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谷文达:当代艺术不仅仅是时尚符号 将是当代的主流文化

谷文达:当代艺术不仅仅是时尚符号 将是当代的主流文化

时间:2020-02-06 15:48:37

相关推荐

谷文达:当代艺术不仅仅是时尚符号 将是当代的主流文化

12月15日,谷文达回顾展《艺术》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幕,这场跨年大展占用1、2、3层共7个展厅近3千平米,囊括了谷文达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以《艺术的故事》文献资料的线索为引导,不同主题呈现了艺术家32年在中国,32年在纽约和西方的艺术旅程。

面临国际文化相互渗透之势,谷文达利用作品雄心勃勃地探讨艺术与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着重于全球主义关系与问题,谷氏艺术具有卓越的时代性,正像所有重要的艺术作品一样在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预卜未来。高名潞在他的著作《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写道:“在八五美术运动中,只有谷文达作为个体艺术家能与众多群体抗衡。”

而谷文达却对墙报说:艺术不重要,艺术家更不重要。时间会把我的创作,做一个最后的总结。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墙报 ×谷文达

墙报:之于“当代水墨”或“新水墨”的概念(或观念)目前为止依然有很多争论,结合您相关的创作,可以和我们谈谈这个话题吗?

谷文达:我在浙江美院跟陆俨少老师学山水画的时候,同时就在做当代,两条线并行。我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中国艺术的经典,一直会是我的创作来源。当代艺术是西方舶来的概念和形式,对我来说,我们接受的当代艺术和我们接受的中国经典没有区别。你的作品是由所有来源共同塑造的。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85美术运动中,我的立场和挑战是双方的。当代艺术对中国当时艺术的挑战,和中国当代艺术要想做什么、要建立什么,是互相的。

我的当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处于游移状态,因为当代艺术和现代的、当代的水墨或者新水墨,不是完全吻合的。很少有人从国画进入当代的,做当代水墨的人,最后可能落脚点仅仅在当代而已,它很少能够进入当代艺术这个领域,老是有一个边缘化的状态的。

无声演讲 水墨行为艺术 1985于中国杭州浙江美术学院谷文达工作室 摄影矫健

我的口号很简单:你要永远向传统(你的基因)学习,也要永远向先进的学习,不光是西方的,就是说任何先进的你都要接受、移植,把它包容过来。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墙报:在材料和创作形式的选择上,您是怎么考虑和决定的?

谷文达:我希望通过材料的变化来挖掘概念的深度。举例来说,从80年代开始,我将中国最早的经典书法、文人画与当时的文革、社会标语结合,也就是最早的政治波普、社会波普。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后来我有几个项目,用茶叶做宣纸,用中国人头发的基因做墨锭、墨粉。因为茶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的基因要比中国画本身更经典。我更深地挖掘中国文化的源头,然后将它和西方当代最先进的东西相结合,把这两个极限结合起来。

最近做了几场公共参与的行为艺术。其中一场是在佛山,1060名儿童在1000平米的红绸缎上书写《孝经》,另一场是1500个儿童在1000平米的宣纸上用蓝藻水创作青绿山水。这些都是水墨和现当代结合的材料和形式,都是我一路开发过来的。

大众当代艺术日系列-【青绿山水画的故事】,广东深圳1500名小学生以蓝藻水在1500平米的宣纸上泼画青山绿水

墙报:在书写艺术作品中,呈现出书法(文字)与艺术创作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的转化,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谷文达:1987年我到了纽约,那个时候美国呈现出一种非常多元的文化。在不同文化身份聚集在一起的生存状态下,我做了两件大的作品,并且一直在持续。《碑林》以唐诗作为起点,以音译、意译的方式把它转化成诗歌。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碑林-唐诗后著】1

【碑林-唐诗著】2

碑林唐诗后著#23

还有《联合国》,已经做了26年。现在大概有600多万世界各地的人发、基因在作品里,规模比较浩大。其中一个“人发长城”,里面就有200万的人发,相当于武汉的1/5人口。这个概念非常震撼,因为头发充满了DNA,实际上可以作为犯罪现场的证据。这是我离开中国以后,两个新的发展。

联合国.千禧年巴比伦塔.1.un.babel of millennium

联合国.中国纪念碑.2.un.china monument

墙报:从《联合国》等作品中,能够看到您超凡的国际化视野,作品是否体现出一种“世界大同”的向往呢?

谷文达:应该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美国最强势的那段时间,英美推出了新的国际主义的艺术潮流,《碑林》和《联合国》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氛围的驱动下形成的。当美国到了千禧年之交,很多科学家认为,生命科学和遗传基因是人类最终的科学,就连人工智能实际上也只是工具,是为人服务的。

所以从1988年开始,我就开始用人体材料做作品。在1000多年前,胎盘在《本草纲目》我们就已经开始用了,但在我作品中,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人的生存问题,有残疾儿童的、有死婴的、有健康儿童的等等。每个人都是从胎盘出来,作品显现出一种生命的现状。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墙报:毛发、胎盘粉等特殊材料,它们的运用其特殊性及所指是什么?

谷文达:我希望我的材料是有体温的,是真实的,它不是一段话一张画(用英语说是representation,述说)。人体材料有体温,它是最真实的,看到它的时候,观众会直接会卷入。比如我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展示了由50万人的头发做成的作品,在图书馆展出的时候,来看的人很快意识到他自己也包含在作品中。作品的提问是很直接的。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墙报:由24节气与人体24节脊椎骨中枢神经构成的“天象-人相”作品,最初的创作灵感是什么?

