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金陵文脉(二)

金陵文脉(二)

时间:2020-05-18 05:15:46

相关推荐

金陵文脉(二)

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建立东吴帝国,自此,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充当了国都。以后又有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前后320多年,共经历了六个朝代,史称“六朝”。

六朝是一个政治上富于变动的时代。自秦汉建立起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土崩瓦解后,中国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政治社会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先是孙吴的崛起,与魏、蜀三分天下;后是东晋、南朝等五朝在江南相继更迭,与在北方先后交替的五胡十六国、北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六朝承袭了东汉门阀政治传统,建立的均是世家大族占统治地位的王朝。原来享有绝对权威的皇权政治不复存在,皇帝的统治力大大削弱,权力和国运基本上操纵在代表士族利益的权臣手中。这种政治结构对大多士族豪门的利益,既保护,又制约,故在政治上能够与时推迁,不断调整,从而保障了政权相对稳定。尽管六朝历时300多年,政治上不断出现变动,王朝先后更迭,皇权争夺屡起,但除梁时的侯景之乱外,六朝社会基本上没有爆发大的动乱。这种政治格局与北方血雨腥风的政权争夺相比,也许是一种政治的文明。

政治上的相对稳定,保障了经济的发展。六朝以前,南京地区经过秦汉时期的长期发展,已具备长江下游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条件。成为六朝京畿后,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农业和手工业得以深度开发,经济总量迅速提高,“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政治稳定,经济富裕,国策相应开放,必然带动了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推动了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以及各种文化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使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禁锢和羁绊,显得十分活跃与开放。玄学、儒学、佛教、道教及诸多思潮相互驳詰,彼此兼容,竞相发展,并在思想领域造成了激烈震荡。西汉以来由汉武帝及董仲舒等人建构的“儒学独尊”的地位被动摇,君命神授的儒家思想被怀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探索社会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次继春秋战国之后,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这种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导致了提倡个性解放、精神自由,崇尚清谈析理,詰难辨证,追求闲逸洒脱,放达超越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这些都直接成为六朝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六朝是一个文化艺术的“自觉时代”,是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个体的自我意识崛起,人格独立、人生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文艺家们终身追求的人生目标。这就使文艺家们不再将文学艺术视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而成为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艺术情趣,完成审美追求的载体。文学艺术回归本体,整个文学艺术领域充满着活力,文学艺术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批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涌现,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理论著作问世,构成了这一时代文学艺术繁花似锦、绚丽多彩、群星灿烂、光彩照人的文化特色。文学方面,干宝的《搜神记》,旧题陶潜的《续搜神记》,裴启的《语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吴均的《续齐谐记》等志人和志怪小说,记录了六朝时代的詰议玄谈,奇闻轶事,成为当时闲逸风流社会生活的和人情世风的生动写照。范晔、沈约、陶潜、谢灵运、鲍照、颜延之、江淹、庾信等人的骈文或散文,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不仅营造了文体形式的外在美,而且传达了内容蕴涵的内在美。孙绰、孙洵的玄体诗,以诗谈玄,体悟老庄之道;陶潜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反映出文人超凡脱俗,放情山水,返归自然的精神特质;鲍照的七言诗体,直接抒发了对人生自由追求和美好人生向往的情怀;谢脁、沈约、范云等创造的“永明体”诗,解决了诗的节奏与音律的关系,营造出一种音韵的美;而齐、梁、陈三代的帝王及文人则钟情民歌,在他们手中,完成了诗歌由深至浅,由古至近的变革,使诗歌向通俗流畅方向发展。绘画方面,曹不兴、王廙、戴逵、戴勃、史道硕、顾恺之、陆探微、袁倩、谢赫、张僧繇等的人物画线条流畅,潇洒传神,栩栩如生;戴勃、顾恺之、宗炳、王微、谢约、孙畅的山水画虚灵通幻,变化无穷,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另外曹不兴、王献之、顾骏之、顾景秀、刘胤祖、蘧道愍、丁光等的花、鸟、虫、鱼、牛、马等,也逼真传神、充满情趣。书法方面,王羲之、王献之等人,不师古人,自我创新,使笔墨达到直抒胸臆,表达情感,张扬自我气质的境地。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的书法从朦胧发韧走上飞速发展,使作为汉语言符号的汉字化为抒发个人情感及美学追求的、和绘画、雕塑等并列的一门艺术。音乐、舞蹈、杂技方面,乐曲的《梅花三弄》、《飞龙引》、《大胡茄鸣》、《小胡茄鸣》、《流楚窈窕》、《碣石调幽兰》、《采桑渡》、《江南曲》等传达着清新高雅的美学理想;歌曲中以清商乐歌为代表的《华山畿》、《子夜歌》、《欢闻歌》、《碧玉歌》、《七日夜歌》、《团扇歌》、《青溪小姑曲》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爱情与幸福的执着追求;舞蹈《鸲鹆舞》、《白纻舞》、《扇舞》、《拂舞》等活泼、清丽、闲逸、高雅,足以体现一代风气;杂技《凤凰衔书伎》、《鱼龙漫延》、《三峡伎》、《登莲上云伎》则将乐舞、幻术、杂技等融为一体,尽显六朝华彩,也开了杂技发展的先河。在文学艺术理论方面,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顾恺之的《论画》、《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谢赫的《古画品录》,传萧绎的《山水松石格》,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书论》、《笔势论》,陶弘景的《与梁武帝论书启》,庾肩吾的《书品论》,张永的《元嘉正声技录》,王僧虔的《宴乐技录》,萧衍的《钟律纬》,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艺术理论著作。文艺理论的产生,是文学艺术家探赜索隐、理性思维的结果,也是文学艺术走向全面成熟的重要标志。

