐烟九点”坊,向北遥望,可见华山、鹊山、卧牛山、标山、凤凰山、马鞍山、粟山、药山、匡山等九座山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齐烟九点”。而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为何“九点”所指,古今不同?有人说,“齐烟九点”的“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确实,站在“齐烟九点”坊,看到的山远远不止九座。

千佛山“齐烟九点”坊

济南城内的山,已有二十六座被改造成山体公园,免费开放,设施齐全,只要你喜欢登山,相信总有一座适合你!4月6日,一个天气晴朗、春风和煦的周末,我决定去登一登华山。华山不仅位列“齐烟九点”之首,而且经过几年改造,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公园,再加上华阳宫维修后免费开放,我对这次登山充满期待。

当我来到华山公园,首先感叹的是公园之大。我错误地将车停在了山之北,而华阳宫和登山道在山之南,我不想另寻车位,便从山之北徒步转到山之南,结果这一转,竟然整整用了一个小时。

华山公园的全称是“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它以华山为中心,周围华山湖环绕,北望黄河,南连小清河。待全部建成完工,西与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护城河等水系连通,东与白泉公园、空港万亩荷塘、白云湖等水系连通,构建东西贯通的水上泉城旅游路线。届时,可从趵突泉乘船经过大明湖、北湖到达华山湖,然后向东经白泉公园、空港万亩荷塘到达章丘白云湖。若是该线路通航,就能像诗仙李白那样乘船畅游济南,想想心里都美!

济南华山公园

要问华山公园有多大?那么我告诉你,其面积相当于6个大明湖公园!若论水面规模,华山湖是大明湖的4.3倍。华山公园由光华大道环绕而成,光华大道全长约12公里,逆时针单向行驶,便于各路口车辆进入光华大道。除光华大道之外,公园周边的市政道路均已建设完成,形成通达的交通体系,其中南北向主干道主要是华山路和卧牛山路,东西主干道主要是鹊华大道和清河北路。同时,园区内5米宽的一级园路已基本建设完成,依山傍湖,为市民游客徒步、跑步、骑行等休闲健身提供绝佳场所。

华山公园远景拍照

华山公园建成效果图

华山公园园林工程整体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主要分布在华山山体北侧、西侧和南侧,二期工程主要分布在山体东侧。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停车场、洗手间、路灯、安防监控等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陆续投入使用,后期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提升园区配套。园林二期正在紧张施工,我正好从东侧绕过,工人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忙碌着,进行修路、栽草、植树、广场铺装以及驳岸、木栈道、挑台、廊架、水榭等建设施工。

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华山南侧和东侧的两侧桥梁已经建成通车,“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景观已基本形成。南侧为“崇正桥”,刻有“崇正桥”三个大字的匾额已经安装就位。这座桥原计划叫“鹊华桥”,因施工期间在华山脚下挖出一块石碑,上有清嘉庆年间重修崇正桥碑记,故废用“鹊华桥”之名,而改用“崇正桥”之名。“崇正桥”为三孔桥型,全长95米,宽17米,是整个湿地公园中最重要的一座桥,串联起华山湖南岸的历史文化区和华阳宫。目前桥梁主体已经完工,桥面石板已铺装完毕,桥南北两侧的4座凉亭也已成型。

北瞰崇正桥

南瞰崇正桥

华山东侧,烟雨桥主体施工已经完毕,目前正在进行栏杆安装、桥面景观照明及石材整修施工等外部装饰。烟雨桥从南卧牛山一带直通华山东侧,桥长200米,桥面净宽14米,为21孔连桥,是济南所有景观桥中孔数最多的一座,也胜过颐和园长度为150米的17孔桥。根据规划,整个华山公园有65座桥梁,在济南所有景区中首屈一指。

