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发现六朝台城遗址

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发现六朝台城遗址

时间:2020-05-16 10:38:25

相关推荐

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发现六朝台城遗址

11月02日14:22现代快报

游府西街小学的学生在看复建的古城墙

3年前,游府西街小学综合楼刚刚在打地基,就迎来了一群考古队员。他们在校园内挖地三尺,在老师和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中,考古队员发掘了三个月才离开,离开前他们什么也没透露。他们在校园里寻找什么?又发现了什么?3年来老师和学生们一直在心底追问。而今年,考古人员又来到这里,渐渐的,一段尘封的历史谜底终于揭晓。

3年前学校工地一次偶然的发现

3月,南京市博物馆接到线报:游府西街小学校园内挖出宝贝了!

“赶紧去现场!”考古队员多数像“救火”的,以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带队的考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搭帐篷,挖探沟。在王志高看来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考古,但在外行人眼中,神秘又刺激。“我记得当时很多老师都很好奇,他们天天过来看,问长问短的。”

而游小的美术老师徐道忠还记得,当时他被学校综合楼工地的建筑单位请去帮忙,要给工地的围墙上写一些标语。正忙活着,听到工地上有工人在喊:挖到东西了!“听见喊觉得挺好奇的,就跑过去看看!”徐道忠绕道进了工地,工人说,好像挖到了古代的东西。徐道忠站在坑边上探头看,只见一些被泥糊着的碎片,像瓦当又像瓷片,具体是什么辨不清楚。再仔细看坑里,有一道道的沟,看上去挺像下水沟的。当时工地上也没有懂行的人,大家看完热闹后也都散开了,徐道忠又回到围墙外去写标语,不过他一直心存疑问,这些碎片是什么?真是古代的东西吗?游小挖到宝的消息就像长了腿一样,很快飞到了文物部门的耳朵里。

“当时让我们停工三个月,挖到文物了,但是专家也没说,这文物到底是哪朝哪代的?”游府西街小学校长林慧敏接到停工的通知后心里挺急,工期被耽误了,可挖到文物是大事,学校一定要配合。工期一停就是三个月,当时工地被围挡着,老师们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三个月后,文物专家撤离工地,游小恢复了平静,工程继续进行。到综合楼正式建成。学校的汉语国际推广实验部就在这幢楼里教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孩子因此成为游府西街小学的一员,很多国际友人来到这里,就在这幢楼里学习中国文化。

大楼下究竟埋藏着什么秘密

可是究竟当年工地上挖出了什么样的宝贝?春天的一天,江苏省文化厅和南京市文物局的专家们突然到访,宣布游府西街小学的考古发掘在全国文物普查中入选江苏省文物普查新发现,称近1700年前,这里和六朝皇宫南墙有关。

游府西路小学居然和皇宫挂得上钩?

记者找到当年负责来这里考古的专家王志高,王志高回忆道,4月,他们接到线报后就来到游府西街小学的工地上,在这里发现了一条东西向的壕沟,壕沟宽度达到13米,在壕沟北段则有城墙基址的线索。从现场来分析,可以推断这里应该是六朝时期的遗迹。

王志高说,判断六朝时期的文物可以从两大点来看,一个是地层,六朝的地层一般距离地面3米到4米以下的地方。还有就是看城墙所用的砖头,这时的宫城墙砖一般是宽16-18厘米,长38厘米左右,厚度相比明朝的墙砖要薄。

通过多方面检测,他们可以断定这里就是六朝台城的城墙,而且是台城外重城垣的南墙。城墙分东晋和南朝两个时期,其中东晋时期城墙的外侧包砖保存完好。“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台城的南墙!”

