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对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思考

对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思考

时间:2020-01-08 16:39:20

相关推荐

对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思考

北京市第8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于鸷隆

当前,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而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然要求。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疏控并举,深度推进产业疏解。在增量方面,严把新增产业准入关,在存量方面,多措并举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向周边地区转移。同时,搭建30个产业对接平台,向外疏解产业项目。

并不是所有非首都功能产业都要疏解出去,有的是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如铁路公交运输、住宿餐饮、物业管理、邮政银行等,这些产业要保留;有的不是城市运行和生活所必需的,与“四个中心”也没有直接关系,这就是要疏解的对象。按照能耗、人口、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把高能耗、地耗、水耗,高污染,外来人口占比高,劳动生产率低,就业人口教育程度低的产业筛选出来,合理确定哪些产业淘汰退出,哪些保留升级,哪些转移疏解。

一、二、三产领域都有要淘汰、转移、保留的产业。比如农业领域,严重超采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区,就要退出小麦等高耗水种植业,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全市没有达到规模生产的散户养殖也要退出。工业领域,木材加工、造纸和纸制品、石油加工、核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制造等产业,要逐步退出。服务业领域,批发零售、装卸搬运、仓储和快递业等,这些产业聚集大量人口,要逐步疏解出去。

疏解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一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涉及中央非核心部门,如央企、高校、医院及一些相关产业疏解,要从中央层面加强统筹。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可以提高中心城区资源价格,形成市场化倒逼机制,促进存量产业转移。城乡结合部地区,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成本,促使低端产业主动退出。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批发市场疏解和转型升级等。

三是处理好向外疏解与内部均衡发展的关系。中心城区教育、医疗功能及相关产业可先向郊区疏解。有意识地将一些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放在郊区县。可能的情况下,把中心城疏解的产业向郊区县转移一部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四是做好“加减乘除”。加就是把中关村品牌加大做强,打造“高精尖”;减就是对不符合条件的产业“只减不增”;乘就是把创新做到极致,形成倍增和乘数效应;除就是把环境、人口作为“分母”,越是对环境破坏大、吸纳人口多的产业,阻力和成本越要成倍增加。

五是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可以设立一个类似国开行模式的发展银行,对重大基础设施等给予投资支持。根据京津冀三地不同的合作模式,在税收分成、产值统计等方面统筹考虑,制定不同的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研究各区税收等问题,严禁为吸引企业无序竞争,按照产业、人口疏解情况进行奖励,使疏解多的区税收不受影响等。

六是创新土地支持政策。可以优先保障疏解到中心城以外单位的土地供应,并给予优惠政策。中心城用地指标可以流转,迁出的单位,可以考虑把土地指标流转溢价给他们。市属单位外迁后,土地统一规划利用。大片建设区与零星腾退的产业用地可以联动开发,结合部地区也可把土地指标流转溢价拿出来,解决低端产业疏解后的资金平衡问题。

七是探索金融支持政策。实行差异化支持,对不符合要求的产业,在融资价格、审批流程等方面出台限制性政策,对疏解出去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给予支持。市、区可联合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补贴奖励企业,解决中心城外迁人口定向安置等问题。可向中央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涉及中央部门及相关产业的疏解等。

八是做好政策配套和示范带动。在户籍、人员编制、子女入学等方面,要有具体明确的鼓励政策。制定跨区域企业资格认定和人才资质互认办法,建立能够衔接上的用工和社保制度等,形成示范带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