21孔烟雨桥对岸,就是驴山和南卧牛山

烟雨桥将华山、卧牛山、南卧牛山和驴山连在一起,共同组成景区的山水特质。卧牛山山体公园已打造完成;南卧牛山已恢复海拔高度至83.5米,山体净高62.7米;驴山恢复海拔高度至57.5米,山体净高36.5米。

秀美华山

华山公园不仅很大,而且很美。从地理上讲,华山非常独特,其主峰由上亿年前的岩浆岩构成。泰山山脉向北绵延起伏几十公里后,出现了一段难得的开阔地——这片开阔地位于黄河南岸,泉城济南即位于此——于是就在这片开阔地上零星散落,形成“齐烟九点”奇观。其中最大的一个点,像惊叹号一样矗立在东端,那就是华山。

华山——出水芙蓉

华山又称“华不(音福)注”,其名盖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韡韡。”意思是棠梨树上鲜花朵朵,连花蒂都艳丽光鲜,花朵花蒂相得益彰,一派生机盎然。“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可见“华不注”之名,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

华山的英姿,可用“平地树单椒,水中起芙蓉”来形容。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说:“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平地突起一峰,宛如利剑拔地而起,刺向天空。再有华山四周,湖水环绕,波光粼粼,从远处望,犹如一朵不事雕琢的芙蓉,从广阔的水面跃然而出,如芙蓉花卓然高立。

华山登山道

华山素以奇秀著称。其海拔197米,从数据上看并不骄人,但在“齐烟九点”中却是个头最高的。尤其是,当你真正登山时,你会发觉要爬上山顶,还真不是那么轻松。不少人爬至半山腰,便累得喘不过气来,摇手表示放弃。

登山道位于山之南,沿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开始台阶宽而缓,走起来比较轻松。当登至“佛教居士功德林”碑石后,台阶骤然由宽而窄、由缓而陡,而且越往上越陡。虽有台阶可蹬,有铁链可抓,但因陡峭异常,多处台阶如“天梯”一般,攀爬时颇费体力,需要多次休息,方能登至山巅。

艰难登山

“佛教居士功德林”碑石

见不少人坐在“佛教居士功德林”碑石下小憩,我也插空坐下休养。抬头打量碑石,只见山石呈长方形,庞大,雄浑,厚重,却又奇巧无比,一半立于山石之上,一半凌空探出,像是眺望远方,又像是等待贵客。石上几个大字是民国二十四年历城县县长张贺元书题,字迹十分清晰。

由碑石往上,山径蜿蜒,石阶陡峭。我振奋精神,不顾脚踝伤痛,扶栏杆,抓铁链,奋力攀援。虽是仲春天气,兼有习习清风,但走不到十分钟,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只得驻足喘息,脱掉外套,补充水分。志书《历乘》曰:“凡三息,可跻其巅。”就是说,需要休息三次,才能登上山顶。看来此言不虚。

高耸的吕祖庙

第二个休息点,我选择吕祖庙。吕祖庙与文昌阁共处一院,庙宇位于半山腰处,临崖而立,山墙高耸,气势巍峨。可惜不知建于哪个年代。外墙书有“华山”二字,门洞上方嵌黑底红字匾额,上书“文昌阁”。进吕祖庙,须先入文昌阁门洞。穿过门洞,拾级而上,台阶之陡,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登上平台,左手位便是吕祖庙门洞。

文昌阁门洞

吕祖庙门洞

进吕祖庙门洞,里面是一狭窄小院。吕祖庙正殿位于院落北侧,坐北朝南,不言而喻,里面供奉的吕祖吕洞宾。文昌阁在吕祖殿的东南角,小到不能再小,仅容一人进出。阁内的供奉的,当然是文昌帝君。抬头望,只见庙宇屋脊上方,一面石壁上摹刻“飞升岩”三个繁体大字,颇有神韵。它出自谁手,不得而知。