这里曾是外国使节出入的地方

根据游府西街小学的这个发现,研究员不仅发现这里曾是六朝台城的南墙,而且这里可能还是当年的端门所在地。端门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专家说端门位于皇帝进出的“大司马门”东边,是专供外国使节出入的大门。《建康记》中记载,六朝宫门正南叫端门,外国使节访问都从端门进。原来端门是用来迎接外国使节而开设的大门。而据唐代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中介绍,外国使节来朝拜南朝帝王,先乘坐牛车到石阙下。进端门,而后到应门,再到太阳门。各种手续齐全后,外国使节们才能见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当时,外国使节们站的位置都有规定,比如:“高句丽、百济客在南边。”

当时的建康城,由于政治经济都很强大,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外国使节。在晋穆帝时,蒲林(东罗马帝国)的使者已经来到东晋的都城建康。公元5世纪时,日本大和国的五代国王赞、珍、济、兴、武都曾遣使来宋的都城建康。梁天监初年,中天竺国(今印度)国王遣使来建康,并进贡琉璃壶、古贝等物。

梁武帝时期,端门之下,还曾发生过一则异国使臣哭阙的故事。太清三年(549)十二月,侯景之乱后的建康城满目疮痍,不堪目睹。百济国王(朝鲜)不知建康城有变,仍派使臣来入贡。百济国使节看到建康城池荒废,在端门外石阙之下痛哭流涕,当时的过路人看到没有一个不跟着流泪的。侯景知道后,生气异常,把百济国使抓了起来,关在小庄严寺,禁止他出入。一直到侯景之乱平定了以后,这位国使才被释放回国。

近1700年后的奇妙缘分

原来这里曾经有这么多外国的使节来拜访过,可巧合的是,近1700年后,这里又成了世界各地师生汇集的地方,是命中注定,还是因缘巧合呢?

据学校的同学和老师说,早在1992年开始,游府西街小学的国际交流就闻名全国,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有游小师生们的身影,他们把中国文化从这里带向世界,学校频繁接待外国师生在这里学习汉文化。现在学校是国家汉语推广基地学校,还是中国唯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堂”的小学。而建在六朝遗址上的综合楼,正是外国友人必到的场所,也是外国孩子学习的地方。小学汉语国际推广友好学校合作组织南京论坛11月2日-4日也将在游小举行。“看来,我们学校推广中国文化,招收外国学生是近1700年前就定好的缘分!”听到这事的人无不称奇。

“六朝廊道”穿越六朝

如今,游府西街小学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了,那么,当年发现有“宝贝”的古城遗址,现如今是什么样子了呢?

记者来到游府西街小学实地探访,古城遗址就位于校园的东南角,在文物专家的帮助下,学校在原址复建了一小段当时的夯土城墙。专家的鉴定意见就写在这段复建城墙的旁边:这处城墙遗迹应与六朝建康宫城(台城)的外重城墙的南墙有关,有可能是端门西侧的一段。这处“地标”看上去并不显眼,倚着土堆而建的灰砖看上去并无纹饰的美丽,而是显得质朴无华。城墙用的材料都是原来的出土文物,材料已经有近1700岁了,只不过是从地下5米提升到了地上。

学校还在这里建了一条“时光隧道”,起名“六朝廊道”,是仿照当年端门前迎接使节的长廊修建的。走进长廊,人们仿佛又走进了近1700年前那条迎接使节的专用通道。在“六朝廊道”的入口处,还有一座青石制作的“阙”,上面雕着奇禽异兽,边上的围墙,用的是仿六朝的莲花纹、人面纹瓦当,是按出土文物原样烧制的。

对于校门口的阙,王志高说,那是根据四川三峡刘宋时期的一个阙仿制的。“六朝从梁武帝开始有宫阙。”古代宫室门前都要立宫阙,主要功能是用于悬示法令,便于万民观看遵守。但是六朝都城建康的宫室建设却与众不同,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长期未设宫阙。历史上记载,孙权执政的东吴一直没设宫阙,直到梁武帝继位后创立神龙、仁虎阙才得以弥补皇宫里面没宫阙的遗憾。“当时,大司马门外有仁虎两阙,端门外有神龙两阙。四石阙并在台城门前,通高近14米。石阙的形制取法天地,下方上圆,其上镌刻各类奇禽异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遗憾的是,历史上梁武帝建造的宫阙考古人员一直没找到,可以考证到的是,真正端门口立的宫阙应该就在游府西街上。

游府西街小学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

王志高说,南京一直都在寻找六朝建康城遗迹,寻找湮没的台城。游府西街小学的考古发现只是属于其中一个部分。那么台城的古城范围到底有多大呢?

