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灸法补泻有玄机 辨证施治各不同

灸法补泻有玄机 辨证施治各不同

时间:2022-06-23 07:04:33

相关推荐

灸法补泻有玄机 辨证施治各不同

什么是灸法?

灸法,古称灸焫。《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又言:“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说明灸疗就是烧灼的意思。所以,灸法就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灸法与针法一样,也分补泻!

关于灸法的补泻,《灵枢·背俞》篇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指出灸法的补泻,亦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而实证则用泻法。

灸法的补法和泻法操作上有何不同?

补法:点燃艾柱后,不吹其火,火力宜微而温和,时间较长,待其慢慢地自灭,使真气聚而不散。

泻法:点燃艾柱后,以口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速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灼痛时可更换艾柱再灸,促使邪气消散。

根据灸法的功能,一般灸法多属补法,如温和灸、温针灸、化脓灸,某些隔药物灸更能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但也有一些灸法旨在软坚散结、消瘀排脓,可列为泻法的范畴。

施行灸术的补泻,宜以上述方法为准。具体应用时,还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灸治的部位、穴位的性能、患者的体制和年龄等,灵活运用。

灸法的主治作用

灸法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失调的治疗目的,如《医学入门》所言:“寒热虚实,皆可灸之”。因此,灸疗的治疗作用十分广泛。

疏风解表,温散寒邪

《素问 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 异法方宜论》曰:“藏寒生满病,其治亦灸焫”,《素问 骨空论》曰:“灸寒热之法,先灸大椎”、“大风汗出,灸譩譆”。由此可见,灸法适用于治疗风寒表证,或寒邪为患所致诸证,或偏于阳虚者。

温经通络,活血逐痹

《灵枢 禁服》曰:“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即讲脉陷不起的原因,是由寒气入于血,血因寒而凝滞,血瘀脉中,故灸法可用于治疗寒湿邪所致的痹症。

回阳固脱,升阳举陷

《素问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在于人体至关重要。阳气衰则阴气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当此之时,就可用灸法来温补虚脱之阳气。如系阳虚暴脱之危症,灸之可有回阳固脱的作用。《伤寒论》曰:“下利,手足逆冷者,灸之”,“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逆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都是有关阳气下陷和外脱危症应用灸法的例证。因此,灸法可用于因阳气虚脱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虚脱证,以及遗尿、脱肛、阴挺等都可以选用。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灵枢 刺节真邪》曰:“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疾,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温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圣济总录》曰:“凡痈疽发背初生,......须当上灸之一二百壮,如绿豆许大。凡灸后却似焮痛,经一宿乃定,口火气下彻。肿内热气被大夺之,随火而出也”。因此,灸法可用于乳痈初起、瘰疬、寒性疖肿未化脓者。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千金方》曰:“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扁鹊心书 须识扶阳》曰:“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由此可知,灸疗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因此,俗话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有其临床实践依据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