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东方陶瓷】浙江地区雕塑艺术品欣赏

【东方陶瓷】浙江地区雕塑艺术品欣赏

时间:2024-06-09 09:34:45

相关推荐

【东方陶瓷】浙江地区雕塑艺术品欣赏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形态特征:

白象塔一层四面出土。石绿色高髻,华冠,双耳垂肩,耳后二绺垂髻和缯带披垂于肩上。眉清目秀,面部丰腴。身穿大红描金菱格纹覆肩襦衣,右胸袒露,外披赭红色袈裟;项饰璎珞,双手相插腹前,下着白色菱格纹罗裙。跣足。亭亭玉立于仰莲上。菩萨体态轻盈,神态闲适自若,各部分比例适度,透视准确,线条圆润流畅,表现了典型宋塑特征。是这批彩塑中的精品。与收藏于省博物馆的彩塑立像(出土编号:137)为一对。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二层四面出土。前梳平髻,后披长发至膝,额有白毫,面部圆润丰满,白皙带红晕,双目微启,两耳垂肩。披朱红色云肩,着紫色交领肥袖衫,长裙曳地,外罩折褶红裙,菱形纹饰蔽膝,足登云头履。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绘木雕菩萨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二层出土。头披蓝色长发,长及胫部,两边鬓发修剪精整,从耳前披在肩后,露出双耳。脸部丰满皙白,用墨描出弯月眉,双目微启,高鼻红唇。身穿乳白色大袖交领襦衣,披红底描金云肩,腰系帛带,腹前佩蔽膝,下垂至地,足登云头履。右手持贴金箔净水瓶,左手残,残部有一个卯眼。凝神伫立于座上。雕刻细腻,色彩鲜艳,衣褶纹饰雕刻流畅。手部采用榫卯拼接工艺。颜料底层打底较厚,颜色剥落较少。

北宋至道二年彩塑木星供养立像

年代: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

白象塔二层三面。

头戴进贤冠,冠后部披风下垂。面颊丰满,略带微笑,短须。内着交领襦衫,外穿靛青色镶红边交领大袖长袍,前腰系同心结绦带,后腰垂二条绦带,白色长裙曳地,外罩红色裙裳,足登无意履。衣褶线条简单流畅,无纹饰。双手曲起掌心朝上作持物状,立于须弥座上,俨然似一文臣。与现藏省博太阳天子为一对。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天王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头戴菊花纹饰兜鍪,鍪顶部残,顿项披肩。突目蹙眉,张口露齿。右手从肩部残缺,左手从上臂残。身穿赭红色明光甲式胄,胸前两面菊花纹圆护,背甲则为一片式样。胸背甲在肩部用两根肩带相连,套在护肩上。胸部用帛带横束。腰系革带,腹前饰鹘尾,着红色腿裙,腿裙稍残。下着红色缚口裤,双足残缺。神态威武。与1514/18为一对。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菩萨坐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二层四面出土。

头梳矮平髻,留刘海,两侧鬓发从鬓角梳到耳后,耳后缯带披垂至肩。额有白毫,面部圆润丰满,五官秀雅,两耳垂肩。内穿石绿色襦衣,外披淡灰色广袖袈裟,袈裟上错落盘缀深兰色盘花。右胸袒露,肤色赫红。颈饰璎珞,腰围罗裙,束赭红结带。左手扶膝,右手残缺。跣足,一足盘膝,一足踏莲花,半跏趺于坐椅上。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天王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二层三面出土。

披齐腰红色长发,面呈赭红色,有三目,蹙眉暴睛,张口露齿。肩披蓝白相间巾,颈下束结,着红底蓝白团花窄袖袍,外罩赭红色贴金箔鱼鳞甲,胸部用帛带横束,腰腹围蓝色团花捍腰,腰系革带,腹前饰金底红色团花鹘尾。肘部缀以象伞一样撑开的护甲残缺。下身着红底团花腿裙,红底护裙饰金色草纹,下着红底蓝白团花缚口裤。两手残缺,两足着靴,神态威武。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舞伎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一层六面出土

头梳红色云髻,双耳后二绺垂髻至肩部。面白唇红,面颊丰腴,眉目娟秀,口露笑容,双耳垂肩。内着覆肩衣,坦右胸,胸下用帛带横束,系同心结,肩披石绿色天衣,腰围石绿色围裙,白色帛带膝前系同心结,下着红色罗裙,轻薄贴身,富有织物质感。跣足。上身略右转,作翩跹欲舞状。与1520/24号为一对。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菩萨坐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二层五面出土。