吕祖殿与文昌阁

继续上山,我不断被身边的石头所震撼。华山是一座石山,山上乱石横亘,巉岩林立,奇石崚嶒,怪石嶙峋。石缝间藤缠蔓连,荆棘丛生,给静默的石头带来无限生机。清人董芸谓华山之石“怒之如奔马,错之如犬牙。横者如折带,乱者如披麻。”更有“东龙、西虎、前龟、后蛇”四大奇石,简直是天造地设,鬼斧神工,让人大饱眼福。

飞升岩

华山奇石

“天地独立,日月共存”石刻

终于登上华山之巅!顶上空间狭小,石缝间,石头上,挤满了游人。峰顶高绝,天阔地远,临崖而立,春风浩荡,似有气冲霄汉、顶天立地之感。难怪山顶上有一块巨石,上书“天地独立,日月共存”八个篆书大字,中间刻几行小字:“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归来人,吕业水,一九九七年。”应为落款,但书写功底感觉不如八个大字,字体使用也不规范,况且将落款置于中间,也不讲究。是真的出自吕业水之手,还是冒名顶替?我不敢妄下断言。不管作者是谁,这气势恢宏的八个大字,于我心有戚戚焉!

华山之巅

立于山巅,环顾四周,视野毫无阻碍,目力所及,尽皆美景。南眺东岳,泰岱连绵,云气苍茫;低头瞰,小清河犹如彩带,自西向东纵贯泉城;华山南麓,一片青砖黛瓦的宏大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相间各序,布局有致,那就是古老的华阳宫(因其内涵相当丰富,笔者将另篇专述);东望卧牛、驴山二山,绿意渐浓,悠闲而恬适;西看“齐烟九点”,远近点缀城区,为济南平添诸多诗意。

往南眺望

最激动人心的是北望黄河,河面壮阔,大桥飞架,其势逶迤,坚定前行。东去的河水被一段坚固堤坝阻拦,潇洒地向北拐了一个大弯,然后继续向东向北流去。黄河南北,鹊山与华山隔河相对,一个望之如翠屏,一个如出水芙蓉,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正是鹊山与华山之间的优美景致。鹊山北麓,一片蓝汪汪的水域,那是鹊山水库,目前为济南市区最大的饮用水源。

北望黄河、鹊山、鹊山水库

站在山巅,我不仅陶醉于华山的美景,思绪也被缠绵的春风拉得很长很长。我想起了华山的悠久历史,想起了与华山有缘的文人墨客,赵孟頫、李白、曾巩、张养浩、元好问、康有为、吴良镛……

2600多年前,华山脚下发生了“三周华不注”的著名故事。《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晋国的执政卿士郤克为报齐国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鞌(今济南北马鞍山下),史称“鞌之战”。齐顷公亲率大军迎战。齐顷公骄傲轻敌,不给战马披铠甲,还声称“灭此而朝食”,就是灭了敌军再回去吃早饭。骄兵必败,结果可想而知,“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紧追不舍,跑到华山脚下,绕着华山转了三圈都难以摆脱,这就是“三周华不注”的故事。后来,幸得大臣逢丑父与齐顷公更衣换位,逄丑父佯命齐顷公到山脚“华泉”取水,齐顷公趁机逃脱。郤克闻言,对身边人说:“代君赴难的臣子,杀了不吉利。我赦免了他,用来勉励尽忠国君的人吧。”于是放掉了逄丑父。如今华阳宫内建有忠祠。忠祠墙上有《忠祠二十四忠碑刻图施财记》。图记上说:“华阳宫东配殿祀春秋齐国忠臣逄丑父是也,左传记述齐晋鞍之战舍身救齐君者也。”

华阳宫忠祠内祀逄丑父像

古往今来,华山的孤绝美景和丰厚的人文内涵,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了千古名句。

唐代的李白来了!“五岳寻仙不辞远”的诗仙,第一次来济南,就到了华山,并咏诗《登华不注峰》:“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宋代的曾巩来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南丰先生”出任齐州知州,近两年时间内多施善政,颇得民心,闲暇时曾登临华不注,吟道:“虎牙千仞立巉巉,峻拔遥临济水南。翠岭嫩岚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丑父遗忠无问处,空余一掬野泉甘。”

