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四)——可变后掠翼强-6攻击机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四)——可变后掠翼强-6攻击机

时间:2023-08-09 21:03:08

相关推荐

中国军工黑科技系列(四)——可变后掠翼强-6攻击机

随着强-5攻击机的退役,我国现在还没有一款战机能完全填补它留下的空白。看着别人家的苏-25“蛙足”和A-10“疣猪”还继续在战场上大展身手,不得不让我们眼馋。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也研制过更新型的攻击机——强-6攻击机。

当年强-5可是除了歼-8最具现代感的飞机,它也是我国第一款出口的飞机。

1974年初,西沙海战爆发 。我国创造了小艇击沉大舰的辉煌战果。但西沙海战也暴露出了我国海军作战的一个严重问题——无有效的空中支援。当时的歼-7缺乏对地作战能力;强-5航程短,载弹量少;轰-6缺乏自卫能力,无法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研制一种先进的支援战机成为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共同需求。当时由于国力有限,三机部决定索性就合二为一,研发一款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通用的攻击机。对于这款新型战机,军方提出的性能指标主要为:远程、能超低空高亚音速飞行、全天候、执行夜间任务。在此基础上,海军提出了自己的特殊需求——作战半径要超过强-5的2.5倍,载弹量是强-5的2—3倍,可以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执行空战任务。强-5攻击机的娘家南昌飞机制造厂很快上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强-6攻击机。

从想象图来看,强6像是F-16和米格23融合的产物。

强-6的设计师为大名鼎鼎的陆孝彭,在他的坚持下,强-6设计指标为一款可变后掠翼单发单座超音速强击机,装备国产涡扇6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达14500千克,最大载弹量4500千克,作战半径预计900千米。强-6的机载电子设备采用了仿制和改进自米格-23上的相关设备——具有多种对地攻击模式的新型雷达、激光测距仪、瞄-6型瞄准具、雷达告警系统以及通信电台、近距导航和着陆系统等。最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全新航电系统的强-6,近距空中打击的精度会比强5提高3倍,同时还具备发射新型空地导弹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强-5总设计师——陆孝彭

从这个角度看强-6(上)和美制F-111攻击机(下)还是很像的。

强-6的研发之前,中国已经从埃及搞到了一架采用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还从南部地区获得一些美制F-111攻击机的残骸碎片。这对我们可变后掠翼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

从南飞提出的设计指标上看该机的性能十分理想,再加上强-6的研发之前,我国已经从埃及搞到了一架采用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还从南部地区获得一些美制F-111攻击机的残骸碎片。这对我们可变后掠翼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时可变后掠翼的方案已经大体成型。该机所装备的涡扇6发动机也于1980年达到了性能设计指标,所以三机部最终决定采用南昌飞机制造厂的强-6方案。但是在研发过程中困难重重——可变后掠翼机构比苏制原型要超重12%,严重影响了作战半径;负责可变后掠翼控制的电传动系统研制进展缓慢;更要命的是,涡扇6发动机迟迟无法定型投产。而隔壁的西安飞机制造厂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于1988年成功首飞,直接宣布了强-6的研制计划的取消。

正在试验的涡扇-6发动机,一直的疼。。。

最新型的歼轰-7A装备了国产涡扇-9发动机,发动机与世界一流还是有一些差距。

现在来看,强-6没有坚持下去有点歪打正着,可变后掠翼被实践证明不适合战机使用,后来的各国战机也都没有再采用。通过对强-6的研制,对于中国航空工业都是一次革命性的尝试,即便这次尝试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也为中国保留了诸多的技术储备和积累。还有就是航空发动机一直是我们的疼,什么时候我们能不只通过气动布局的修改来实现战机的性能。

正是一点点的技术积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歼-2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