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请帮助孩子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说“不!”

请帮助孩子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说“不!”

时间:2019-11-10 23:57:09

相关推荐

请帮助孩子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说“不!”

这可能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上二年级时,后桌的男孩经常往林平的笔盒里放毛毛虫,每次打开笔盒,他都会吓得尖叫着跳起来,脸色惨白。林平回家告诉了父母,他们觉得这仅是孩子的淘气之举,没必要较真。可是这却成了林平童年的一个阴影,以致他现在看到毛毛虫时身体依然有激烈的反应。

据调查统计,校园欺凌最常见的类型就是“起外号”和“戏弄”。而这类事件愈演愈烈除了学校的教育存在缺陷外,家庭的不重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让处于孩子成为施暴者和受害者?校园欺凌仅仅是孩子之间的问题,还是也是家庭与社会的病症?如何让欺凌远离学校、远离孩子?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及敲诈勒索等,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会对被欺负的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心理学上将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近年呈现的新特点

1低龄化趋势明显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分析发现,发现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以往校园欺凌当事人高中生居多,现在初中生和小学生开始增加。有的受害学生甚至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遭到勒索,而这些孩子可能只有七八岁。因此,无论是施暴方还是受害人,都呈现低龄化趋势。

2女生频频成为“主角”

大多数人对女生群体的印象都是可爱乖巧,然而近年来女生参与校园欺凌的案例越来越多,让人不敢置信。宁夏某中学做过统计,发现该学校的校园欺凌事件,近七成有女生参与,而且“有女生参与,男生往往下手会更狠”。

3流动、留守儿童密集处,往往呈高发态势

当前校园欺凌事件不少发生在城乡接合部的学校,而这些学校正是流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方。由于流动、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忙于生计,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这些孩子要么因缺少保护,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要么走上歪路,成为了校园“小霸王”。而在陌生的城市中,一些流动儿童无法找到自身的定位和价值,甚至被歧视,也很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施暴者或受害方。

家庭教育缺失,“校园欺凌”幕后推手

青春期之前,孩子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校园欺凌频繁发生,是一些青少年成长亚健康状态的积累和爆发,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性格和品德的培育。

缺乏家庭关爱,用暴力宣泄

根据数据统计,出现问题的孩子超过80%来自单亲或类似单亲的家庭。很多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许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无人过问。而在校园欺凌事件施暴的孩子中,有70%左右从小缺乏家庭关爱,甚至常常遭遇家庭暴力。因此,他们也往往选择用暴力宣泄自己的不满。

在大多数人眼中,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十分可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家庭结构失能,使得这群孩子也很可怜,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从家庭中得到应有的关爱。

不当教育理念,带来负面影响

曾经有一名教师,她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在校园内打了同学,她把其家长叫到学校时,家长一听说自家娃是“打人”的一方,还挺高兴,说这样才能不受欺负。一些家长这种明显走偏的观念,不仅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决,同时也让校园里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宁做狼,不做羊”、“不能吃亏”、“不受欺负”……如今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有一定的市场。这些家长的本意可能是培养孩子适应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做生活的强者,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单纯灌输这些观念,在不谙世事的孩子面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社会图景:人与人之间只有恶性竞争,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会欺负你——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样的法则面前,文明、道德都成了软弱无能的象征。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征兆,请注意

身体伤痕

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人为伤痕,诸如瘀伤、抓伤及其它伤痕,那很可能是孩子受到暴力侵害。要注意,如果孩子经常穿着长袖衣服,即便是温热天气也如此,他/她可能是想遮掩伤痕。

丢失或损坏

虽说有些孩子会把个人物品保管得乱糟糟的,但如果发现他/她经常丢失一些个人物品,比如说鞋子、首饰、文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件总是有破损,那么家长就要留心了。

如厕习惯改变

观察孩子是不是非得等到回到家才上厕所?虽然有点奇怪,但这也是受暴力侵害的一种征兆。学校的厕所由于位置特殊且不易受到监控,这里很容易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

自尊心受挫

如果孩子经常回到家都带着伤心、沮丧的情绪,甚至是哭着鼻子,那么他/她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校园暴力的受害儿童,可能会变得很依赖家长,并且变得孤僻、怕生,而且显得很没有自信。

自我伤害倾向

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儿童,很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虐的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行为,家长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有关心理咨询专家处寻求帮助。

不愿上学

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上学,甚至出现逃学、装病请假等的现象,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他/她不愿意回到让其感到不适的地方。

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表现之一,如果睡眠问题还伴随着其他以上提到的现象,那么孩子受到暴力侵害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外媒:抵制欺凌,从家庭开始

帮助寻找“支援朋友”---

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家庭教育和政策专家,马尔科姆·史密斯说,恃强凌弱者“会分辨出不合群的孩子或者因为抑郁、心理健康疾病、残疾或身高体重异常等受到孤立的孩子”。“因此,如果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从上学前就可以问‘谁是你的后盾?在公共汽车上,在过道里,谁是你能指靠的人?’如果孩子答不上来,那你就应当帮他们与同龄人搞好关系。”

史密斯的“勇于关心”课程正在新罕布什尔州的3所农村学校试行,他讲述了一个例子。一个新来的男孩在走廊里遭到其他男孩推搡,“我们不知道该怎样让他变得强大”,后来工作人员注意到他跟一个女孩成了好朋友,“这个女孩甜美可爱,但非常有冲劲。七年级男生最怕的是什么?女生!所以让她和这个男孩一起穿过走廊是制止欺凌行为的最直接办法”。

心理学家乔尔·哈贝尔说,孩子还应当通过体育运动、业余爱好、夏令营或宗教团体等在校外结识“支援朋友”。“这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孩子从小学升到中学时。”

传授对付“恶霸”的方法---

哈贝尔强调,“大多数孩子可以学会一些技巧让他们尽量不作出强烈反应”致使恶霸得寸进尺。

治疗专家吉姆·比塞纽斯已经在俄亥俄州等地的400余所学校讲授了他的“抵制欺凌的青年”课程。他说,恃强凌弱的恶霸会“捕捉并利用身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恐惧。它是一种身体反应——受害者的回应、头和肩膀的动作、语气语调等”。比塞纽斯认为,教孩子从体态上显得充满自信有时会比教他们措辞技巧更容易。

家长帮助孩子的途径之一是把谈论学校人际关系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开口。哈贝尔建议,家长不要只是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也要问:“你跟谁一起吃午饭,跟谁坐在一起,跟谁一起玩,在公交车上发生了些什么事,有没有注意到哪个孩子受到嘲笑或者排斥?”

阻止孩子恃强凌弱---

通常人们都以为,恃强凌弱者都是受冷落、受虐待的孩子,或者在打骂是家常便饭的专制家庭里长大。但缺乏约束同样是祸根:无法无天、觉得自己想要什么就该得到什么的孩子也会可能为恶霸。

史密斯担心,旨在提升孩子自尊心的努力误入歧途,造成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权力感”。他担心我们正在培养“最自私的一代”,并表示,学校和家长必须营造一种绝不容许自私的风气。“宽容友好,有同情心,关心他人,乐于付出——这些是可以教给孩子的。”

还可以告诉孩子,友好待人是一种乐趣。“让你的孩子对友好入迷,”史密斯说,“鼓励孩子主动去邀请落单的孩子一起玩”。

遭到校园霸凌的孩子,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丧失自信、对未来茫然,同时心情不稳定。但是,不是所有的校园欺凌都会被发现。作为家长,除了平等交流,关心孩子平时的状态,与学校保持联系,更重要的是——

告诉孩子

遇到欺凌

请勇敢说出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