2002年,他听大行宫新世纪广场工地的老工人说,在打桩时2米左右的地下打出了大量立起的青砖。他们找到了一条南北走向、方向为南偏西25度的砖铺路。这条道路共有三层,上下分别叠压着从孙吴至南朝的历代的路面。

,王志高他们在南图工地一共挖了6000平方米探方。考古人员在地下布置的一条探沟又发现了一截东西走向的城壕和城墙……

8月至11月,考古队又在利济巷西侧的长发大厦工地发现了一段南北向城墙和配套的城壕。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这段城墙应该可认定为台城外重城垣的东墙。

4月,他们又在游府西街小学发现了台城南墙。

10月至1月,邓府巷东侧某工地,考古队再次发掘到了台城外重城墙的西墙和城壕遗迹……

台城的东、西、南城墙相继都找到了。“在历时8年多、30多个工地、发掘面积累计超过2万平方米的持续考证下,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描绘出与我们作别近1700年的台城了。台城北界大约在今如意里、长江后街南侧一线;台城南界的位置在今游府西街、文昌巷北侧一线;台城西界在今网巾市、邓府巷东侧一线;台城东界就在今利济巷西侧一线。依此界限围护起来的台城范围为一南北略长、东西略短的近方形,其四面长度累计起来正约合文献记载的周八里。”

神秘湮没的皇宫

台城如此规模,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且引来其他国家的模仿。日后对中国和东亚各国影响深远的洛阳城就是模仿建康城修建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委任素有鲁班之誉的蒋少游修建,蒋少游凭着记忆,将在建康城所看到的一切尽量画在图纸上,并一一搬到洛阳:宫阙、城门、太庙、华林池沼还有整个宫城格局……洛阳城仿佛建康城的小妹妹,处处都留有模仿建康城的痕迹。

建康城无疑是公元4-6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规模和市政设施,远远领先于同时代水平。遗憾的是,公元589年陈被隋所灭之后,包括台城宫阙在内的建康城城池悉数被毁。后来,朝代更替、城市叠加,这座风华绝代的建康城终于消失于地下,成为中国建城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黄艳 胡玉梅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赵杰

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发现六朝台城遗址(图)

11月02日14:22现代快报

游府西街小学的学生在看复建的古城墙

3年前,游府西街小学综合楼刚刚在打地基,就迎来了一群考古队员。他们在校园内挖地三尺,在老师和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中,考古队员发掘了三个月才离开,离开前他们什么也没透露。他们在校园里寻找什么?又发现了什么?3年来老师和学生们一直在心底追问。而今年,考古人员又来到这里,渐渐的,一段尘封的历史谜底终于揭晓。

3年前学校工地一次偶然的发现

3月,南京市博物馆接到线报:游府西街小学校园内挖出宝贝了!

“赶紧去现场!”考古队员多数像“救火”的,以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带队的考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搭帐篷,挖探沟。在王志高看来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考古,但在外行人眼中,神秘又刺激。“我记得当时很多老师都很好奇,他们天天过来看,问长问短的。”

而游小的美术老师徐道忠还记得,当时他被学校综合楼工地的建筑单位请去帮忙,要给工地的围墙上写一些标语。正忙活着,听到工地上有工人在喊:挖到东西了!“听见喊觉得挺好奇的,就跑过去看看!”徐道忠绕道进了工地,工人说,好像挖到了古代的东西。徐道忠站在坑边上探头看,只见一些被泥糊着的碎片,像瓦当又像瓷片,具体是什么辨不清楚。再仔细看坑里,有一道道的沟,看上去挺像下水沟的。当时工地上也没有懂行的人,大家看完热闹后也都散开了,徐道忠又回到围墙外去写标语,不过他一直心存疑问,这些碎片是什么?真是古代的东西吗?游小挖到宝的消息就像长了腿一样,很快飞到了文物部门的耳朵里。

“当时让我们停工三个月,挖到文物了,但是专家也没说,这文物到底是哪朝哪代的?”游府西街小学校长林慧敏接到停工的通知后心里挺急,工期被耽误了,可挖到文物是大事,学校一定要配合。工期一停就是三个月,当时工地被围挡着,老师们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三个月后,文物专家撤离工地,游小恢复了平静,工程继续进行。到综合楼正式建成。学校的汉语国际推广实验部就在这幢楼里教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孩子因此成为游府西街小学的一员,很多国际友人来到这里,就在这幢楼里学习中国文化。