蓝色发髻,高髻,饰发箍,双耳后二绺垂髻披于肩上,宝缯下垂胸前。目秀眉翠,晕颊小口,面容姣秀。项饰金璎珞。身穿赭红色襦衣,右胸袒露,肌肤洁白柔润。肩搭石绿色披巾,腰系罗裙,外围腰袱,束以结带。左手曲起,右手置膝,臂、腕戴环钏。跣足,结跏趺坐于仰莲须弥座上。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天王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二层二面出土。

头戴宝珠纹冠,突目蹙眉,张口露齿。右手从肩臂部残缺,左手插腰,身穿赭红色明光甲式胄,胸前两面菊花纹圆护,背甲则为一片式样。胸背甲在肩部用两根肩带相连,套在护肩上。胸部用帛带横束。腰系革带,下着红色腿裙,腿裙残缺。臂甲上部缀以象伞一样撑开的护甲残缺,臂甲和胫甲饰菊花纹,双足着靴,残缺。神态威武。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绘木雕供养人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一层出土。

男相,与1533/37号为一对,仰头和身体姿态方向相反。头戴花瓣式红黄蓝绿四色冠,冠顶上包住发髻扎一个结,二条缯带从头顶一直垂至后腰。脸丰满圆润,眉骨凸出,大眼,高鼻,嘴唇丰满,大耳,昂首仰视。身着绿色圆领紧身缺胯袍,袍服从腰际开衩,前衣摆从开衩处撩起别在腰带里,露出一截红色短衫。腰系红色双带扣、双钅宅 尾革带。下着蓝色缚口裤。足登靴。手臂与身体的组合采用各钻二个卯眼,用木销子连接,靴头与靴子则各只用单卯眼单销子连接。雕刻技法注重造型,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生动传神,刀法和刻法则较为简单,基本上是斜刀浅刻。表面经打磨处理,白色打底后上色,用色主要为朱红、石绿、石青、蛎粉(白)等矿物颜料,其工序如髹漆。

北宋彩塑菩萨坐像

白象塔二层五面出土。

蓝色发髻,高髻,饰发箍,双耳后二绺垂髻披于肩上,宝缯下垂胸前。目秀眉翠,晕颊小口,面容姣秀。项饰金璎珞。身穿赭红色襦衣,右胸袒露,肌肤洁白柔润。肩搭石绿色披巾,腰系罗裙,外围腰袱,束以结带。右手曲起,左手置膝,臂、腕戴环钏。跣足,结跏趺坐于仰莲须弥座上。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绘木雕比丘立像

年代:

北宋政和五年六月(11);

白象塔二层出土。

二身为一对。高18-19厘米。

其一,剃发、面部丰满。眉毛刻出凹纹并用墨描成宽且长的弯月眉,细长眼睛,墨描眼珠和眼线,鼻子竖挺,鼻翼细窄,大耳,小嘴丰满。内衬粉色圆领衫,身着黑色合领大袖开衩衣,外罩黑色交裾肥袖覆肩袍,裾加缘。腰系帛带,下着黑色罗裙,足登尖头履。双手相握于胸前,凝神伫立。

其二,外罩绛色交襟肥袖覆肩袍,下着绛红色罗裙,其余均同于其一。此二身肃穆沉静,造型拘谨。刀法粗狂,线条简单,表面打磨率意,雕像表面不打底而直接上色。

北宋彩塑舞伎立像

头束红色云髻,面颊丰腴,双耳垂肩。肩披石绿色天衣,斜披红色帔帛,胸佩璎珞,坦胸露脐。腰围石绿色围裙,下着红色罗裙,跣足。神态闲适欢快,作翩跹欲舞状。

北宋彩绘木雕菩萨立像

立像头披蓝色长发,脸部丰满皙白,弯月眉,双目低启,高鼻红唇。身穿乳白色大袖交领襦衣,披红底描金云肩,腰系帛带,足登云头履。右手持净水瓶,左手残。凝神伫立于座上。雕刻细腻,色彩鲜艳,衣褶纹饰雕刻流畅。

彩塑木星供养像

北宋

头戴进贤冠,后部披风下垂。面颊丰满,略带微笑,短须。身着赭红色交领长袍,宽袖下垂,腰系同心结带,长裙曳地。衣褶线条简单流畅,无纹饰,着无意履。双手曲起作持物状,立于须弥座上,俨然似一文臣。

青釉观音坐像

北宋

观音头戴花冠,额有白毫,宝缯下垂至肩,颈、胸饰璎珞、宝珠。上身袒裸,肩披帛,下身着长裙,腹饰结带,臂、腕戴钏,一腿盘曲,一腿曲膝,跣足,坐于山水纹博山座上。座露红褐色胎,前立一鸽,回首昂视。胎骨灰白,通体施青绿釉。

来源:《温州市博物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