谷文达:这来源于一个很偶然的发现。我们在谈东方古典哲学中,经常谈到“天人合一”这个已经被用烂的概念。在,我以24块石头创作“24节气”这组大型雕塑,24节气是宇宙循环的一个天体运动,我偶然发现人的脊椎骨的数字也是24块。人的周期、人的循环和自然界的循环,在某种意义上出现了神秘的默契。我就发现它是最贴切、最实际的,有根有据的天人合一,而不只是形而上的漫谈。人体中枢神经的二次24节颈椎骨和24个节气之间有多少神秘的关系,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感觉非常有趣。

24节气与人体24节脊椎骨中枢神经构成“天象-人相”

墙报:是否有非常厚重的文化理想,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禅宗文化、西方文化多有思考,并一直贯穿在您整个的艺术生涯?谷文达:我有大概40年的艺术经历,当然首先出于我自己本身对艺术的喜好。同时,我有一种信仰,那就是展览的四个关键词:信仰、执着、挑战、超越。这组成了我的艺术故事。我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应该是这样的:我在中国32年吸收的经典文化,在纽约32年接受的当代文化。我的大脑就像一个双核电脑,两者有交融、有困境、有矛盾,也有和谐。最后我发现我的知识财产具有很大的宽泛度,具有两个极端:一端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另一端是资本主义的实用主义。两者处于融合、混搭的平衡,这方面来自和谐、中庸之道,也来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作为当代水墨的当时的奠基者,我的水墨一定是中国元素,但绝不是简单的照搬(比如我们参加国际活动,就直接穿上唐装。)我的中国就在我的水墨里面,在我的《联合国》里面,在这些代表作里面,它都不是原型出现的,都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实践和融合,从来没有简单的复制西方或者东方。

遗失的王朝_我批阅三男三女书写的静字#3

遗失的王朝-静则生灵#1

这就是我的两极、我的结构,我的社会生存和经历,艺术它最后一定是你生活的直接写照。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墙报:回顾展同时包括了大量的文献,使得整个展览布满线索。您怎么看待这部分文献?它对于整个展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谷文达:我们看过了太多宏大规模的展览,但基本都很简单、比较粗制滥造,把作品一挂就解决了。展览可以很厚、很大,但仔细一看,里面缺少很多层面的研究内容。这是现在我们文化存在的弊端:快速、高大上、假大空。因为高速发展,产生了这些弊端。当代艺术毕竟时间短,也很粗糙。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所以三年前,我和鲁虹先生及黄立平馆长谈起的时候,就一致同意要做和文献结合的回顾展。当然你会花很多时间,最难、最耗时的就是走廊的文献部分。对于我来说,我感觉艺术家的责任不光是把作品完成,也需要把制作过程、你的生存状况、你的经历过程进行展示,这可能比单单创作一件作品更重要。过程本身就是艺术。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我一直认为艺术家在工作室完成一件作品,他只是完成了作品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实际上已经和艺术家没有关系了。后半部分由美术馆、藏家、艺术市场,以及各种不同的观众共同构成。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布展)

它的深度在于,你不光呈现了作品本身,还呈现了作品形成的过程。对来参与的社会方方面面都起了引导作用。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事,不光是一个作品,还有它应该怎么样来呈现。只有你作品的形成过程,源动力、初衷和最后结果是完整的,才能给观者提供对作品比较深度的理解。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墙报:在您的作品里,整合了文化、政治、社会等多重层面的提问和表达,那么您的展览主题中的“艺术”作为究竟意味着什么?谷文达:艺术虽然能够引导、开拓人的思路,但在整个人类生存里面,艺术不重要,艺术家更不重要。所以我认为,以艺术家的名字或者某些形而上的一些题目,并不说明问题。反而艺术的故事就比较具体了,就谈我自己的经历。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现场

我在研究一个自己的方向,在“艺术的故事”中积累多了,将来可能还会走到“艺术的神话”。明年我有一个“天堂红灯”大地艺术项目,可能有机会在美国实现。“天堂红灯”的上海站有2万个儿童都参与了这个项目。

大众当代艺术日系列-【天堂红灯上的签语未来】,上海两万学龄儿童在灯笼上签语壹个自己的愿望

与之匹配的,我还建立了一个“大众当代艺术日”,参与度非常宏大。第一届是在广东佛山举办,与香港瑞安基团合作的,第二届是在深圳,与平安集团合作的。第三届可能会在美国或者欧洲。

大众当代艺术日系列-【基因与蜕变】5月11日母亲节,广东佛山岭南天地1000平米红绸,1060位小学生书写《孝经》全文

当代艺术在中国还不是一个主流文化,还是一部分年轻人的时尚或开放的标志。我认为参与到项目中的这些学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希望通过这些艺术参与的计划,让大众有了这个意识,中国当代艺术才会变成主流。

大众当代艺术日系列-【基因与蜕变】

墙报:您希望观者从您的展览中取得什么样的收获?

谷文达:观众的收获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呈现和相关文献,我能做的是怎样把它呈现得更完善,剩下的就要取决于整个艺术生态了。一件艺术作品最后的价值,绝对要取决于周边的环境、不同人接触作品的反馈,还有最后一项因素就是时间。时间会把你的创作和社会对其产生的理解,做一个最后的总结。

谷文达 1955 年生于上海,生活和工作在纽约和上海两地。1981 年谷文达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 年至 1987 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1987 年,获加拿大国家外国访问艺术家奖,并移居纽约; 1999 年 3 月,凭借作品【联合国】成为首次登上《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杂志封面的华人; 年在新加坡获得 Prudential 亚洲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艺术》谷文达回顾展

出品人:黄立平主办:合美术馆地点: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 16 号策展人:布莱恩·肯尼迪 鲁虹学术主持:沈语冰支持:peabody essex museum展期: 年 12 月 15 日 - 年 5 月 15 日

注:文中图片由谷文达工作室提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