大楼下究竟埋藏着什么秘密

可是究竟当年工地上挖出了什么样的宝贝?春天的一天,江苏省文化厅和南京市文物局的专家们突然到访,宣布游府西街小学的考古发掘在全国文物普查中入选江苏省文物普查新发现,称近1700年前,这里和六朝皇宫南墙有关。

游府西路小学居然和皇宫挂得上钩?

记者找到当年负责来这里考古的专家王志高,王志高回忆道,4月,他们接到线报后就来到游府西街小学的工地上,在这里发现了一条东西向的壕沟,壕沟宽度达到13米,在壕沟北段则有城墙基址的线索。从现场来分析,可以推断这里应该是六朝时期的遗迹。

王志高说,判断六朝时期的文物可以从两大点来看,一个是地层,六朝的地层一般距离地面3米到4米以下的地方。还有就是看城墙所用的砖头,这时的宫城墙砖一般是宽16-18厘米,长38厘米左右,厚度相比明朝的墙砖要薄。

通过多方面检测,他们可以断定这里就是六朝台城的城墙,而且是台城外重城垣的南墙。城墙分东晋和南朝两个时期,其中东晋时期城墙的外侧包砖保存完好。“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台城的南墙!”

这里曾是外国使节出入的地方

根据游府西街小学的这个发现,研究员不仅发现这里曾是六朝台城的南墙,而且这里可能还是当年的端门所在地。端门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专家说端门位于皇帝进出的“大司马门”东边,是专供外国使节出入的大门。《建康记》中记载,六朝宫门正南叫端门,外国使节访问都从端门进。原来端门是用来迎接外国使节而开设的大门。而据唐代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中介绍,外国使节来朝拜南朝帝王,先乘坐牛车到石阙下。进端门,而后到应门,再到太阳门。各种手续齐全后,外国使节们才能见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当时,外国使节们站的位置都有规定,比如:“高句丽、百济客在南边。”

当时的建康城,由于政治经济都很强大,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外国使节。在晋穆帝时,蒲林(东罗马帝国)的使者已经来到东晋的都城建康。公元5世纪时,日本大和国的五代国王赞、珍、济、兴、武都曾遣使来宋的都城建康。梁天监初年,中天竺国(今印度)国王遣使来建康,并进贡琉璃壶、古贝等物。

梁武帝时期,端门之下,还曾发生过一则异国使臣哭阙的故事。太清三年(549)十二月,侯景之乱后的建康城满目疮痍,不堪目睹。百济国王(朝鲜)不知建康城有变,仍派使臣来入贡。百济国使节看到建康城池荒废,在端门外石阙之下痛哭流涕,当时的过路人看到没有一个不跟着流泪的。侯景知道后,生气异常,把百济国使抓了起来,关在小庄严寺,禁止他出入。一直到侯景之乱平定了以后,这位国使才被释放回国。

近1700年后的奇妙缘分

原来这里曾经有这么多外国的使节来拜访过,可巧合的是,近1700年后,这里又成了世界各地师生汇集的地方,是命中注定,还是因缘巧合呢?

据学校的同学和老师说,早在1992年开始,游府西街小学的国际交流就闻名全国,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有游小师生们的身影,他们把中国文化从这里带向世界,学校频繁接待外国师生在这里学习汉文化。现在学校是国家汉语推广基地学校,还是中国唯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堂”的小学。而建在六朝遗址上的综合楼,正是外国友人必到的场所,也是外国孩子学习的地方。小学汉语国际推广友好学校合作组织南京论坛11月2日-4日也将在游小举行。“看来,我们学校推广中国文化,招收外国学生是近1700年前就定好的缘分!”听到这事的人无不称奇。

“六朝廊道”穿越六朝

如今,游府西街小学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了,那么,当年发现有“宝贝”的古城遗址,现如今是什么样子了呢?