金元之际的元好问来了!这位16岁就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诗人,一来济南就喜欢得不得了,曾一口气写下《济南杂诗十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有“羡杀济南山水好”“有心常作济南人”“华山真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当他站在华山之巅,心中暗自吟叹:“元气遗形老更顽,孤峰直上玉孱颜。龙头突出海波沸,鳌足断水天宇闲。齐国伯图残照里,谪仙诗兴冷云间。乾坤一剑无人识,夜夜光芒北斗寒。”

元代的张养浩来了!这位大散曲家弃官回乡后,在北园建云庄别墅,经常畅游于鹊华之间。他在《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里,表达了归隐后的喜悦心情:“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汇波搂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播画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其中“华不注倒壶觞”,表明他到华山痛饮过。张养浩还有一首《游华不注山》:“苍烟万顷插孤岑,未许华山冠古今。翠刃刺云天倚剑,白头归第日挥金。攀援直欲穷危顶,歌舞休教阻壮心。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不但描写了华不注的峭拔险峻,也表达了壮心不已的政治抱负。

明代的李攀龙来了!“明七子”之首李攀龙,登华山吟道:“中天紫气抱香炉,复道金舆落帝都。二水遥分青嶂合,一峰深注白云孤。不是登高能赋客,谁堪洒酒向平芜。”这里的“二水”当指现在的黄河和小清河。

清代的王士祯和蒲松龄来了!据说明清之际,许多文人墨客来济南,都以游览华山和鹊山为幸事。一代代文人不断登临华山,他们兴之所至,写诗作画,简直像一场文化接力,流传下来的首歌不下三百首。

若说与华山最有缘的名人,当属赵孟頫、康有为和吴良镛三人,他们不仅与华山结下不解之缘,而且对华山的地位提升颇有助益,可以说是华山的三大贵人。

鹊华秋色图

华山的第一贵人,当属赵孟頫,是他将华山打造成济南的第一文化名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赵孟頫42岁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缺任,由其独署府事。三年中,他一面工作,一面游历山水,认为“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于是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抱膝独对华不注,孤吟四面天风来。”赵孟頫的“孤吟”,吟出了大量诗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该诗句被制成楹联,至今仍挂在趵突泉公园内泺源堂抱厦的柱子上。

其实,赵孟頫对华山的最大贡献不在诗文,而在画作上。1295年,赵孟頫的一幅《鹊华秋色图》,让济南华不注名噪一时,《鹊华秋色图》与其代表的“鹊华烟雨”胜景,一道成为泉城济南的城市标签之一。

说起这幅画的创作,背后还有一个故事。赵孟頫在济南三年后去职回乡。回到故乡的他常与几位好友相约饮酒、赋诗作画,每每谈起济南,总对济南山川之胜盛赞不已,谈及鹊山和华山,更是赞不绝口,让在场的人为之神往。但在座的周密心情却颇为惆怅,他祖籍历城,祖上为避金兵南下,迁居吴兴。周密从未回过山东故乡,此时勾起乡思,不禁神伤。赵孟頫为慰友人思乡之情,提笔勾画出鹊华二山之景致,《鹊华秋色图》由此诞生。

画卷以华不注和鹊山遥相而对为背景,描绘了济南郊外秋高气爽的迷人美景和野趣。此画深得历代文人青睐。明代董其昌称其为当朝第一,盛赞此画“有唐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认为这是赵孟頫一生中最意的作品。乾隆皇帝对这幅画达到了酷爱的程度,先后题跋九次,代账多达26个。最有趣的是1748年春乾隆东巡济南,登城远眺,发现眼前山色似曾相识,莫非这就是《鹊华秋色图》所绘?遂令人星夜飞骑回北京宫中取来此图,展卷对视,不禁欣然大笑,赞叹不已。遂又题记于画上。