六朝宫廷、官府、士族、寺院、民间好藏书,南京的藏书业绩冠绝四方,大大地推动了图书目录学的发展。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谢灵运、殷淳的《宋元嘉四部目录》,王俭的《宋元徽元年四部目录》,《七志》,阮孝绪的《七录》,都是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特别是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将史书从丙部改为乙部,诸子从乙部改为丙部,甲乙丙丁分收经、史、子、诗赋四类,从而正式确立了四部排列顺序,成为宋、齐、梁、陈、隋等各代秘阁藏书编目的永制,可见影响深远。

六朝佛教文化兴极一时,重义理,尚谈论,多建佛寺巨构,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正是当时南京佛教大兴的真实写照。在大兴土木建造佛寺的同时,南京还建造了大量的佛教石刻。在摄山开凿的千佛岩,比云岗石窟略晚而较龙门石窟略早。千佛岩由三圣殿与众多小佛龛构成,其中无量寿大佛崇宏庄严,观音、大势至两佛秀俊平和,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另外,流传至今的南朝陵墓石刻,从汉代雕刻重气势发展而来,且具有气韵灵动,雕饰精细之特点,开启了后代石刻写真精美之先河。

六朝的文化在经历了三百余年的蓬勃发展后,随着公元589年隋灭陈后而告终止。六朝成功地完成了扮演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

六朝虽然宣告结束,但她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她不仅保存了汉、魏、晋文化的宝贵遗产,成为汉文化正朔所在,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的灿烂辉煌的六朝文化和纯青高洁的文化品格,为中华文明的保存、延续、发展,开启隋唐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中原封建大一统的隋、唐王朝欣欣向荣地走过了四百多年之时,南京则是在默默无闻中渡过的。以至于几乎整个封建社会中期阶段,除了在唐代有李白、杜甫、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诸多文化名人来这里凭吊六朝,发思古之幽情,留下了不朽诗篇并形成影响外,很难看到她作为一座文化名城自身发出的文化光彩。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南唐短暂的文化中兴。

在唐宋之际,中国又一次出现分裂局面,五代十国各据一方。封建正统秩序再次被打乱,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作又一次调整。公元937年,李昪在南京建立南唐王朝。李昪是一个具有民本思想的帝王,他在南唐实行宽刑平政,轻徭薄赋,扬文抑武,整肃吏制的政策,国势较强,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先主李昪去世后,中主李璟继位,由于他国策失误,国势中落,并失去了江淮大片土地,只能与后周划江而治。后主李煜继位后,因其荒于治国,政权内部混乱不堪,致使国家日益颓败,终至灭亡。

与南唐国家政治和经济每况愈下的发展状态成反比的是,文化艺术的发展一直蒸蒸日上。早在李昪主吴政时,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在南京设礼贤堂,招徕人才。南唐建国后,他更是求贤若渴,使得文人贤士八方来投,从而使南唐在江南形成了一个文人社会。南唐开设太学,并纷建各级学校,还在庐山白鹿洞设立庐山国学,为文化的发展又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文人的阵营不断扩大,陶冶了一朝世风,还推动了文化艺术的普及与兴盛。由于南唐的文人构成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故促使南唐的文化脱离了宫廷化、贵族化,而向平民化、文人化发展。