记者来到游府西街小学实地探访,古城遗址就位于校园的东南角,在文物专家的帮助下,学校在原址复建了一小段当时的夯土城墙。专家的鉴定意见就写在这段复建城墙的旁边:这处城墙遗迹应与六朝建康宫城(台城)的外重城墙的南墙有关,有可能是端门西侧的一段。这处“地标”看上去并不显眼,倚着土堆而建的灰砖看上去并无纹饰的美丽,而是显得质朴无华。城墙用的材料都是原来的出土文物,材料已经有近1700岁了,只不过是从地下5米提升到了地上。

学校还在这里建了一条“时光隧道”,起名“六朝廊道”,是仿照当年端门前迎接使节的长廊修建的。走进长廊,人们仿佛又走进了近1700年前那条迎接使节的专用通道。在“六朝廊道”的入口处,还有一座青石制作的“阙”,上面雕着奇禽异兽,边上的围墙,用的是仿六朝的莲花纹、人面纹瓦当,是按出土文物原样烧制的。

对于校门口的阙,王志高说,那是根据四川三峡刘宋时期的一个阙仿制的。“六朝从梁武帝开始有宫阙。”古代宫室门前都要立宫阙,主要功能是用于悬示法令,便于万民观看遵守。但是六朝都城建康的宫室建设却与众不同,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长期未设宫阙。历史上记载,孙权执政的东吴一直没设宫阙,直到梁武帝继位后创立神龙、仁虎阙才得以弥补皇宫里面没宫阙的遗憾。“当时,大司马门外有仁虎两阙,端门外有神龙两阙。四石阙并在台城门前,通高近14米。石阙的形制取法天地,下方上圆,其上镌刻各类奇禽异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遗憾的是,历史上梁武帝建造的宫阙考古人员一直没找到,可以考证到的是,真正端门口立的宫阙应该就在游府西街上。

游府西街小学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

王志高说,南京一直都在寻找六朝建康城遗迹,寻找湮没的台城。游府西街小学的考古发现只是属于其中一个部分。那么台城的古城范围到底有多大呢?

2002年,他听大行宫新世纪广场工地的老工人说,在打桩时2米左右的地下打出了大量立起的青砖。他们找到了一条南北走向、方向为南偏西25度的砖铺路。这条道路共有三层,上下分别叠压着从孙吴至南朝的历代的路面。

,王志高他们在南图工地一共挖了6000平方米探方。考古人员在地下布置的一条探沟又发现了一截东西走向的城壕和城墙……

8月至11月,考古队又在利济巷西侧的长发大厦工地发现了一段南北向城墙和配套的城壕。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这段城墙应该可认定为台城外重城垣的东墙。

4月,他们又在游府西街小学发现了台城南墙。

10月至1月,邓府巷东侧某工地,考古队再次发掘到了台城外重城墙的西墙和城壕遗迹……

台城的东、西、南城墙相继都找到了。“在历时8年多、30多个工地、发掘面积累计超过2万平方米的持续考证下,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描绘出与我们作别近1700年的台城了。台城北界大约在今如意里、长江后街南侧一线;台城南界的位置在今游府西街、文昌巷北侧一线;台城西界在今网巾市、邓府巷东侧一线;台城东界就在今利济巷西侧一线。依此界限围护起来的台城范围为一南北略长、东西略短的近方形,其四面长度累计起来正约合文献记载的周八里。”

神秘湮没的皇宫

台城如此规模,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且引来其他国家的模仿。日后对中国和东亚各国影响深远的洛阳城就是模仿建康城修建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委任素有鲁班之誉的蒋少游修建,蒋少游凭着记忆,将在建康城所看到的一切尽量画在图纸上,并一一搬到洛阳:宫阙、城门、太庙、华林池沼还有整个宫城格局……洛阳城仿佛建康城的小妹妹,处处都留有模仿建康城的痕迹。

建康城无疑是公元4-6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规模和市政设施,远远领先于同时代水平。遗憾的是,公元589年陈被隋所灭之后,包括台城宫阙在内的建康城城池悉数被毁。后来,朝代更替、城市叠加,这座风华绝代的建康城终于消失于地下,成为中国建城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黄艳 胡玉梅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赵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