《鹊华秋色图》华山部分

华山的第二位贵人,非康有为莫属,他是第一个提出在华山建新都会的政治家。19初夏,年逾六旬的康有为第二次来到泉城。当他登上千佛山俯瞰全城,这位笃信风水堪舆的大学者发现一个现象:济南城南靠历山,北临黄河。在他看来,有弓背反向之虞,与传统风水观念相悖。蹙思前行,不禁远眺寻望,忽然间发现东北方向一座山峰挺拔而立,心中不由一亮。这座山就是华不注山,它解开了康有为的心事。

第二天,当康有为饶有兴致地登上华山,他感叹道:“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七星山,苏州的横山……山水之美皆不如华不注也。”康有为不仅对华山之美赞叹不已,还提出了大胆而神奇的设想——“移都会于华不注前”,并提出具体的规划蓝图:“但开一新济南,尤美善矣……诚宜从黄台桥通驰于华山前,以华山为公园,稍缀亭台,循花木,先移各学校于山前,驰道间设一公会堂,为吏士公会之所,涉酒楼女闾于其间,因人情之讌乐,藉以开辟之,则游人相率而来,车马杂沓,咸愿受一廛而为氓,乃为之限定园宅之制令,宅地必方十丈以外,宅必楼,瓦必红,宅式不得同,庶几与青岛之闳规美观焉。不十年,新济南必雄美冠中国都会。”看着正在建设中的“华山地质历史文化公园”,我在想,如今的规划是否受到康有为先生的启发?与康有为所描绘的蓝图是否吻合?设计者的名单中,康有为是不是应该排在第一位?

第三位贵人,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他把华山定位于齐鲁文化的三个制高点之一。这位当年协助梁思成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工程学系的当代建设规划大师,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改革先锋称号,并颁发改革先锋奖章,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十多年前,吴良镛先生受邀考察济南城市规划时,明确提出打造“一山一水一圣人文化线”的三个制高点——尼山(孔庙)、泰山、华山(即华不注山)。

将华不注山列为齐鲁文化的制高点之一不是偶然。从地域上讲,孔庙、泰山都属鲁国,唯华山属齐。从类别讲,孔为儒家之宗,岱是佛道相融,只华山为道独有。从文化上讲,鲁韵绵长,代表的是厚重和谐;齐风浩浩,代表的是雄旷豪壮。从现代发展方向看,济南是齐鲁文化中心,华山为齐烟九点的代表制高点;泰山是五岳之首,是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为一体的典范;孔庙是儒家文化之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点。这三个文化点齐聚齐鲁大地,恰巧又在一条轴线上。

吴良镛手绘稿

如何打造华山制高点?鉴于老城一时难以“改造”,吴良镛先生建议往大明湖北发展新区,用中国城市传统布局的某些特点,如历史上的长安“南望终南山子午谷”,“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用两座山头作为远处城市的大门;洛阳南面正对“伊阙”,即龙门石窟所在,济南城北黄河边有“华山”和黄河北的“鹊山”,正好用它作为大门,这样南部千佛山、北面华鹊二山及黄河,中有小清河,东西泺水以及大明湖等,这就是济南新风貌带的设想。由此形成的济南城市南北主轴,既是特色风貌轴,也是自然历史文化轴。若得以实现,从千佛山往北看,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何等壮观,何等美丽!由吴先生亲手绘制的“山泉湖河城”草稿,今天已珍藏在济南市规划展览馆中。感谢吴良镛先生!

过去的华山

现在的华山

虽然华山的改造还没有完成,但其秀美的容颜,足以惊羡世人,让每一位前来的游客为之震撼,为之陶醉。待所有的规划全部实现,大美华山一定会荣登济南第一山,并助推济南角逐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人是幸福的,因为华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