南唐词的创作极为普及。上至皇帝臣僚,下至文人墨客,皆善填词。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以及臣僚潘佑、张沁等人都有词作传世。在他们的推动下,不仅词的调名日多,格律日严,形式得到发展,而且词的内容日丰,风格日富。南唐词还一改唐时兴盛的“花间派”华艳雕琢,脂粉甜腻的习气,形成情感真实,清丽多彩,委婉感人,意境深远的风格。李璟、李煜、冯延巳等人的词,采用写实与写意并重、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使词有着超凡脱俗,自然大气的感觉。特别是李煜后期的词作,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大大提高了词的意境,大大加强了词的感染力,拓展了词的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和功用。王国维称之“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人间词话》)以李后主为代表的南唐词作,开一代词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南唐设有国家级画院,云集了一批造诣颇高的画家,如卫贤、曹仲元、陶守立、蔡润、解处中、顾德谦、梅行思、赵干等。朝中的后主李煜及许多臣僚,如徐熙、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董源,以及僧人巨然也都是丹青高手。在他们的推动下,南唐的绘画摒弃了唐代浮华富丽的画风,以顾闳中、王齐翰为代表的人物画家,讲求画风真实传神,以徐熙为代表的花鸟画家,追求画风的野逸生动,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山水画家,注意画风的气韵高古,意境幽深。这些大家的作品,如《韩熙载夜宴图》、《斟书图》、《重屏会棋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秋山问道图》、《江行初雪图》等,都是各自画风的具体体现,也为世代相传的艺术珍品。他们创造的风格,对宋代的画风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董源的画风,一直影响着宋、元、明、清的整个画坛。南唐石刻艺术独步一时,从栖霞山舍利塔和南唐二陵等遗存看,石塔造型玲珑,佛像神情娴雅,武士姿态刚健,力士形容遒劲,云龙构图生动,花草纹饰线条流畅等等,与绘画具有同样的风格与成就。

南唐的书法和美术一样,从皇室到臣僚及文人,善书法者众多。李璟、李煜、宋齐丘、冯延巳、韩熙载、徐铉、徐锴、潘佑、王绍颜、颜詡、唐希雅等,在书坛都有一定地位。李煜是南唐书坛最有影响者之一,他博采柳、欧、颜、褚、陆众家之长,自创了“金错刀”之体(即撮襟书),极富造诣。冯延巳、韩熙载、徐铉等人书法,也都成就很高,名噪一时。南唐绘画书法的兴盛,还促进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这一手工业的发展,时诸葛笔、李廷圭墨、澄心堂纸,以及龙尾山砚,为文房珍品,世人重金难得。

南唐朝野好乐舞,故使乐舞颇为兴盛。音乐方面,时由于词的普及,加之词格形式多样,表现内容丰富,故加快了歌曲艺术形式由工整的诗体歌曲向活泼的词体歌曲转化,乐曲的创作日趋兴盛。文人乐师依曲填词,或创制新曲,产生了大量的以长短句为主的词曲。陈世修称“金陵盛时,内外无事,亲朋宴集,每运思藻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阳春集爙序》)乐坛一片新风。舞蹈方面,南唐舞蹈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很普及,舞蹈的编创作也十分活跃。李后主曾在后宫与周后分扮牛郎织女,以抖动的素绸作银河,颇富创意。周后编创的《念家山破》、《邀醉舞》、《恨来迟破》等,都是舞坛佳作,影响颇深。但后主推崇之至的《金莲舞》,则使舞蹈走了回异端,实为舞中瑕疵,世人不齿。

南唐自公元937年建国,至976年灭亡,共存在39年。在诸国纷争,战事连连的时代,南唐利用39年的短暂时间,保存和发展了汉民族的优秀文化,积聚并培养了大量的出色人才,创造了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南唐文化,是难能可贵的。

南唐文化体现了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期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在诗词、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石刻等领域继承了唐代艺术之成就,开创了自己的一代风气,并成就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作为南唐国都的南京继六朝之后,再一次担负并完成了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又一回扮演了中国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